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成果】范恒山:依托比较优势加快绿色经济发展

文摘   2024-08-27 17:30   上海  

导语

2024年6月30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26次专题会暨陕南地区绿色转型与毗邻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陕西汉中召开。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了《依托比较优势加快绿色经济发展》的主旨讲话

本期【专家成果】将推出范教授的演讲全文,感谢范教授的分享!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陕南地区绿色转型与毗邻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借此机会,我围绕会议的主题谈一些认识。

先谈谈陕南地区的“绿色转型”问题。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底色和底线,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生存和高质量生活,这是需要始终坚守和践行的理念和原则。基于特殊的区情,陕南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更有必要,但任务也更为艰巨,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湿地资源是包括汉中在内的陕南地区面对的重大使命。

但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陕南地区的另外一种区情。陕南占居陕西总面积的35%以上,超过了1/3,但是GDP总量占的比重较低,不到全省的1/5。除开杨凌示范区,在陕西10个地市中,陕南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位次分别为第7、8、9位,仅高于铜川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处于下游水平。陕南地区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困难。我曾经主持过国务院批准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的制订,虽然没有到达陕南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但阅读过大量的相关资料,对这里的情况有所了解,可以说,加快发展也是陕南地区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常说发展是硬道理,这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更是如此。不发展,民生欠帐就难以弥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不能及时满足,地区差距就无法缩小,与全国一道实现现代化也会成为空谈。就生态环境而言,没有经济发展,要实施有效的保护也是很难做到的。陕南地区的生态保护是要花钱的,维护好丰富的湿地资源,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向北输送,不开展一些必要的工程建设、不实施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是不行的。所以,保护不是停止发展或舍弃发展,不是简单固守绿水青山,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寻求一种不破坏绿水青山又能创造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这是一种以绿色资源为基础支撑,体现低碳循环等绿色特质的发展路径。而这条路径既是一条生态保护之路、经济增长之路,也是特色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条路的核心是要紧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在品质提升和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为此,推进陕南地区绿色转型,我以为要着力做好四篇文章:

第一,做“拓”的文章。

大力拓展绿色产业。主要应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要以特色资源为基础拓展一批绿色产业。要积极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药、绿色旅游、绿色材料、绿色制造等产业,包括从事节能环保的产业。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陕西汉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强力定眩片”的展柜前我待了好几分钟,了解到这个企业年销售达10个亿,其中这个药品的销售就占到了7个亿,而这个药品完全是依托本地中草药资源制作的,是典型的绿色药品。陕南地区的绿色资源很多,汉中药用动、植、矿物资源超过1600种,居陕西第一、全国地市州第二,只要注重开拓,就会形成一批新的绿色产业。二是要提升现有绿色产业的经济品质。汉中等陕南城市农业比重仍然较大,与之相关的一些特殊资源如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明显,要在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拉长产业链条的同时,将普通农业拓展提升为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端农业,使之体现高的生产效益。农产品关系到十四亿人口的基本生活,一般性农产品是很难提高价格的,或者说仅仅依靠普通农业是很难赚大钱的,但一些特色和高端农产品则是可以进行特殊定价的,比如黑龙江的五常大米、湖北的洪山菜苔等,其市场价格往往比普通的大米和菜苔要高出很多倍。三是要突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依托现有基础和潜能,量力而行发展现代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生命健康、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今天上午参观了德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这个企业的发展成就令我感受很深,其所配套生产的许多产品直接服务于国家航空的重大项目,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汉中也好,陕南也好,多有一些这样的企业,经济发展就会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二,做“转”的文章。

进一步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和高端化转型。考虑现实发展基础,陕南地区的产业转型必须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展开,这一原则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坚持先立后破。许多地区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时把“”字放在第一位,这是不科学的。把传统产业视为低端产业而一味加以淘汰,新的产业又没有及时接续替代,就必然会造成发展的断档或经济的衰退。二是发展新兴产业要量力而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当然好,但要从自己的能力出发,不能见新就上、见高就攀,搞面面俱到或四面出击。比如量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挑战性很高、技术性超强的事项,即使举全国之力也会面临诸多困难,一个地方的能力是有限的,大家争先恐后地搞不一定都取得好的结果。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坚持量力而行,从自己的现实基础和资源要素聚集能力出发。依托资源、集中力量发展几个产业、迅速将其做优做强做大,才是科学的选择。在坚持务实有效原则的基础上,陕南地区可结合实现“双碳”目标,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绿增智向高,包括推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加快低碳工艺改造;实施制造业提升工程,推动航空装备、数控机床、仪器仪表等产业高端化发展;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田土壤固碳增汇;等等。

第三,做“融”的文章。

推动产业融合开辟绿色发展新空间。要走出就事论事、单打独斗的产业发展思维,运用系统观念和联动思维推进适宜产业发展。注重把绿水青山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优势地理环境、特殊资源禀赋与适宜产业的交融契合,促进“混产业”、“融经济”和“元服务”的发展,通过融合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场景。例如,在当前形势下,单纯发展房地产可能会经历“山重水复”的困境,但如果使之与康养、文旅、创意等融合起来,就会形成新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从而迎来“柳暗花明”的前景。

第四,做“补”的文章。

积极探索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绿色资源及产品的利益补偿机制或回补机制。推动建立生态、资源、重要农产品等的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些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部署,还是地方层面的自主探索都在积极向前推进。在我主持或参与推动的相关事项中,有一项与陕南地区直接相关,这就是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建立的补偿机制:通过协调,推动调水的受益区北京、天津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对作出贡献的湖北、河南和陕西进行补偿,这一机制到现今仍然在发挥着良好的作用。陕南地区作为水源的涵养区,从中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我还参加了主要涉及安徽和浙江的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方案设计与实施工作,实践证明,相关的机制建设对这一流域水生态的有效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参加这次研讨会之前,我学习了陕西省的有关规划和陕南几个市领导同志的讲话,这些规划和讲话差不多都提出了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思路与要求。但恕我直言,这项工作总体上看还是停留在口头和表层上,全国如此,陕南地区也存在着落实不够的问题。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设对陕南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陕南地区各市应把这项工作抓深抓实,加强对生态产品的谋划、制造、包装、评估,并使之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和持续性的要求,以此将绿水青山直接转化为金山银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再简要谈一谈省际毗邻地区的高质量发展问题。

省际毗邻地区涉及到我国很大一部分国土,但大部分地区发展都不够好,属于欠发达地区和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从内部看,由于资金、交通、精力等因素导致某些层级的政府服务鞭长莫及和无力顾及,久而久之,边缘地区就成为了边缘化地区;从外部看,分属于不同省份的各行政区之间往往因为自身利益而恶性争抢、相互拆台。由于封闭和各自为战,资源要素难以实现优化配置,经济循环只能在低层次水平上展开;由于争斗和相互掣肘,经济发展空间无法有效拓展,比较优势难以做强做大,最后必然是经济发展缓慢,与内地的差距不断扩大。
换个角度看,一个地区发展的动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资源要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调动,即激发内生动能,另一是地区间的合作积极展开与深入推进,即有效集聚外部动能。从现实看,很多地区注重挖掘和激发内部动能却忽视了动员和集聚外部动能,使地区发展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驱动能量。
外部动能的集聚对加快省际毗邻发展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重要,而集聚外部动能的途径就是实现开放合作。通过开放合作,不仅可以将地区间的恶性争斗转变为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也能够促使边沿地区变成中心区域、冷门地区变成热点区域,颇为神奇地化解了毗邻地区所面临的内外困境。我特别赞成陕西发改委领导所提出的观点,即陕南地区要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包括西安都市圈战略、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推进地区合作方面要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在操作层面,陕南地区各城市应与毗邻地区合作打造一些适宜的经济区、试验区或战略平台,建立若干协同攻坚中心。陕南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已有一定的基础,应继续向深层推进,在管理体制、分配模式、考核体系、约束机制等关键方面要做出科学的设计,以确保合作稳定展开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核 | 李晨       编辑 | 玄泽源

本篇推送对主旨讲话原文进行了分内容删减


相关推荐

【专家成果】孙久文: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学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
【专家成果】杨开忠:建立绿智时代的城市经济学:新城市经济学

【专家成果】肖金成: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

【专家成果】张学良、李培鑫:共谋高质量发展 共建新发展格局

【专家成果】杨羊、吴胜男、张学良:高速公路能否促进乡村振兴?——基于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的研究

【专家成果】杨开忠:以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为中心推动新区域协调发展——新发展阶段和十五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路

【专家成果】覃成林: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维度分析

【专家成果】范恒山: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专家成果】阮青:长三角一体化新阶段需要破解哪些新问题

【专家成果】李国平: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专家成果】范恒山:强化区域协调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的作用

【专家成果】魏后凯: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专家成果】孙久文:数字经济发展、政府介入与城市经济韧性

【专家成果】贺灿飞:企业能力、本地溢出效应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路径

【专家成果】肖金成:加快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研究


更多推荐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一):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九):走进安徽省铜陵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特别推出】CCRL八周年:成长不期而遇,感恩每一个你

【乡村“镇”兴】第153期:色彩缤纷的咖啡文化小镇——哥伦比亚萨伦托(Salento)

【乡村“镇”兴】第152期:白葡萄酒之乡——法国里克维尔小镇(Riquewihr)

【乡村“镇”兴】第151期:南美小瑞士——阿根廷巴里洛切(Bariloche)

【论文导读】第47期:基础设施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论文导读】第46期:农村道路与地方经济发展

【论文导读】第45期:东北地区镇域收缩




----THE END----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欢迎读者供稿,小编邮箱:ccrlab777@163.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微信号:CCRLAB

点关注 不迷路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