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定位为前提,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重点,促进产城人文融合,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规范管理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抓手,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支撑。
——《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联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出【乡村“镇”兴】专栏,持续关注国内外典型乡镇的发展,旨在为国内乡镇的建设提供案例研究。
位于纳米比亚西北部的奥普沃小镇因其拥有独特的辛巴部落而闻名。这个部落是非洲少数保持原始习俗的部落之一,他们因全身涂抹一种“红泥”面霜而被称为辛巴红人。
本期【乡村“镇”兴】将走进纳米比亚奥普沃小镇,从历史和自然两个角度,分别从辛巴族的文化传统及奥普沃的自然风貌切入,探索当前特色小镇如何运用当地优势条件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关注如何保护传统文化。通过对奥普沃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为我国小镇特色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更有利于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立足区位特点,确立发展重点、培育特色产业。
基本概况
01|地理区位
奥普沃(Opuwo,18°05'80"S,13°83'61"E),坐落于南部非洲,位于纳米比亚西北角。该镇位于首都温得和克(Windhoek)西北偏北约720公里处,纳米比亚北部的主要城市奥卡汉德亚(Oshakati)距其约300公里,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城市鲸湾港(Walvis Bay)在其南部550公里处。此外,此镇距离安哥拉边境120公里,距离大西洋约200公里。
图 奥普沃地理区位
02|气候特征
奥普沃的气候主要属于亚热带气候,同时也具有沙漠气候的特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炎热而少雨,年降水量在70-100毫米之间。
奥普沃在11月到3月期间为夏季,温度可能会升至30°C以上。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11月,平均最高温度为36°C,在一些区域甚至可能接近40°C。季节性降雨主要发生在11月到4月。
5月到10月是奥普沃的冬季,这时气候通常较为干燥,夜间温度较低,白天的温度则相对温暖。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7月,平均最低温度为10°C。由于该地区接近纳米布沙漠,沙漠风成为影响当地气候的显著因素,尤其在干燥的季节,极易导致风沙天气。
图 奥普沃的气候
图 奥普沃的平均高温和低温
03|人口概况
据纳米比亚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奥普沃的人口总量为38828人,其中女性人口为20018人,占总人口的51.5%,男性人口为18810人,占总人口的48.5%。
图 奥普沃人口情况
04|经济条件
奥普沃小镇的经济为混合型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旅游业和低水平的制造业。在纳米比亚的农村地区,农业和畜牧业是人们主要的经济活动。居民主要通过农业活动维持生计,种植农作物和放牧牲畜。依赖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特色文化,奥普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发展迅猛。此外,奥普沃还拥有丰富的铜铀矿资源,吸引了各国的投资,为小镇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奥普沃矿区已发现多个铜矿点,单个矿点的铜金属资源量均在几百吨至几万吨之间。
图 奥普沃矿区铜矿点分布图
05|城市交通
奥普沃镇是库内内地区唯一一个较大的城镇,D3703、C43和C41三条主要公路在此交汇。其中,D3703全长195公里(121英里),从埃普帕选区的奥坎古提定居点一直延伸到奥普沃,这条公路最高海拔1488.6米(4881英尺),道路相对崎岖不平。C43是纳米比亚第二重要的交通路线,起点为伯格西格,全长457公里(284英里),一直延伸到达安哥拉-纳米比亚边境的埃普帕瀑布。此外,奥普沃机场是库内内地区唯一的航空港,承担了当地的运输任务,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服务。
图 奥普沃主要公路
06|文化传统
奥普沃小镇主要生活着辛巴族。在人类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他们依旧停留在原始的生存状态,固守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演绎着现代文明下的古老历史传承。他们聚居在一个个孤立的小村落里,主要以养牛养羊为生,上身赤裸,腰下用毛皮遮盖。在辛巴土语中,奥普沃是指世界的末端,辛巴是指住在河岸边的人。
作为非洲唯一保持原始习俗的辛巴部落,辛巴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她们的皮肤永远是红色的。辛巴妇女每天都要往身上涂红色石粉,这种石头产于当地,磨成粉末后与奶油搅拌成膏体,不仅涂抹到头发上,使头发看起来如同章鱼的触手,而且她们的身上也涂满了这种红泥。因此,她们被称为红泥人。由于地处非洲热带地区,且女子又极少外出,她们通常都穿得很少,仅仅是下半身穿着衣服。环境的燥热使得该地的蚊虫比较多,同时由于气候的原因,奥普沃的水资源也比较匮乏。因此这个部落的女性涂抹红泥主要是为了防止蚊虫的叮咬和用来抵御烈日暴晒,这一习俗也给她们的皮肤和头发带来了独特的纹理以及红色的色调。
辛巴人的部落崇拜集中在祖先和火上。在辛巴文化中,祖先和火被视为维系整个民族的精神核心。辛巴族有着代代相传、从未熄灭的圣火,而在他们心中,圣火代表着自己的祖先,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一个村庄通常由数间茅草覆盖的小泥房、粮仓和畜棚构成,这种茅草屋面积一般为4平方米左右,使用树枝和掺有牛粪的泥巴搭建而成,为了防止房屋坍塌,一般会用粗木支撑屋顶。房檐和房门都很低矮,人们只能弯腰进入。屋内没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地上的牛皮就是他们的床,也是他们的饭桌和生活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瓦罐、木瓢等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
在辛巴族社会,家族制度是唯一的社会组织形式,由家族长老负责统领一切。辛巴族通常由女性担任头领,而狩猎则是辛巴族男性的主要工作。辛巴人男女分工非常明确,白天男性负责将蓄养的牛羊放到户外吃草,之后就在干旱的土地上寻找水源,直到傍晚才回家。到第二天早上,再将牲畜赶回家挤奶。女性则留在村庄,负责照顾农作物和小孩的生活起居。这种家族制度不仅在社会组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还反映了辛巴人在文化传承和社群生活中的紧密联系。这种社会结构为辛巴人提供了稳定有序的社会框架,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历史概况
01 原住民时期
奥普沃位于纳米比亚西北部与安哥拉交界的库内内河流域科可兰德地区,主要居住着辛巴族和赫雷罗族。如今的辛巴部落,当时主要生活在北部考科兰流域。15-16世纪,辛巴人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纳米比亚,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传统的社区和文化。辛巴族人以其独特的畜牧业技能和农业传统而著称。他们饲养牛、羊和其他家畜,这在沙漠和半荒漠地区是一种适应当地环境的生活方式。畜牧业为他们提供了食物、皮革、骨料和其他重要的生存资源。此外,采集野生植物也是他们获取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方式。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辛巴族曾一度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
图 辛巴族生活风貌
02 殖民时期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奥普沃地区历经德国殖民统治,成为德属南西非(German South West Africa)的一部分。1884年,德国在纳米比亚建立了殖民地,称为德属南西非。奥普沃地区自此开始受到德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引发一系列冲突,导致当地人口减少,土地被侵占。德国殖民当局采取一系列政策,企图将当地居民融入德国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其中包括强制劳动,强迫他们接受德国的教育和文化。
因此,在奥普沃地区,当地原住民群体与德国殖民者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冲突。1904年至1908年,纳米比亚爆发了著名的德属南西非大屠杀,也被称为赫雷罗起义。这是赫雷罗人对德国殖民当局残酷统治的激烈抵抗。在这场屠杀中,成千上万的赫雷罗人丧生,对整个地区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德国殖民时期,土地掠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地人失去了土地和资源,进而引发社会结构的崩溃和原住民生活方式的破坏。这段历史充满了痛苦和冲突,是理解奥普沃地区复杂历史的关键时期。
03 南非托管时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非获得了对前德属南西非的托管权,这一时期始于1920年代初。南非在托管地内建立了殖民统治,奥普沃地区也成为南非殖民政权的一部分。
在南非托管期间,南非政府对土地的掠夺进一步加深,非洲人被强迫迁徙到划定的地区。这导致了奥普沃地区的土地争端和社会结构变革。在这段时期内,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深化,将托管地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种族群体。在教育和文化方面,非洲人只有很少的教育机会,并受到强制性的文化改造。这对奥普沃地区的社会认同和文化传承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辛巴族在南非托管期间依然努力维护和传承他们的文化。然而,他们仍然面临来自殖民政权的挑战和压力。
图 奥普沃历史画面
04 独立时期
纳米比亚于1990年3月21日宣布独立,结束了南非托管时期的殖民统治。纳米比亚在独立后建立了多党民主制度,政治局势逐渐稳定。独立后的奥普沃地区成为纳米比亚库内内地区的一个行政中心。
纳米比亚政府在独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原住民群体的文化认同和保护他们的权益。在奥普沃地区,原住民群体如赫雷罗人及其他部落正日益受到重视与支持。与此同时,纳米比亚着力于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并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然而,在奥普沃地区的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经济发展不平等和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如今,纳米比亚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风光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为了保护自然景观,纳米比亚政府设立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使他们可以近距离观赏野生动物、植物和当地的自然景观。奥普沃地区的独特文化和自然景观也成为纳米比亚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景点
01|库内内野生动物保护区
库内内野生动物保护区(Kunene Region)以其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而闻名。地理上,该保护区位于纳米比亚北部,与安哥拉接壤,主要分布在库内内河流域。这片区域地貌多样,包括河谷、山脉和广袤的开阔地,形成了独特而壮丽的风景。
这个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的宝贵栖息地,吸引着大象、狮子、长颈鹿、犀牛、斑马、角马等多种野生动物。这些动物在这里自由生活,共同构建了自然的生态系统。库内内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自然景观极为壮丽,包括沿河谷的丘陵、岩石峡谷和茂密的植被。河谷地带迷人的河滩,吸引着野生动物和观鸟者。此外,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从河谷到山脉的过渡区,多种植被类型为不同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与纳米比亚其他自然保护区一样,库内内野生动物保护区也积极致力于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并参与当地社区的发展。保护区提供生态导游、文化体验和社区合作项目,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图 库内内自然保护区里的斑马
02|恩普帕瀑布
恩普帕瀑布是奥普沃地区的一处自然景观,因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备受游客欢迎。这座瀑布坐落在库内内河上,离奥普沃镇不远,地理环境独特,周围是崎岖的岩石地形和郁郁葱葱的植被,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瀑布由库内内河的水流形成,水势在特定时期变大,呈现出宏伟的瀑布景观。其周围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吸引了各类野生动植物,游客在探访瀑布的同时,可以欣赏到飞翔的鸟类、蜿蜒的河流以及栖息在附近植被中的动物。
作为奥普沃地区的重要旅游胜地之一,恩普帕瀑布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他们可以通过徒步、观鸟和拍摄照片来欣赏这一自然奇迹。观景平台的设置更是让游客能够更加方便地领略瀑布的壮观景色。此外,瀑布在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众多传说和故事的一部分,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恩普帕瀑布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旅游景点,更是探索奥普沃自然之美的理想之地。
图 恩普帕瀑布
03|颓废方丹
奥普沃地区还居住着布须曼人,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族之一。他们留下了一处重要的文化遗迹——颓废方丹(Twyfelfontein)。这个遗址位于奥普沃以西90公里处,是纳米比亚最引人注目的历史和文化景点之一。颓废方丹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画集中地,不仅是纳米比亚首个被纪念地理事会评定为历史遗迹进行保护的遗产地,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遗产。
这片区域保留着2000多幅岩画,可以追溯至6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颓废方丹的岩画描绘了几千年前古人类的生活,其中大多数是保存完好的犀牛、大象、鸵鸟和长颈鹿图案,还有人和动物的脚印画。而在这片丰富的岩画中,最有名的当属“狮人”,一头狮子每只脚上有五个脚趾头,或许说明这里的岩刻艺术与当时的信仰体系有关。
颓废方丹的石壁雕刻和壁画不仅见证了布须曼人的生活,也是纳米比亚丰富文化遗产的珍贵组成部分。岩画的存在使颓废方丹成为一个时间胶囊,能够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演变和布须曼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让人们有机会窥见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除了岩画,颓废方丹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十分独特。周围地区的河谷、丘陵、岩石峡谷和茂密的植被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
图 颓废方丹岩画
经验总结
(一)发展特色旅游业
01 注重文化体验
奥普沃本身的旅游业并不发达,但近年来,原本被遗忘的辛巴部落知名度日益增加,吸引了众多人文摄影家前来深度探索和拍摄,带动了这里的旅游发展。当地政府利用奥普沃小镇所居住的辛巴族和赫雷罗族等部落,推动部落文化体验旅游的发展。游客有机会深入部落,与当地居民互动,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传统居住结构以及生存技能。游客也可以参与辛巴族的日常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亲身感受部落生活的真实面貌。为了在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不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奥普沃政府聘请了当地导游,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解,向游客介绍部落的历史、神话传说和文化习俗。导游会在游客到访之前,与当地部落进行充分协商和沟通,了解当地居民的意愿和限制,确保活动安排不会干扰到部落日常生活和重要仪式。同时,在部落体验活动中,导游还会向游客传达关于当地文化信仰和敏感事项的信息,确保游客尊重并遵守当地的禁忌和规定。
02 发展生态旅游
借助奥普沃特殊的自然风景,如前面提到库内内野生动物保护区,恩普帕瀑布和颓废方丹,奥普沃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奥普沃小镇设计了多样化的生态冒险徒步游线路,引领游客穿越山脉、草原和河谷,感受自然风光的多样性。这不仅让游客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也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生态体验。其次,生态保护区游览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游客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库奇亚姆卡纳瓦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感受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性。这同时也促进了对保护区的认知和理解。为了确保生态友好,奥普沃小镇推动发展环保露营和住宿选择,引入可持续经营的小屋和生态酒店,减少游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03 创新旅游产品
奥普沃小镇通过开发与当地文化相关的独特旅游项目,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这些项目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民俗文化表演、文化景观参观等。当地政府同时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例如,为喜爱文化探索的游客提供专门的文化导览服务,为喜爱户外冒险的游客提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活动等。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可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同时吸引更多游客,增加他们对目的地的兴趣。纳米比亚作为非洲的高端旅游地,奥普沃小镇也正努力提供更多样的旅游产品,给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二)平衡传统与现代
01 尊重部落传统
如今,辛巴族的存在已经引起了世界的注意,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为了保护现已不足两万人的民族,纳米比亚相关部门试图将辛巴族人迁移到城市并提供住房,但该举措未能取得成功。辛巴族人因为失去了在森林中自然环境提供的保护,面临着生病的风险。而更多的辛巴族人继续生活在聚落中,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传承他们独特的文化习俗。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也应尊重传统部落的选择,帮助他们保持原有生活方式。
02 提供生活保障
虽然大多数辛巴族人生活在偏远的农村,过着独特的生活,但是他们并非完全与当地城市文化的潮流隔绝。相反,他们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展现出对多元文化的适应性。不少辛巴族人定期前往当地城镇的超市,销售食品,并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这种行为表明,辛巴族人与城市居民也保持着一定的交流与互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城市文化相互交融。在奥普沃发生的这一切,也暗示了我们应该努力在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平衡,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03 保护建筑风貌
传统聚落应划定保护范围及控制建设地带,其所在位置及布局与地形地貌、采光通风、功能使用、左右邻居建筑布置等都有紧密的关系,其传统建筑的形态、高度、体量、形式、空间布局等都与自然和谐共生。村落建筑多为就地取材,如茅草覆盖的小泥房就是鲜明的例子,而同时为了防止房屋坍塌,一般会有粗木支撑屋顶,这也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所以,对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应按其价值和现状保存情况分别进行分类保护和整治。传统建筑的维修改善应严格保护其原有建筑历史风貌和基本格局,允许在维持外观特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加固、改善生活基本设施,适当调整完善布局等建设活动,但最重要的是减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启示
(一)发挥当地文化特色,
满足游客体验需求
纳米比亚奥普沃在特色旅游业方面的发展说明了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更加追求深入的体验和新奇的经历,在旅游的同时真切感受文化,体悟自然。而对于政府来说,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既要满足游客深层的精神需要,也要在发展的同时注意对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掌握好这个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奥普沃成功地将本地部落文化整合为旅游体验的一部分。中国在特色小镇建设时可以考虑将本地文化纳入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真实、深度的文化体验,从而吸引更多游客。作为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也有如今依旧保持着原始民居建筑及特有文化的原始部落。如位于云南与缅甸交界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翁丁村,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沧源佤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同时受到现代生活的冲击,许多有价值的文化遗产遭到了无法弥补的破坏,佤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容乐观。随着沧源县政府大力开展旅游开发,以上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2007年,沧源县开始实施“文化名县、旅游富县”战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旅游产业发展。佤族摸你黑狂欢节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节庆活动”,这个节日起源于佤族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用锅底灰、牛血、泥土等混合物涂抹在头部和脸部,以驱邪祈福和求得平安健康,这种黑色涂料还被认为有防晒和美容的功效。如今,这个节日不仅是佤族的传统节庆,也是沧源一项重要的旅游文化活动。有序适度地开发传统文化,特色旅游业不仅可以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二)利用现代科学方法,
注重传统文化保护
传统聚落里保存了大量原始生活方式、民风习俗、宗教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有效传承传统文化,通常使用书面记录、录音录像、三维影像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记录和传承。相关部门可以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记录部落的语言、传统故事、仪式、舞蹈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以此更好地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记忆。另外,建立专门的展览馆或博物馆,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展陈相关内容,既能帮助游客系统地理解当地传统特色,也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保护。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的旅游管理机制,确保游客尊重和理解当地文化,减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在国内已经有部分地区进行这样的尝试,例如四川省甘孜州积极推广现代科技应用,建立甘孜州非遗大数据库和VR展示平台,并对接大数据中心,建立全州传统村落保护利于信息化管控平台,纳入全州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山西省晋城市持续推进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实现全市166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全覆盖。陕西省渭南市搭建数字化平台,将数字化博物馆与实体化博物馆相结合,线上、线下相互导流,通过三维实景、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各个传统村落的独特内涵。
(三)保护当地自然环境,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奥普沃地区的自然景观为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国也十分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利用当地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并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通过全方面宣传让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深入游客内心。近年来,国内许多小镇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重点内容,统筹协调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绿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例如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作为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核心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基础,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这种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的发展模式,更有利于中国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供稿|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特色小镇课题组成员
上海财经大学2023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孟令彤
校对|施嘉瑞 审核|刘雅琦 编辑|玄泽源
如若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
【乡村“镇”兴】第154期: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滨小镇之一——加拿大圣安德鲁斯(Saint Andrews)
【乡村“镇”兴】第153期:色彩缤纷的咖啡文化小镇——哥伦比亚萨伦托(Salento)
【乡村“镇”兴】第143期:贝加尔湖畔最美村庄——俄罗斯胡日尔镇(Khuzhir)
更多推荐
【专家成果】孙久文: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学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九):走进安徽省铜陵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欢迎读者供稿,小编邮箱:ccrlab777@163.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微信号:CCRLAB
点关注 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