【乡村“镇”兴】第160期:驯鹿集散地——俄罗斯埃索小镇(Эссо)

文摘   2024-11-01 17:30   上海  

「 导语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真抓实干做好2024年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好既定目标任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联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乡村“镇”兴】专栏,持续关注国内外典型乡镇的发展,旨在为国内乡镇的建设提供案例研究。



埃索小镇以驯鹿集散地而闻名。本论文在俄罗斯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通过分析作为驯鹿集散地的埃索小镇的独特生活模式,认识不同形态经济模式,助力同一民族文化不同地区的相互交流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学习。本文介绍埃索作为驯鹿集散地的基本情况,重点探讨了其重要民族——鄂温克的特色同时挖掘民族深处的文化内核,探讨民族文化保存问题。随后,对埃索作为驯鹿集散地的整体发展进行SWOT分析旨在提出埃索驯鹿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最后,本文将埃索与国内鄂温克民族主要长居地——敖鲁古雅乡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异同之处,探索民族核心问题,以期得出关于中外两个特色小镇发展、民族文化流传的具体建议。

「埃索」

NO.1

民族概论

埃索主要由鄂温克人和埃文斯人组成。该地的文化受鄂温克和埃文斯民族影响颇深。埃索的驯鹿文化以鄂温克民族为主导,故对该民族文化及其驯鹿驯养技术进行分析认识,并从中领悟埃索当地居民的生存之道。

01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上鄂温克人的饮食缺乏新鲜蔬菜,但年轻人的烹饪方式类似东北汉族。老一辈仍保留传统列巴烤制方法。例如:

“玛利娅•索老人每天喝驯鹿奶茶、吃列巴、骨髓油和面条,但不食米饭、少喝酒和蔬菜。服饰上平时穿汉服,节日穿民族服装。少数妇女保留传统皮具缝制技艺,如玛利娅•索和安塔两位老人积极传承并教授。”

02



日常居住

居住方面,现代帐篷取代了传统居所,每五年更换一次。鄂温克人的传统居所为“仙人柱”,目前保留较少。驯鹿鄂温克人被视为山林和野生动物的保护者,他们的存在降低了偷猎行为,体现对环境和野生动物的爱护。

03



生产活动

生产活动上,鄂温克人以猎民点为生活基地,男性主要从事驯鹿饲养、狩猎和传统手工艺,如围建鹿圈、锯鹿茸和制作铁具、桦树皮船等。女性则负责挤鹿奶、喂鹿盐、烤列巴、家务和传统皮具、桦树皮制品的制作。年轻人较少了解传统手工艺,但在驯鹿饲养和狩猎方面仍保持传统技能。他们继承祖辈技能,在山林中寻找驯鹿,自豪于狩猎成就,并以口口相传方式迅速了解其他猎人的狩猎情况。

图 鄂温克人射箭

在驯鹿驯养方面,大多数鄂温克人大约有25头驯鹿,大群驯鹿非常罕见。鄂温克人使用他们文化中独特的马鞍,放在驯鹿的肩膀上以减轻动物的压力,并使用棍子而不是马镫来平衡。鄂温克人直到近代才发展出驯鹿雪橇,他们使用驯鹿作为驮畜,经常使用雪鞋或滑雪板徒步穿越很远的距离。与其他几个邻近部落不同,鄂温克驯鹿的繁殖不包括“用狗放牧驯鹿或任何其他特定特征”。在春季的早期,冬令营解散并将驯鹿转移到适合产犊的地方。整个夏天,几户人家一起放牧,小心翼翼地保持驯鹿驯养的特殊区域。

04



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方面,驯鹿鄂温克人过去处于父系氏族社会,以“乌力楞”为基本单位,由同一父亲的子孙和外氏族娶来的妇女组成。每个“乌力楞”内有多个“柱”,是血缘和经济单位负责共同狩猎和分配猎物。社会中还有族长和由老年人组成的“乌力楞”会议,用于决策重大问题。

05



文化

在文化方面,鄂温克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深刻崇拜、狩猎和驯鹿业的依赖,以及萨满教的信仰。下面对其文化进行分点介绍。

桦树皮在驯鹿鄂温克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用桦树皮制作精巧的器皿,常常剪出形象逼真的动物图案,并加上艺术性的装饰,使其成为方便轻便的日常用品同时,驯鹿鄂温克人擅长雕刻,使用木质、骨质、鹿角等材料,制作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这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狩猎生活的深刻理解。

宗教上,驯鹿鄂温克人信奉萨满教,对自然现象和万物有着神秘的崇拜。他们崇拜图腾、祖先以及萨满教的神灵,认为驯鹿业和狩猎业的成功与他们信仰的神灵相关。

对自然的崇拜上,驯鹿鄂温克人在文明进程中赋予火以重要的地位,对火也有崇拜之情。早期的信仰世界与火紧密相连,反映了人类对火的依赖和尊敬。

其他习俗上,婚姻制度上,驯鹿鄂温克人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形态保留了氏族社会的一些传统,如氏族外婚制和姑舅表姻。婚姻的缔结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通婚是严格禁止的。丧葬习俗上,在没有接触东正教之前,鄂温克人的死者的尸体通常用桦树皮包裹,进行树葬或风葬,即将尸体放在大树的树杈上。随着对东正教等宗教的接触,丧葬方式有所改变,开始使用木制棺材,设立了固定的墓地。

民间文学和艺术上,驯鹿鄂温克人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包括传说、神话、故事、谚语和谜语。他们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表现了他们狩猎生活的豪迈和乐观主义。

图 埃索人跳舞

06



精神内核

在这个与自然紧密相连的文化中,鄂温克驯鹿人展现出了独特而深厚的民族品性。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以及价值观念都与自然息息相关,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鄂温克族群通过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虔诚信仰,以一种深沉的心态迎接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与挑战。这种原始而纯粹的生活方式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生死观。对于生死,鄂温克驯鹿人并不像其他文化那样执着于生死的分界,而是拥有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理解。他们的态度既不是完全的平淡无情,也不是过度的悲伤抑郁,而是一种包容、淡然的心境,对生死间的界限有着独特的感悟。这些根植于民族深层的生死观念不仅体现了鄂温克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具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它们是该民族灵魂的真正映射。


NO.2

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埃索英语:Esso,俄语:Эссо位于堪察加半岛中部,坐标55° 55′ 50″ N, 158° 41′ 41″ E)距离堪察加半岛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约319公里,距离莫斯科约6529公里。埃索位于勘察加半岛中部比斯特林斯基地区,是比斯特林斯基的中心。埃索周围环绕着一片死火山和蜿蜒的山脉。

图 埃索地形图

气候情况

埃索的气候类型为亚北极气候,冬季漫长,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为冰雪覆盖,没有明显的四季区别,降水量少。其年均气温为-2.3°C,相对湿度为81.8%,平均风速为4.2 m/s。在季节变化上,其春季短促,可能有霜冻夏季不稳定,有时可能高达+30摄氏度秋季早而短暂,可能有霜冻冬季非常寒冷,可能低于-40摄氏度。总的来说埃索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天寒冷,夏天经常炎热,这是与勘察加半岛其他地区十分不同的。由于山脉阻止了低云,埃索是半岛上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之一。

图 埃索气温图

交通

通往埃索的道路开发相对较晚,在90年代之前,人们使用的是小型飞机,相应的配备有机场。该机场至今仍在运营,每周有几次直升机从区域中心抵达这里。堪察加半岛的直升机运输几乎由私营公司进行。纸面上,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埃索的机场只是一个着陆点,而不是传统正规的机场,这个现象在俄罗斯十分常见。

堪察加半岛只有一条主要公路,但由于大部分路段都在雪上行驶,非常艰难。

在雪地上,埃索居民除了延续将驯鹿作为交通工具的传统,也会将雪地摩托作为交通工具

图 交通工具

其他基础设施

据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埃索共有人口1985人,人口规模小,人均占地面积多;在基础设施上,埃索注重幼儿教育,拥有幼儿园“Brusnichka”和儿童艺术学院、儿童创意之家等教育机构。同时,埃索注重文化和艺术建设,民族志博物馆为埃索热门的文化中心,更有国家合奏团“Nulgur”以及中央图书馆等文化艺术公共设施。

在埃索村子的中心,坐落着一个大型公共露天游泳池,里面有非常舒适的温暖健康的矿泉水,池水很干净。该游泳池全年全天候免费开放,且配备更衣室等配套设施。埃索的垃圾桶十分特殊。垃圾桶位于带门的特殊隔间中,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熊和其他动物捡垃圾。

图 埃索基础设施

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埃索居民切实增加收入,也可以促进埃索民族文化的保存。埃索内有三个主要景点。

温泉

埃索拥有多个景点,其中包括村庄边缘附近的温泉,温度通常达到65°C,供暖村庄中部的室外游泳池。

民族志博物馆:

堪察加半岛唯一的民族志博物馆,博物馆建筑群是十七至十八世纪俄罗斯木制建筑风格的哥萨克堡垒建筑群:一个小屋,一个防御塔,一个用于存放家居用品和马具的谷仓。2003年重建的19世纪科里亚克半地下住宅、科里亚克仓库和以堪察加半岛原住民神话为主题的露天雕刻木雕作品与建筑群相辅相成,构成一道极具文化内涵的风景线。

博物馆记录了土著埃文人、科里亚克人以及俄罗斯和哥萨克定居者的传统和建筑。展览展示了独特的萨满教物品,甚至外套。博物馆还展示了堪察加半岛原住民的古老乐器的集合。

图 埃索游客照

贝斯特林斯基自然公园:

贝斯特林斯基自然公园是堪察加自然公园火山群的一个集群,因为它的部分是比斯特林斯基群的北部遗址,贝斯特林斯基群是一个具有区域意义的特别保护自然区域。公园始建于1996年7月5日。它是根据堪察加地区行政首长1995年8月18日第192号和96年7月5日第186号决议设立的。1996年,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它是堪察加边疆区最大的自然公园。

园区总面积1325公顷。公园的主要部分在山区和森林区。贝斯特林斯基自然公园没有出海口,完全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内部。公园的主要区域中山脊是堪察加半岛的一个大型山地火山系统,长度超900公里,宽度为60至120公里。

贝斯特林斯基公园中有许多针叶林和栖息其中的动物群、温泉。堪察加半岛的居民经常称比斯特拉亚河谷为“堪察加瑞士”。该公园的目标包括保护驯鹿牧场,同时促进堪察加半岛土著人对自资源的传统利用。

图 贝斯特林斯基原住民


最值得一提的是,贝斯特林斯基公园位处寒冷的勘察加半岛中部,却拥有苔原景致,这使它变得独一无二。在公园里的科塔昌湖,沼泽、巨型植物和高山苔原汇集。在夏季,浆果和蘑菇大量生长。伊钦斯基休眠火山脚下的荒湖中甚至有曾被强大熔岩流横穿而过的红绿色无水苔原。当然,在这里还可以见到许多熔岩小路、喷气孔、熔岩洞窟和热岩浆等与火山相关的自然景观。

图 贝斯特林斯基

运动业

埃索为国际狗拉雪橇比赛起点,承办一年一度的国际狗拉雪橇比赛,吸引众多雪橇爱好者前往参与。埃索一直是著名的国际白令亚比赛的中心场地,该路线长度为980公里,比赛时节,埃索吸引了广大雪橇爱好者前来观赛,同时也促进了与之相关的雪橇体验文化的发展。

图 埃索狗拉雪橇比赛

农业

埃索的主要产业为驯鹿、伐木、狩猎、钓鱼。埃索周围的森林和苔原是许多不同类型浆果的家园。除了通常的蓝莓、越橘等外还有金银花和一种罕见的美味浆果。埃索村庄中还有许多蘑菇,如白色牛肝菌。狩猎、钓鱼、采摘蘑菇和浆果这些较为原始的农业方式是埃索人的营生手段。在埃索,部分当地居民通过温室全年种植该地区昂贵的农作物,如西红柿。同时,埃索有一个养奶牛的国营农场和一个驯鹿放牧企业,干酪、黄油也由国营农场生产,也供应给邻近地区。



NO.3


SWOT分析



综合而言,埃索小镇需要巩固其作为驯鹿集散地的优势,同时解决当前存在的核心劣势问题,抓住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消除可能影响发展的潜在威胁。

具体而言,埃索小镇应继续保持原有的经济模式。该小镇以鄂温克族为主要民族,因驯鹿聚集地、驯鹿节和雪橇比赛等活动而闻名。冬季时雪地呈现多彩面貌。通过驯鹿贩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公共设施(如民族志博物馆),埃索小镇成为保护驯鹿人文化的珍贵地方。这种经济与文化保护的协调方式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埃索也需着重解决埃索客观环境带来的问题。鉴于其高纬度地处于俄罗斯,气候寒冷,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经济层面,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系统存在弊端,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抓住旅游业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埃索的发展和驯鹿民族文化的保存至关重要。根据俄罗斯中央文件纲领,埃索应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模式。在经济层面,除了建立在旅游业基础上的新形式,如进一步打造以驯鹿为主题的北国小镇,以驯鹿文化吸引更多家庭等多元游客,还可以利用雪橇比赛平台,从雪橇爱好者入手,创建运动小镇作为驯鹿小镇的附属和延伸乐园。引入新型AR、VR技术来呈现驯鹿故事,丰富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形式。同时,以埃索小镇为起点,吸引相关影视公司前来拍摄,通过影视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埃索小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依托政府农村发展振兴政策,注重吸引旅游发展规划人才。通过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游客来埃索消费,为埃索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的财政收入,激活埃索小镇的经济,推动挖掘埃索小镇的新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巩固其产业基础,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建立相关设施将提升埃索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同时通过探索新科技在驯鹿养殖方面的应用,结合民族驯鹿人的经验,推动科学驯养驯鹿。值得一提的是埃索具有堪察加半岛唯一的废物处理厂,埃索应充分利用其在环境处理基础设施上的独特优势。

在埃索发展的潜在威胁上,由于其经济高度依赖自然,所以尤其需注意驯养业和农业带来的生态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埃索来说至关重要。



NO.4


 发展经验

埃索与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乡位于中国根河市,是鄂温克人的传统居住地,以木材生产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多年来,由于对山林资源的过度采伐,导致绿色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河流频繁改道,水害不断,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面对这一危机,根据国务院和自治区的要求根河市相关部门于2001年启动了生态移民计划。该计划得到了国家计划投资的支持,总投资额为675.08万元,用于建设新的定居点,包括住宅、鹿舍、政府办公楼、学校大楼、博物馆等。

2003年8月10日,敖鲁古雅乡的驯鹿鄂温克人正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传统上,他们的生产生活主要依赖于饲养驯鹿和狩猎,以驯鹿饲养业和狩猎为生。过去,他们以游猎为主,居住在简易的帐篷式住处,依赖野生动物获取食物和衣物。他们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鄂温克语,尽管没有文字。在生活方式上,他们信奉萨满教和东正教。每年6月10日的“扭木捏克”是一个传统节日,用于氏族间交流驯鹿饲养经验、商定驯鹿的交换事宜、缔结婚姻等。这一传统活动有助于加强氏族间的联系和团结。

图 敖鲁古雅

然而,现代社会带来的生存困境使得他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生态方面,敖鲁古雅乡地处山林地带,基础设施滞后,生态问题包括过度采伐、生态平衡破坏、水土流失等。经济方面,驯鹿业生产滞后,驯鹿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受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限制,传统的狩猎业生产受到严格限制,导致居民难以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陷入贫苦状态。

异同点

埃索和敖鲁古雅具有部分共同特征,一是拥有相同的鄂温克人驯鹿民族文化渊源,二是传统习俗日常起居和语言宗教文化类似,三是驯鹿养殖方式相近。与此同时,两个小镇也具有部分差异特征,两个小镇所处的国家不同,故国家政策方向上不同,阶段发展处境也不同

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引领下,敖鲁古雅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敖鲁古雅鄂温克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返回山林,养起驯鹿,驯鹿放养点从6个发展到14个。基础设施方面,政府给猎民专门养驯鹿的地方配备了帐篷或宿营车,搬家十分便捷,车里安装的太阳能板可以带动冰箱、电视。乡里隔一段时间就往山上送菜和日用品。

在今后的乡村建设发展上,两个村落可以做到互相借鉴、共同发展鄂温克驯鹿人文明。埃索小镇在保护鄂温克文化上有着更多的造诣,相关博物馆和以驯鹿为主题冰雪产业的初步建设值得敖鲁古雅乡学习;而敖鲁古雅乡现代化技术的引进正是埃索小镇目前所缺乏的。

作为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分支,两个村落之间的交流也将有益于民族文化的保存和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帮助他们在新的科技时代找到立足之地。

在敖鲁古雅和埃索,旅游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产业,对两地的旅游业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敖鲁古雅旅游业吸引的游客更多。从互联网数据上来看,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能够找到的关于埃索的博文寥寥无几,而在中国主流互联网平台上,能够找到许多关于敖鲁古雅的视频与旅游攻略分享。

图 网络搜索展示

敖鲁古雅旅游业的发展与作家迟子建的佳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息息相关,这本书讲述了敖鲁古雅驯鹿人的故事,吸引了众多读者前往敖鲁古雅参观,且该地别具一格的冰雪和驯鹿文化也吸引了中国大陆五湖四海的人们前往参观。文化作品的推广和特殊的景致是敖鲁古雅旅游业发展进步的关键。实际上,埃索也拥有不同于俄罗斯其他地区的独特景致。其周围的苔原和独特的大陆气候带来的阳光也可以成为旅游业的卖点。对埃索当地文化的文娱宣传推广,也是可以向敖鲁古雅借鉴的努力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埃索招募了志愿者对埃索周围的自然景观进行探索并制作面向游客的旅游路线,为游客旅游提供了根据,十分贴心,这也是敖鲁古雅可以向埃索学习的方面。

埃索在驯鹿民族文化保护上有着更深的造诣,民族志博物馆、驯鹿节、雪橇比赛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保存形式,敖鲁古雅应结合这些实例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鄂温克民族文化遗产保存形式。而在中国脱贫攻坚的建设下,敖鲁古雅的现代化程度很高,人民生活相较而言更有保障,这是埃索小镇需要努力的方向。二者应相互学习,共同探索驯鹿集散地文化现代发展形式。


民族核心问题

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女性玛利亚·索为原型,将读者引领进入鄂温克这个独特民族的生活世界。通过小说,人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鄂温克族的生活习性,并在历史的长河中追溯该民族的变迁。在日军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背景下,鄂温克民族曾因侵略而遭受物资减少的压力。随着时代的演进,鄂温克族居住地的部分森林被砍伐,迫使他们离开森林,迁徙至山下定居。这一时期,鄂温克民族的文化受到了自然文明的冲击,然而幸运的是,如今我们仍然能够在山下定居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身上看到他们对传统的坚守,例如驯养驯鹿等。

鄂温克驯鹿文化是鄂温克民族几个世纪智慧的结晶,也是维系其独特身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文化不仅承载了鄂温克人的生活智慧,更是他们与自然、历史的深刻连接。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保护这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无论是位于俄罗斯埃索还是中国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民族都需竭尽全力维护自身文化的精髓。

在现代科技文明的冲击下,建立相对成熟的旅游业被认为是保护鄂温克文化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旅游,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鄂温克的传统生活方式,增进对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也为鄂温克族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使其文化在当今世界得以独特而鲜活地存在。


经验总结

01

因地制宜,立足自然资源。埃索处于冰冷的俄罗斯相对较为温暖的地带,充分运用该自然环境,埃索发展得以自足的农业。埃索位于勘察加半岛,周围有大群山脉,也为独特的旅行资源,但仍有很大的挖掘、发展空间。

02

打造名片,发展特色产业。埃索继续发展传统的驯鹿经济,贩卖驯鹿依旧是营生手段之一。同时,埃索以鄂温克、埃文斯这些驯鹿民族为特色。以他们的文化为基础,埃索构建起民族志博物馆等供游客观赏、感受民族文化。敖鲁古雅旅游民宿数量繁多,游客也可通过与商贩交流感受鄂温克文化。但无论是埃索还是敖鲁古雅的旅游业,都缺少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展示。

03

补齐短板,注重文化保护。现如今,纵观国内乡村振兴案例,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交通四通八达的中国,敖鲁古雅更易吸引游客。对于埃索来说,俄罗斯幅员辽阔,且人口密集程度不高,要想吸引更多俄罗斯国内游客前往埃索旅游,解决交通问题成为了首要任务发展旅游业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建立博物馆也是文化保护的重要方式。埃索现已建立起相关民族志博物馆,敖鲁古雅相关博物馆比起埃索相对逊色,可以在此方面加强。

04

加强宣传,巧用媒体力量。恰到好处的宣传对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对于敖鲁古雅,哈尔滨的出圈也使它进一步被人们关注,迟子建的书籍《额尔古纳河右岸》也大大提高了其知名度。而埃索在互联网上知名度相对较低,仍需巧用媒体力量。

05

科技助力,吸纳发展活力。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其未来发展的潜在动力。鄂温克人吃苦耐劳的品质、与驯鹿相守的习性和对自然生死变迁独特的价值观将为埃索和敖鲁古雅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现代科技在对传统民族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在中国脱贫政策的带领下,敖鲁古雅拥有更多、更先进的现代化设施,埃索在此方面仍需加强。除此之外,借助科技力量保护民族文化,找到自身文化在新时代的定位应是一个民族发展更古不变的真理。


供稿|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

上海财经大学2023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林泽珺

校对|俞之颖 审核|李晨 编辑|玄泽源




如若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

【乡村“镇”兴】第159期:从盐业重镇到旅游胜地——哥伦比亚锡帕基拉小镇(Zipaquirá)

【乡村“镇”兴】第158期:生态旅游特色保护区——马达加斯加蝴蝶谷(Parc Exotique)

【乡村“镇”兴】第157期:玛雅文明与殖民文化交融的历史名城——墨西哥梅里达小镇(Mérida)

【乡村“镇”兴】第156期:海滨旅游小镇——毛里求斯蓝湾(Blue Bay)

【乡村“镇”兴】第155期:非洲原始部落之一——纳米比亚奥普沃镇(Opuwo)

【乡村“镇”兴】第154期: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滨小镇之一——加拿大圣安德鲁斯(Saint Andrews)

【乡村“镇”兴】第153期:色彩缤纷的咖啡文化小镇——哥伦比亚萨伦托(Salento)

【乡村“镇”兴】第152期:白葡萄酒之乡——法国里克维尔小镇(Riquewihr)

【乡村“镇”兴】第151期:南美小瑞士——阿根廷巴里洛切(Bariloche)

【乡村“镇”兴】第150期:古老的考古小镇——孟加拉国博格拉(Bogra)

【乡村“镇”兴】第149期:流淌着四季之诗的鹤舞之乡——日本鹤居村(つるいむら)

【乡村“镇”兴】第148期:户外艺术瑰宝——加拿大倩美纳斯小镇(Chemainus)

【乡村“镇”兴】第147期:历史色彩浓重的旅游特色小镇 ——古巴关塔那摩(Guantánamo)

【乡村“镇”兴】第146期:盛产橡胶的旅游胜地——泰国董里(Trang)

【乡村“镇”兴】第145期:高加索山下的铜器之乡——阿塞拜疆拉赫季村(Lahij)

【乡村“镇”兴】第144期:东方的甜蜜城堡——浙江省歌斐颂巧克力小镇

【乡村“镇”兴】第143期:贝加尔湖畔最美村庄——俄罗斯胡日尔镇(Khuzhir)

【乡村“镇”兴】第142期:风光秀丽的陶瓷小镇——法国圣玛丽村(Moustiers-Sainte-Marie)

【乡村“镇”兴】第141期:大学汇集的学园城镇——日本八王子市(はちおうじし)

【乡村“镇”兴】第140期:日内瓦湖区的明珠——瑞士蒙特勒(Montreux)

【乡村“镇”兴】第139期:工业旅游先锋小镇——法国维特雷(Vitré)



更多推荐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一):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九):走进安徽省铜陵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特别推出】CCRL八周年:成长不期而遇,感恩每一个你
【专家成果】杨开忠:基于空间品质的经济地理核心—边缘模型研究
【专家成果】陆大道:一二三线的划分—重点建设“三线地区”
【专家成果】贺灿飞:立“竿”见影:策略性环境规制与环境质量结构性改善
【论文导读】第47期:基础设施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论文导读】第46期:农村道路与地方经济发展
【论文导读】第45期:东北地区镇域收缩


----THE END----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欢迎读者供稿,小编邮箱:ccrlab777@163.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微信号:CCRLAB

点关注 不迷路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