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成立40周年

文摘   2024-11-18 00:01   上海  

1984年,随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现名为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以下简称院所)应运而生。经过40年的发展,院所已成为学校独立建制的二级学院,多年来集研究生学位教育与科研于一体,是学校应用经济学的支柱学院之一,也是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农业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平台。院所下设多个智库,包括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院等。形成了“基础科研+社会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多年来,院所积极参与浦东开发开放、 上海历次发展战略大讨论等,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不断建言献策,培养了大批人才,科研成果显著。


院所以成立40周年为契机,秉承学校“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继续聚焦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开展了系列活动。


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11月15日,院所联合学校相关部门成功举办“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暨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特邀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城市与区域学科发展的三大主题:“数智时代背景下的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发展”“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发展”“世界大变局背景下的城市与区域科学学科发展”展开报告和讨论,旨在深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与区域科学知识体系提供多元化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财经研究所所张学良教授主持。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致辞。刘校长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数智时代和世界大变局下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学科的建设目标和前瞻举措。他还回顾了院所40年的发展历程和显著成就,并对变革时代下院所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保持领先态势提出了新的要求。刘校长强调,本次论坛旨在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城市与区域科学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为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相关理论支撑,为达成更广泛的学术共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积淀有益的学术能量。



引导性发言环节,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刘秉镰教授作了 “面向数智时代区域经济研究”的主题发言。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彭震伟教授以“数智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及研究”为题做了精彩演讲。


研讨环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统计学者、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许宪春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刘耀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张可云教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李国平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吴传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姜玲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太空和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关美宝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耿献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刘乃全教授围绕研讨会的三大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报告和讨论。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财经研究所40周年庆祝大会


11月16日,院所在武川路校区创业中心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了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鹏程致辞。何书记对各位领导、专家、校友和嘉宾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介绍了院所40年来的学术成果,更对院所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期许。



40周年庆祝大会由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兵勇主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范恒山出席并致辞。范秘书长高度肯定了院所的学术成就和研究成果。他提出了“以忠诚固基、以创新立世、以特色塑名、以宽厚聚气”的四点建议,寄语院所继续为国家区域发展献计献策,再创辉煌。



复旦大学文科一级教授、经济学院院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军致辞。张院长对院所成立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认为院所将研究聚焦于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具有前瞻性,并对40年来院所薪火相传的精神坚守和研究成果给予肯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忠伟强调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高度评价了院所在区域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张主任期望院所继续为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平台,为中国式现代化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谱写新篇章。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刘耀彬教授高度评价了院所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他表示,院所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机构和决策咨询智库。同时,刘书记对两校之间的深厚情谊表示感谢,希望今后长期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财经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会上,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财经研究所所长张学良教授与友山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陈兆松先生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之间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陈兆松先生对院所的深厚研究实力和与时俱进的研究能力表示赞赏。此次合作,双方将在区域经济与长三角一体化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共同推动金融投资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合作代表发言环节,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关美宝教授认为,院所是城市与区域科学领域享有盛名的学术机构,期待在未来进一步加深合作。同时,关教授强调,在城市和区域治理方面,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结合已成为数智时代解决城市和区域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她呼吁培养具备“城市与区域科学+人工智能”复合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以此为城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吴志强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高级空间分析中心主席迈克尔·巴蒂教授(Michael Batty),荷兰莱顿大学治理与全球事务学院院长科恩·卡米纳达(Koen Caminada)教授也通过视频,深情回忆了与院所的长期合作经历,赞许了院所的科学研究水平,共同表达了对院所成立40周年的热烈祝贺。



发展报告环节,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财经研究所所长张学良教授回顾了院所从1984年成立至今的辉煌历程与学术贡献,始终在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始终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未来,将继续顺应数智时代与学校发展需求,建构城市与区域科学新范式,融合多学科资源,打造智能化、精准化的城市与区域科学体系,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师生代表发言环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校长、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原所长孙海鸣教授对院所成立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期望院所在未来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不断开拓创新,为社会发展和学术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教师代表汪晨表达了对学校及院所领导、同事和校友们的感谢,分享了在院所工作的感受,并对院所师生给予诚挚的祝愿。



校友代表赵传葆先生分享了在院所的学习经历,感谢母校的倾心培养,期待院所为国家发展继续贡献上财智慧。



大会还特别安排了“四秩桃李、感念师恩”献花仪式,以此表达对院所教育工作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圆桌论坛环节由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财经研究所副所长王常伟教授主持,多位校董、学术界和业界专家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区域科学与财经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未来趋势。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刘秉镰教授讨论了区域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新技术应用。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教授围绕“改革育人才,合作谋发展”的主题,就院所发展、智库与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协同等,提出了深刻见解。上海财经大学校董、中泰金融国际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先生围绕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实事求是研究政策成本的必要性、乡村振兴问题的深度思考,以及支持多学科融合发展策略。上海财经大学校董、苏州爱之爱清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佘自强先生围绕“中国与世界大国在工业技术与企业文化方面的对比”进行讨论。上海财经大学校董、浙江兴力集团董事长张国华先生以企业家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民营企业如何与高校协同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探讨了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分享了清华大学通过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经验,并呼吁更多的社会资源能够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40周年庆祝大会圆满结束,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院所能够继续发挥其在学术界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更多推荐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一):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九):走进安徽省铜陵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特别推出】CCRL八周年:成长不期而遇,感恩每一个你

【专家成果】杨开忠:基于空间品质的经济地理核心—边缘模型研究

【专家成果】陆大道:一二三线的划分—重点建设“三线地区”

【专家成果】贺灿飞:立“竿”见影:策略性环境规制与环境质量结构性改善

【乡村“镇”兴】第163期:电影《情书》原型小镇——日本小樽 (おたる)

【乡村“镇”兴】第162期:世界唯一一个地下城——澳大利亚库伯佩迪(Coober Pedy)

【乡村“镇”兴】第161期:龙虾渔港小镇——冰岛霍芬镇(Höfn)

【论文导读】第47期:基础设施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论文导读】第46期:农村道路与地方经济发展

【论文导读】第45期:东北地区镇域收缩


----THE END----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欢迎读者供稿,小编邮箱:ccrlab777@163.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微信号:CCRLAB
点关注 不迷路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