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我国在区域发展上形成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国家战略联南接北、承东启西,构建起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持续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努力做好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研究者、组织者和传播者。本期【热点追踪】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现整理推出粤港澳地区最新发展动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观察
扩大“朋友圈”!广州南沙与深圳企业探索合作新模式
为进一步发挥南沙枢纽联通湾区、集聚产业、释放创新动能的作用,以招商引资新成效积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近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下称“南沙开发区投促局”)分别联合南沙区万顷沙镇、黄阁镇、榄核镇、珠江街前往深圳多家协会、企业,就招商联动、产业合作等方向进行交流,并诚挚邀约深圳企业及协会参加南沙区10月中旬举办的全球招商大会。
交流期间,南沙开发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南沙区位优势、战略定位、政策优势和营商环境等多个维度推介南沙。另外,南沙各镇街相关负责人也针对各自镇街区位与产业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万顷沙镇:互促互强,携手合作“电”量满满
南沙开发区投促局联合万顷沙镇到深圳市电子行业协会拜访,共同交流电子及元器件产业类型或领域的新路径、新模式,探讨政府与协会间的合作新思路。
万顷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万顷沙镇秉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开放的经济环境,正致力于打造符合高新电子产业投产的理想之地。
产业发展方面,万顷沙镇汇聚联瑞制药、芯聚能、芯粤能、融捷能源等优质项目,形成了以钢板、轻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储能为龙头的工业发展格局。
产业载体方面,万顷沙镇坐拥保税加工港制造业、南沙集成电路产业园两大产业区块,内含保利电商港、大成国际产业园、芯新产业园、骏德产业园等一批管理服务优质、发展前景一流产业园区载体。
交通运输方面,航运方面,南沙港铁路便于企业利用南沙港区实现货物进出口;陆路交通方面,深茂铁路、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中南虎城际(赣深客专南沙支线)、肇顺南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五线在此交汇。此外,深中通道南沙线落脚万顷沙镇,不到100天后将实现通车,通车后南沙将通过万顷沙镇与深中通道实现无缝连接。
深圳电子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资源与南沙发展可优势互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交流会上,南沙开发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推介说道,在深中通道南沙线即将开通的历史机遇下,加强大湾区内城市间联系,建立强相关的合作关系,南沙可成为深圳电子行业企业增资扩产和降本增效的优势选项。
黄阁镇:打通产业链,南沙汽车重镇大门时刻敞开!
南沙开发区投促局联合黄阁镇来到深圳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下称“深圳产促会”)等拜访,交流合作方向并探讨科技创新产业领域发展新模式。
会上,黄阁镇相关负责人就黄阁镇整体情况、产业布局、载体资源等方面进行介绍。
产业布局方面,黄阁镇有千亿级汽车生产及汽车物流产业,已形成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港口物流等产业重要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沙仔岛汽车滚装船码头。
产业载体方面,黄阁镇辖内有广州市唯一化工园区——广州南沙小虎化工区。此外,镇内集聚了乐天云谷产业园、南沙汽车MALL、大塘科技产业园等优质产业园区。
交通方面,黄阁镇辖内有京珠高速、东部快线(在建)、狮子洋通道(在建)、黄阁大道、市南路等多条交通主干道,地铁4号线在辖内设有黄阁汽车城站和黄阁站,交通通达便利。
交流会上,深圳产促会代表对南沙的营商环境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希望南沙在企业落地方面提供相应优惠政策,以及在应用场景等方面给予支持,后续可持续探讨新材料、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汽车传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榄核镇:共话未来!南沙文化小镇向“新”而行
南沙开发区投促局联合榄核镇拜访深圳市米袋子菜篮子联合会与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共同交流探讨现代农业产业和数字产业的合作方向。
会上,榄核镇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了榄核镇现代农业、文旅、制造业三大产业板块。
农村产业方面,榄核镇印发《榄核镇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促进农业增量提质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招商,引进利泰农业、生生农业集团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岭南水乡特色民宿,已落地项目11个规模化农业产业项目。
文化产业方面,榄核镇坚持传承发扬星海文化,不断深挖星海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的价值,加快打造湴湄红色美丽村庄,高标准谋划运营星海红色旅游路线与发展香云纱非遗,成立香云纱企业行业协会,已建成湴湄云纱星韵(非遗)香云纱产业园,并获评国家AAA级景区称号。
工业产业方面,榄核镇率先出台了《榄核镇促进工业企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在全镇形成了以电线电缆、食品加工与康养器械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汽车配套产业、新型储能产业、高端模具制造、现代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
交流会期间,联合会代表表示看好榄核镇现代农业与文旅观光的产业前景,并计划邀请代表性企业到南沙榄核镇考察投资环境,探讨双方合作的可行性。
珠江街:“深渡”对接,南沙招商攻势“火力全开”
南沙开发区投促局联合珠江街先后拜访调研深圳市物流行业协会、星河集团、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协会等多家协会、企业。
南沙区珠江街作为《南沙方案》三大先行启动区之一的南沙枢纽片区所在地,是南沙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在“超级枢纽”与“超级通道”的优势叠加下,珠江街联通湾区功能、释放创新动能、集聚产业势能的重要战略地位凸显。
交通枢纽方面,深中通道现已通车,实现30分钟通达南沙与珠江东西两岸主要城市,成为珠江街建设湾区交通枢纽的一大支点。
除此之外,比肩广州南站的交通枢纽站——南沙站即将坐落珠江街。南沙站现已开建,拟提升为广州铁路枢纽主客站,未来将引入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中珠澳高铁、肇顺南城际、中南虎城际(南沙至松山湖),进一步加速珠江两岸的要素流通。
发展资源方面,珠江街载体资源充足多样,储备了产业载体超15万平方米、商业办公载体2.4万平方米,可供企业项目立即进驻使用。南沙产发科创谷、广州产投产业园、广东医谷二期、中大药谷等载体项目将陆续建成,为优质企业项目预备充足产业空间。
营商环境方面,珠江街对企业服务机制提档升级,配备专业服务队伍,“一对一”为企业提供找空间、链供需、释政策等“一站式”服务。
以国际人才社区为始点,完善5公里范围内的生活配套设施,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集产业、教育、商业、住宅等于一体的职住平衡优质空间。
展望未来,南沙将紧抓重大时代机遇,继续立足实际和自身发展优势,多向发力探索对外合作新模式,以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不断扩大南沙“朋友圈”,为南沙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今年10月,2024年南沙全球招商大会将盛大举办,作为一场面向全球投资者的盛会,南沙将以开放之姿,向世界敞开投资南沙的大门,届时诚邀全球优质企业参与大会,与南沙一起共创未来!
来源:南方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第二次会议在东莞举办
8月15日,一场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激活开放新动力等话题开展的圆桌讨论在东莞进行。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东莞等外向型城市正在加快培育竞争力,而圆桌会议旨在充当“桥梁”,让工商界嘉宾出谋划策。“未来我们希望持续用好圆桌会议机制,加强与东莞等地市的合作,整合大湾区产业、创新、金融、人才等资源。”广东省贸促会会长陈小锋说。
推动“四链”融合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白旻看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重要任务,而“四链”融合则能够推动产业加快转型。
但是,目前大湾区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美国对中国关键高科技领域的打压等。此外,从内部来看,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自主率依然不足,大湾区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与世界三大湾区仍有差距。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圆桌会议上,与会嘉宾谈论最多的是,如何提升大湾区内部科创能力。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李明波认为,具体到大湾区的产业升级,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投资、开放、创新,“尤其重要的是准确理解开放和创新,不能仅仅是简单地以投资砸钱的方式实现产业升级,这是最原始的办法,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大湾区产业发展”。
那么,大湾区产业如今要怎么发展?东莞的探索是,以制造业立市,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一边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开展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形成更完善产业生态。另一边则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圆桌会议上,东莞市副市长邢文聚表示,以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为重点,东莞正在突出打造沿珠江口东岸一线、临深南部九镇两条重要发展轴带,推动全市全域参与,以“点、线、面”结合方式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庄子雄建议,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香港具备独特优势。例如,香港的世界顶级大学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汇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科研人才。这些高校在半导体、自动化、生命科技等领域,产出了很多杰出的研究成果。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粤港澳三地可以协同发展,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广东南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建强同样提到,可以通过加强与广深港澳等地的科研机构合作,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和研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区域竞争力。以人形机器人和其他高科技产品为例,东莞可以联合大湾区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共享研发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五外联动”能级提升
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白旻强调,加强“四链”融合,关键在于大湾区内部协同能力,包括各市规划和政策协同、各市主导产业布局和分工协同、创新要素协同、交通物流体系协同、“五外联动”协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等等。
英中贸易协会华南区负责人涂怀颖认为,协同合作可以激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力。未来,她非常希望推动协会之间、研究机构之间以及多边的科研合作形成实际成果,从而推动各地政府以及机构协同推动大湾区科创发展,以此达到对资源配置以及要素流动的指导性作用。
协同的目标是,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聚集更高能量,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我们要准确理解大湾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角色。”李明波提到,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地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持续地提升。
对于外向型大市东莞来说,已经经历了从“三来一补”时代向科创之城目标迈步。目前,东莞已经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成为中国第15个GDP过万亿、人口过千万的“双万”城市。圆桌会议上,东莞市贸促会会长郑文志面向粤港澳三地的工商界嘉宾推介了东莞营商环境。
作为国际制造名城,东莞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集群和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4大千亿集群。完善的产业配套,让外资企业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接下来,东莞市贸促会将继续发挥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功能,织密服务企业网,扩大国际朋友圈,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资源优势,搭建多元化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助力东莞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推进更多大湾区合作项目。”郑文志说。
当前,广东正积极探索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事实上,圆桌会议也是广东省贸促会沟通内外、衔接供需、联系企业、代言工商的一大举措。据了解,圆桌会议是去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的重要配套机制,于今年2月在香港正式启动,预计每季度举办一次,并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轮流举办。
“粤港澳大湾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也必将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进一步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希望用好圆桌会议机制,携手海内外工商界,形成产业出海大合力,助力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陈小锋说。
来源:南方+
横琴组团参展,促跨境电商产业创新发展
日前,2024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下称“2024跨交会”)在广州市广交会展馆A区开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特邀两大跨境电商产业园及10家优质企业联合参展,共同组建“横琴展馆”,展示合作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实力和成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持续发展。
180平方米独立展馆
展示横琴跨境电商产业生态
据了解,2024跨交会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展区、跨境电商平台及服务商展区、跨境电商海外仓及物流展区和跨境电商供应链展区等四大展区,20多个省市的1000多家优质跨境电商供应链企业、近40家国内外跨境电商知名平台和新兴市场平台参展,同期还将举办30多场行业论坛和线上直播活动。
其中,合作区独立搭建180平方米“横琴展馆”,全方位呈现了横琴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与蓬勃生机。馆内不仅展示了合作区内华发及创新方两大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先进运营模式、技术创新成果及成功案例,还汇聚了10家极具代表性的优质企业,涵盖了从产品研发、品牌打造、供应链优化到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条,展现出合作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优质生态环境。
通过互动体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横琴跨境电商企业在市场拓展、品牌国际化、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成效。
政策赋能产业发展
助力跨境电商领域创新升级
在此次跨交会上,合作区经济发展局详细推介今年出台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围绕“筑巢(园区)”“引凤(企业)”“纳才(人才)”等多方面进行讲解。其中,政策提到对认定的跨境电商示范园区给予最高约1.5亿元奖补;鼓励打造直播电商基地,经认定的直播电商基地最高可获得410万元奖补;对于在合作区开设全资子公司的龙头企业最高可给予一次性2000万元落户奖励;同时还给予电商人才租房、培训等多方面资金补贴。该政策中多项具有针对性的条款,引起现场参会企业的关注和兴趣。
截至目前,合作区已接洽超过280家跨境电商全链条企业来横琴考察,其中近100家企业有意向入驻;区内现有的华发和创新方两大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吸引数十家澳资跨境电商企业进驻;澳门青年互联网培训孵化基地也于7月24日正式启用,首期100名澳门青年学员已完成培训,后续将参加相关资格考试。
参展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跨交会了解到合作区跨境电商产业的现有发展成果,也及时了解跨境电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接触到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模式。同时,可以与其他地区的跨境电商企业、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与合作,对企业的发展很有帮助,也有利于企业拓展商机。
未来,合作区将进一步深化与澳门的合作联动,加强与国内外优质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加强政策沟通、产业对接、人才交流等举措,实现更加紧密的融合与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来源:南方+
事关便利化通关!粤港、粤澳口岸推出这些新举措
8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提案答复函,就梁志祥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在内地各出入境口岸增加优检服务关爱通道及车道”等建议进行答复,并介绍了相关措施在粤港、粤澳口岸落地实施的情况。
据介绍,深圳边检总站在旅检口岸现场根据通行实际设置“特别通道”“长者优先通道”“E家行通道”“跨境学童专用通道”。在跨境车辆通行口岸设置随车查验通道,对跨境学童实施专区查验、免下车查验、电子标签查验等便利措施,对危重病患旅客实施优先查验措施,对确需提供扶助的长者、婴幼儿、行动不便人士及确需紧急救治的旅客等人员提供免下车查验便利。
珠海市则在拱北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青茂口岸设置提供优检服务的边检人工查验通道,供符合年龄或特定要求的老年人、小童以及行动不便人士办理通关手续,并且在安检区域设置一条专用通道,安检工作人员发现符合要求的旅客后会引导其走专用通道,优先进行安检。拱北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客车通道均可为符合年龄或特定要求的老年人、小童以及行动不便人士提供随车通关服务,有需要的旅客可向车道现场的边检工作人员提出相关需求。
此外,深圳市政府口岸办公室组建微信视频直播团组,通过短视频形式和“i口岸”小程序宣传特殊旅客服务预约,播报口岸现场通关状态等;在口岸现场为旅客提供口岸区域轮椅借用服务,派发通关攻略宣传册,为旅客提供通关指引。珠海市在拱北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青茂口岸提供优检服务的通道均设置了相应的标识标牌以及指引标识,为“特殊旅客”提供引导。
下一步,广东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在国家相关部委指导支持下,持续督促指导属地政府口岸主管部门,会同中央驻粤口岸查验单位,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加大对需帮扶救助旅客便捷通关措施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咨询指引,持续创新通关查验模式,优化监管效能与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优质通关环境,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来源:南方+
港深签署生态廊道建设合作框架
香港特区政府8月15日举行全国生态日启动礼暨研讨会,宣布推出多项特别活动和优惠吸引市民参与,并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深圳梧桐山—香港红花岭生态廊道”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提升两地在生态联系及保育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合作。
红花岭郊野公园于3月1日成立,面积约530公顷,位于新界沙头角,北面毗邻深圳梧桐山风景区,是香港的第25个郊野公园。
特区政府政务司署理司长卓永兴在仪式上致辞表示,要做好生态环境保育,深化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港深两地成立的港深环保合作专班今年2月签订了《全面深化深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加强两地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宣传教育方面的合作。
卓永兴还介绍了香港近期关于生态保护的举措:香港当前共有25个郊野公园及22个特别地区,香港最大的、也是第八个海岸公园——北大屿海岸公园预计于11月成立,将于北部都会区设立的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面积比香港湿地公园大5倍,特区政府正按照“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更新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并制订提升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徐松明表示,香港是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城市,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直是深圳学习的榜样。深圳和香港是唇齿相依的生态共同体,面对未来,深港生态融合,携手打造世界一流的“美丽湾区”是两地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内在要求。希望以签署《框架协议》为契机,双方在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领域开展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
为响应全国生态日,特区政府联同30余间非政府机构在未来两星期内推出多项特别活动及优惠,包括免费开放设施、提供免费生态导赏团、夜间导赏、工作坊、讲座、派发纪念品等。
来源:新华网
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揭牌成立
8月14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由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主办的“绿色发展,美丽南沙”2024年广州市南沙区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举行,揭牌成立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象征着南沙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活动期间,南沙区向公众展示了全区生态建设、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等成果,并为“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成果展示平台”以及第三批共4个“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授牌。
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一个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环境保护的地方性环保社会组织,围绕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宣传弘扬生态文化、推广科技成果、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和技术服务,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协会秘书长叶攀介绍,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协会积极应对挑战,将通过举办相关主题的论坛和活动,汇聚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探讨和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要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南沙三山耸翠、百脉通海、万顷良田、蓝绿交织,山、城、田、江、海交相辉映,先后两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获评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金奖,具有发展生态文明的优越条件。此前,南沙已授牌两批次共5个“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并通过基地多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我们工程自建成通水以来,持续面向公众开展水情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目前已试开放高新沙园区,很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本次揭牌基地代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文明教育平台的搭建,未来将与该工程水情教育基地相互呼应并形成合力,将“超级工程”水利资源变成水情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公共资源,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感受到数万建设者历时二十载、穿越百公里调运西江水的艰辛和不易,在增强青少年生态文明责任感的同时,带动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水利事业。
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美丽南沙”建设,在宣传活动结束后,多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在南沙区各镇街如火如荼开展——黄阁镇在黄阁体育公园举行“垃圾分类齐行动,无废城市我先行”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由生态环境保护中队联合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节能与安全学院组建的“百千万工程”青年志愿队在大岗镇南村坊村开展绿美乡村墙体彩绘活动;在南沙湿地,“同心守护候鸟迁徙,共建湾区水鸟廊道”增殖放流活动在此举办,7万尾鱼苗、100万尾虾苗被志愿者们投放在湿地候鸟栖息觅食区域……
随着一系列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在南沙各镇街开展,越来越多市民选择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宜居的“绿美南沙”。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卢晓鹏表示,下一步,南沙将继续高站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牢牢把握最中国、最岭南、最现代、最国际的“未来广州”定位,全力推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广州城市样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香港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推广活动于深圳举办
8月7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合办的“解决争议、共创双赢”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推广活动在深圳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律师率领近20名香港法律业界代表与300多名深圳政商界及法律业界会面交谈,推广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优势,探讨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新机遇。
会议以“从香港出发,协同发展,迈向全球”为主题,分为两个讨论环节。在“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策略优化与跨境争议解决”讨论中,分析了企业在拓展国际业务时遇到的各种合规问题,讲解如何制定有效的合规策略以降低潜在风险。随后的第二场讨论围绕“数字化转型,新兴科技的发展及为企业带来之机遇”展开,探讨不同新兴科技为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当中的潜在法律风险,同时也分享香港最新的法律科技服务,展示如何利用科技打造一站式商贸交易及争议解决平台,提高企业拓展的效率,促成更多商贸合作。
林定国在致辞中表示,“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我们希望扮演‘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为深圳企业的国际化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他提出,希望更多了解深圳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同时加深深圳商界人士对香港法律服务优势的了解,更好协助深圳企业业务拓展。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坤生表示,“深圳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法律服务行业改革试点,完善法律服务行业的政策体系,搭建对接合作平台,推动生产法律服务业的务实合作协同发展,助力商贸争议的高效解决。”
据悉,深圳站的法律服务推广活动是自2023年在泰国曼谷举办首站后的第二站。深圳行程后,访问团将到访佛山,继续推广香港在法律方面的独特优势,促进香港与佛山商界与法律业界的交流。
来源:南方日报
供稿 |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2023级博士研究生易金彪
审核| 李晨 编辑 | 玄泽源
相关推荐
【热点追踪】长江经济带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7.1-7.31)
【热点追踪】黄河流域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7.1-7.31)
【热点追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6.1-6.30)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6.1-06.30)
【热点追踪】长江经济带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4.5.1-2024.5.31)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5.1-5.31)
更多推荐
【乡村“镇”兴】第154期: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滨小镇之一——加拿大圣安德鲁斯(Saint Andrews)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