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9.1-9.30)

文摘   2024-10-28 17:45   上海  

导  语

我国在区域发展上形成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国家战略联南接北、承东启西,构建起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持续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努力做好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研究者、组织者和传播者。本期【热点追踪】重点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情况,现整理推出成渝地区最新发展动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前8月30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现代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16.7亿元

前8月,30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229.1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73.9%,超时序7.2个百分点。记者近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37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新开工项目,目前已开工24个。

现代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前8月完成投资1919.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68.9%。渝昆高铁渝宜段进入试运行阶段;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工程第四跑道完成竣工验收;西渝高铁康渝段赛马门隧道贯通;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北总干渠渠首段建设施工完成;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现代产业项目加速实施,前8月完成投资1016.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83.7%。川渝合作(广安—合川)生物医药产业园竣工投产;绵阳天宜上佳绿能新材料创新产业园厂房完工;两江赣锋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一期厂房建成,Pack项目投产;九龙坡氢燃料电池研发检测生产基地建成投用;德阳经开区航空航天燃机装备高端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等1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科技创新、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前8月完成投资153.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2.7%。金凤实验室项目完工;准环对称仿星器等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生态环保、对外开放及公共服务项目有序推动,前8月完成投资139.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70.2%。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常规建筑完成验收;西部职教基地永川民进学校扩建项目一期完工;宜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危废项目完成建筑主体砌体施工;川渝长江流域水上应急救援基地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


来源:四川日报


川渝两地川剧保护传承条例

9月1日起同步施行

“《醉人的川剧》听说很好看哟!”近期,重庆市川剧院的沉浸式城市旅游驻场演出《醉人的川剧》,吸引了一大波川剧粉。8月底,川剧《江姐》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大剧场连演两场,为首都观众带来一场川剧艺术盛宴……

“川剧越来越火,一些经典剧目被观众熟知,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去培养更多川剧创作、表演青年领军人才。”重庆艺术学校校长黄生平说,正因为越来越多人关注川剧、喜爱川剧,该校今年联手重庆市川剧院开设了重庆直辖之后的第二届川剧学员班。

与此同时,川渝两地人大为保护传承发展川剧而制定的《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9月1日起同步施行。

作为川渝协同立法项目,川剧保护传承立法是全国文化领域开展跨省协同立法的首次探索,开创了省级层面对同一门类且共有的文化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协同立法先例。

“尽管川剧保护传承仍面临挑战,但我们相信,立法之后川剧会发展得越来越好。”黄生平满怀期待地说。

纳入条例 众多心声得到回应

8月7日下午两点,位于磁器口后街的戏韵国潮馆内,《俏花旦》《皮金滚灯》等川剧节目展示着川剧的无穷魅力。

戏韵国潮馆的总导演孙娟说,除了国潮馆白天的六七场川剧演出,她还在线上平台开设个人直播,通常要从晚上八点播到凌晨才结束。此外,孙娟还是沙坪坝区文化馆的川剧公益课程老师,每年她都会教授五六十名孩子。

提到7月31日通过的《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略显疲惫的孙娟顿时来了精神。

“作为重庆为数不多的民营川剧馆,能够为川剧立法提建议,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孙娟说,在开展川剧立法调研的时候,她两次参与意见征集。看到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被采纳,她十分高兴。

“川剧不该是被束之高阁的艺术,而是呈现它作为地方剧独有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因此,我提出了增加培训、普及和扶持民营川剧馆的建议,这在《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第七条、第八条完全展现了出来。”孙娟笑着说。

据了解,在整个立法过程中,为了拓宽民主立法渠道,四川省发挥定点联系县、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民意直通车”作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重庆市开展网络征求意见,体现民主立法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

对征集到的关于培养观众群体、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等问题,条例也作出了回应:提出了川剧进校园、强化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推动川剧与旅游深度融合等举措。

而就人大代表反映强烈的诸如政府对川剧保护传承的保障力度问题,两地条例均进行了回应,明确了制定川剧保护传承规划和实施方案等具体措施。

协同共护 川渝条例共性问题规定一致

川剧作为川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其保护、传承、利用成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推动川剧保护传承立法,是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川渝两地同向发力、携手共进。

2023年,川渝两省市新一届人大教科文卫委产生后,立即在成都市召开工作座谈会,共同谋划协同推进工作。双方先后签署《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推进2024年度工作合作备忘录》,把川剧协同立法作为重点内容,并组织开展互访调研。

在川渝人大常委会第四次、第五次联席会议上,两次把协同推进川剧保护传承立法事项作专题研究,决定把川剧保护传承立法纳入2024年度协同立法项目,同步开展调研、同步起草法规、同步开展审议,年内同步出台。

两地人大还召开座谈会,就法规名称、审议时间、体例结构、法规内容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关于川剧保护传承协同立法备忘录》。

2024年5月27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草案)》首次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5月28日,《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草案)》首次提请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随后,两地人大常委会再次协同开展调研,听取相关部门、川剧从业人员代表、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更好保护传承川剧的意见建议,以及对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

2024年7月31日下午,经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

在此两天前,《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经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从两地表决通过的条例来看,按照“大同小异”原则,两省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立法体例一致、内容协同衔接,专门明确了川剧保护传承合作机制的四大方面八项具体措施。对共性问题作出一致规定,在目的依据、适用范围、部门职责、文旅融合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而在院团发展、人才培养、参照执行等方面根据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不同条款,体现各自特色。

破解困局 培养更多戏苗子

让川剧活起来亮起来传下去,离不开新生代力量。

最近,重庆艺术学校联手重庆市川剧院开办川剧班,学员毕业后将有机会进入重庆市川剧院工作。

“今年5月以来,招生小组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海选,最终从450余名考生中筛选出150人参加初试。”重庆艺术学校招生办主任李峰介绍,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50名学员。

2014年,重庆市川剧院与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携手招收了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的第一届30名川剧专业学员。经过5年的专业培训,该批学员已于2019年毕业,成为了重庆市川剧院的正式员工。

“传承好川剧,人才是基础。这次招收川剧演员就是为了解决人才断代的问题,希望能为川剧传承发展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基本功底的优秀人才,推动川剧艺术薪火相传。”重庆市川剧院相关人士表示。

人才是川剧发展的核心,而稳定的政策支持是剧团生存和繁荣的关键。

对于合川区艺术团副团长杨梨茗来说,她最关心的是条例中关于川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相关内容。

她表示,随着观众群体的转变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传统戏曲艺术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曾经,川剧院团在运行中遇到重重困难,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无奈之下选择了转行。

为解决人才问题,条例提到,要在职称评定、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川剧专业人才支持。这些支持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川剧事业,还能为剧团现有人才提供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那如何挖掘优秀人才?有基层院团负责人表示,条例提出的保障措施,对川剧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也有推动作用。

“在条例的推动下,我们可以更积极地与外部院校和文化机构合作,引进有潜力的年轻演员和技术人员,并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和舞台表现力。”杨梨茗说,这不仅可以提升剧团的整体实力,更是为了确保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不断创新。

此外,为破解川剧面临的市场困局,条例提到,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演出、项目资助等方式支持民营川剧艺术表演团体和群众性川剧组织健康发展。

据了解,在条例一审时,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应坚持政府支持和市场发展相结合,加强各类川剧艺术表演团体的培育和发展。市人大法制委根据审议意见和调研情况,对二次审议稿作了修改,增加一条,专门对支持民营川剧艺术表演团体和群众性川剧组织发展、支持国有川剧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创新作出规定。

“通过增设这一条,解决当前川剧院团的发展窘境,推动川剧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媛表示。

条例还聚焦难点,强化针对性解决措施,围绕“演什么”“怎么演”问题,从剧目创作、演出交流、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比如,丰富拓展川剧传播渠道,从演出交流、理论研究、展演展示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丰富川剧传播手段,从川渝合作、网络传播、文旅融合等方面作出规定。


来源:华龙网


获川渝联合立项!

这一工程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9月4日,记者从遂宁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近日,涪江三星船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联合批复,标志着遂宁涪江复航和涪江高等级航道建设的关键工程取得了“出生证明”,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涪江三星船闸工程位于遂宁市蓬溪县荷叶乡和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估算总投资7.5亿元,总占地面积425.41亩,纳入了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实施方案》等规划,按Ⅲ级标准(通航1000吨级船舶)规划设计船闸一座,单向年通过能力将达1078万吨,同时对遂宁市三星水电站至重庆界10公里航道进行整治。

项目建成后,将打通“涪江—嘉陵江—长江”水运通道,对完善涪江流域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带动沿江产业布局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该工程是涪江复航项目首批两个重点工程之一,早在2020年,遂宁就联合绵阳、重庆的交通运输部门将涪江遂宁吴家街以下191公里航道由地区重要航道提档升级为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通航能力从500吨级提升为1000吨级。

该项目地跨川渝地界,在审批上所有事项均需两地联合办理或共同提交至国家相关部委办理。去年5月,经川渝两地发展改革委通力合作,涪江三星船闸工程得到统一的项目登记赋码,有了专属“身份证”,该项目也为打破川渝行政壁垒提供了示范经验。


来源:四川在线


一场“龙门阵”摆出川渝共建鹅产业基地

9月14日晚8点,一辆渝B牌照货车开进泸州市泸县方洞镇庆丰村的泸荣鹅产业基地。这几天,陆续有3000余只鹅以80元/只的价格,分批次卖到重庆市荣昌区。

80元/只的保底回收价,是由泸县龙城商会和重庆市荣昌区创业者商会联合共建基地后,协商确定的订单价。该基地不仅促成鹅产业在泸县从无到有,也成为了川渝共建鹅产业基地。

泸荣鹅产业基地的诞生,源于去年4月在泸县开展的“龙商·龙门阵”主题活动。荣昌区相关部门和企业受邀参加活动,两地以产业为题进行了研讨,并就荣昌卤鹅每年需从多地收购200万—300万只鹅这一话题产生了协作的想法。

“这个空缺我们可以尝试补一补。”泸荣鹅产业基地负责人柯伯成说。为加快双城协作产业发展,泸荣两地对鹅的选蛋、孵化、育苗、养殖、屠宰再到二次加工等全产业链过程,进行了40多天的现场调研。同年8月,川渝共建鹅产业基地在泸县落地。

“荣昌区不只包回收鹅,前期还负责出鹅苗和技术指导。我们负责养殖,由荣昌两家大型食品加工厂统一收购。”泸县龙城商会会长亢志说。

谈起鹅的出栏量,柯伯成算了一笔账:“今年预计能出栏8万余只,产值可达600余万元。”关于鹅产业发展,柯伯成也有打算:“目前的出栏量还远不够市场需求,想继续扩大产业规模。但目前基地面临用地以及环保等问题。”

泸县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利用“龙商·龙门阵”平台,把民企所面临的困境及反映的问题收集后逐一沟通处理。

“龙商·龙门阵”是泸县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推出的为企服务平台,旨在更好助企纾困、助推产业发展,与“酒城同心·金融速贷”“有困难找工商联”等助企发展专项行动一脉相承。

至今,通过“龙商·龙门阵”系列主题活动,泸县积极听取所属商(协)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推动解决,搭建泸荣、泸永协作发展平台,已引进渝企5家,投资4.3亿元,建成农业园区4个、产业基地2个。

泸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先奎表示,近年来,泸县大力推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建设工作,通过激发商会活力、强化法治保障、金融助企纾困、打造高效政务服务、激发企业家活力等举措,推动“两个健康”示范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泸县被选取为新时代川渝“两个健康”联动共建区之一。“为更好满足民营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新需求,我们还与永川、荣昌等地建立政务服务跨区域协同联办机制,共同推进异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泸县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泸县获评全省“川渝通办”优质窗口,现已承接“川渝通办”事项311项,今年以来办理“川渝通办”1.6万余件。


来源:四川日报


施小琳召开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会议

加快落实两省市党政联席会议议定事项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9月1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在成都召开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认真落实两省市党政联席会议部署,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做好“相互赋能、相向发展”大文章,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国大局作贡献。

施小琳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了第5个年头。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对标规划纲要确定的2025年目标任务,加快推进100项年度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确保如期交出一份高质量答卷。要坚持项目化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等重点项目,力争开工江津经泸州至宜宾(四川段)高速公路,推进长江宜宾—重庆段航道整治,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要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等核心载体发展能级,发挥好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西部中试中心等辐射功能,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共同绘制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产业图谱,深入推进川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应用场景提质扩容,建好产业协同发展和供需对接平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要更好统筹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双国际机场门户枢纽高效联动,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用好144小时免签政策,推动“蓉进渝出”“渝进蓉出”入境政策落地。要共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加快便捷生活行动提质扩面,推动“川渝通办”应通尽通,让更多高频服务事项“线上办”“马上办”“异地办”;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跨界联防联控联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不断增强两地群众获得感。要强化改革协同、联动共建,加快实施50个双核联建年度合作事项,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现代化国际化都市;共同谋划实施重大改革举措,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构建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黄河国家战略实施、“十五五”规划编制等重大机遇,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主动作为并争取各方参与和更多支持。

施小琳还对做好当前重点工作作出安排,强调要锚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抓好稳产业、扩投资、促消费、惠民生等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和防汛减灾,扎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金融、房地产风险防范等底线,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董卫民主持会议,成都市市长王凤朝,省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市负责同志等参加。


源:川观新闻


川渝两省市同步举行

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首发活动

袁家军王晓晖宣布开通发车

胡衡华施小琳徐建军致辞

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9月29日上午,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首发活动在川渝两省市同步举行。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分别在重庆和四川现场出席活动,并宣布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发车。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国铁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建军分别致辞。

渝昆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京昆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是川渝两省市与国铁集团参与共建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对于打造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开通的重庆西站到宜宾东站段共1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当天活动川渝两省市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四川现场设在泸州站,重庆现场设在重庆西站。

胡衡华在致辞中代表重庆市委、市政府,向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首发表示祝贺,向国铁集团、四川省、全体参建单位和工程建设者表示感谢。胡衡华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赋予重庆“两大定位”,要求我们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今天开通的渝昆高铁川渝段,是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以来川渝间建成的第一条高铁,对加快成渝中部地区崛起、深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具有重要意义,将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汇集散,更好支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庆将坚持交通先行、铁路先行,紧扣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在国铁集团支持下,协同联动四川等省(市),加速推进成渝中线、渝西、成达万等在建高铁项目,抓紧谋划实施一批联网、补网重点项目,合力打造“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施小琳在致辞中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向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运营表示祝贺,向国铁集团、重庆市和参建企业、全体建设者表示感谢和敬意。施小琳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72年前,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如今四川铁路运营里程已超6900公里。渝昆高铁川渝段建成投运,标志着川渝两地间又新增了一条高速大通道,川南经济区与重庆中心城区、成都间将全面实现1小时通勤,有力助推川渝加快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我们一定与重庆携手合作,加快重大在建铁路项目进度,服务保障成渝中线高铁提前建成,确保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等标志性项目如期竣工。我们将与重庆等省(市)加强协同联动,围绕建设交通“第四极”、“高铁上的都市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向西开放战略高地等共同研究谋划推进,为川渝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徐建军在致辞中说,渝昆高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次开通运营的川渝段将成为川渝间又一高标准高速铁路大通道。国铁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的殷殷重托,充分发挥在高铁运营方面的行业优势、专业优势和网络优势,持续完善列车开行方案,不断提升客运服务品质,确保渝昆高铁川渝段安全平稳运营,让沿线广大人民群众畅享高铁的美好旅行生活,为川渝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铁路部门应有贡献。

10时50分许,王晓晖宣布: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袁家军宣布:重庆至宜宾高铁发车。随后,川渝两省市首发列车同步鸣笛发车。

活动开始前,王晓晖、施小琳等还听取了渝昆高铁项目整体情况和全省重点铁路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汇报。

国铁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新红主持活动,京昆高速铁路西昆公司负责同志介绍了项目建设情况。重庆市领导陈新武、刘尚进,四川省领导陈炜、董卫民、田庆盈,两省市有关地方和部门负责同志,项目参建单位负责同志和职工代表等参加。


来源:川观新闻



供稿 |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2023级博士研究生刘雅琦

审核| 李晨     编辑 | 玄泽源



相关推荐

【热点追踪】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9.1-9.30)

【热点追踪】黄河流域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9.1-9.30)

【热点追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9.1-9.30)

【热点追踪】黄河流域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8.1-8.31)

【热点追踪】长江经济带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8.1-8.31)

【热点追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8.1-8.31)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8.1-8.31)
【热点追踪】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8.1-8.31)
【热点追踪】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7.1-7.31)
【热点追踪】长江经济带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7.1-7.31)
【热点追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7.1-7.31)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7.1-07.31)

【热点追踪】黄河流域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7.1-7.31)

【热点追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6.1-6.30)

【热点追踪】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6.1-6.30)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6.1-06.30)

【热点追踪】黄河流域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6.1-6.30)
【热点追踪】长江经济带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6.1-6.30)
【热点追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5.1-5.31)
【热点追踪】黄河流域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5.1-5.31)

【热点追踪】长江经济带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5.1-2024.5.31)



更多推荐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一):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十):走进江苏省南京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九):走进安徽省铜陵市,开展“长江流域桥梁建设与区域联动发展”专题调研

【特别推出】CCRL八周年:成长不期而遇,感恩每一个你

【专家成果】杨开忠:基于空间品质的经济地理核心—边缘模型研究

【专家成果】陆大道:一二三线的划分—重点建设“三线地区”

【专家成果】贺灿飞:立“竿”见影:策略性环境规制与环境质量结构性改善

【乡村“镇”兴】第159期:从盐业重镇到旅游胜地——哥伦比亚锡帕基拉小镇(Zipaquirá)

【乡村“镇”兴】第158期:生态旅游特色保护区——马达加斯加蝴蝶谷(Parc Exotique)

【乡村“镇”兴】第157期:玛雅文明与殖民文化交融的历史名城——墨西哥梅里达小镇(Mérida)

【论文导读】第47期:基础设施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论文导读】第46期:农村道路与地方经济发展

【论文导读】第45期:东北地区镇域收缩


----THE END----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欢迎读者供稿,小编邮箱:ccrlab777@163.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微信号:CCRLAB
点关注 不迷路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