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台·中台·翠岩峰,2893米(1)

文摘   2024-10-10 05:55   山西  
本来郁郁葱葱一片绿色,甚至令人神往,视若等闲,几个山峦似乎可以纵身跃过。其实那只是宏观上的视觉效果,真正上路才明白,完全是另一种味道。

中台之路踩在脚下时,乱石丛生,险情不断。既然西台中台相互能够望得到,说明距离不远,区区4公里,但确实很费脚力,以坡道为主,需要先下降150米,再爬升260米。附近是典型的雷电区,夏季里云层下沉,无边旷野里动辄就是电闪雷鸣。中台顶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2度,极端最低气温1985年1月15日达到零下44.8度。五台山还是多雨地带,气象学显示,海拔每升高100米,降水增多40到50毫米。有驴友感叹,“一天过了四个季节”。见过驴友写的文字,这一段路程遭遇暴雨,仓皇狼狈中浑身淋透如落汤鸡一般,有人把鞋子也跑丢了,继续上路时只得穿了和尚的芒鞋一路奔波。不过今天尚好,天空云卷云舒,耳畔微风拂面,都值得庆幸。

路程比以往似乎并无新奇。我们走大道,忍受着中巴车掀起的狂尘,切小路,艰难地向上攀爬,每步都要小心,从一块石头试探着踏上另一块石头。碎石到处可见,滴溜溜滚动。这时要是发生崴脚或者滑坡,那是很要命的事情。旁边一个哥们还在玩直播,其实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中台顶马上就要到了,就在前面呢,但还有,哈呵”,连续的喘息声,“哈呵,不到一小时路程了,呵哈呵哈呵。加油,我们都是负重前行啊,都得背着,20斤左右的那个行囊,往前走!”

山上的石头本来到处都有,只是这里尤其多,大如牛马,小如蛤蟆,有的形成一座山包,有的干脆堆积在一处形成一个巨大的方阵,就像太上老君的八卦图。徐霞客曾经这样描述:“其地乱石数万,涌起峰头,下临绝坞,中悬独耸,言是文殊放光摄影处。”山包的顶端还堆砌着玛尼堆,五彩经幡缠绕,乱石丛中羊肠小道蜿蜒向前。这些巨石是冰川活动留下的痕迹,当历史进入第四纪的时候,大自然一反常态,温暖的气候变冷了,五台山的冰川对山顶岩石的剥蚀,致使其破裂成许多巨大的石头。冰川消失后,山坡的石块滚落到底沟,山顶的巨石却稳固地留了下来,成为今天旅游观光的景致,也是研究五台山地质运动难得的资料。

这种自然现象既然出现在了五台山上,那么就必然会有另外的说法。相传——又是相传,五台山本来气候炎热,文殊菩萨从东海借来歇龙石,山里从此变得凉爽宜人,这块巨石被称作清凉石,所在的寺庙叫做清凉寺。东海小龙王不听老龙王的劝阻,跑来五台山讨要宝贝,漫山乱翻,堆砌了很多巨石。还是文殊菩萨降服了小龙王,这种地貌因此被称为龙翻石。

又见到牛群,慵懒闲适的身影无处不在。五台山是天然牧场,这里坡地多,饲草丰盛,水源充足,天气凉爽,夏季里放牧,骡马牛羊能增膘一指,叫做“寄坡”。黛螺顶下的河滩就是骡马交易市场,最多时能聚集上万头牲畜。到民国年间,骡马大会演变为庙会,各地商贩、艺人、戏班子纷至沓来,热闹非凡。现在骡马已不再构成生产资料,骡马大会日渐淡化,如今成为了一种历史记忆。朝台结束那天,从鸿门岩返回砂河车站时,一位的哥告诉我们,现在牲畜交易已经很少见到,但一直沿用着古老的议价方式,买卖双方各伸出手指,在袖筒里讨价还价。几天来始终都在纳闷,为什么草坡上见不到羊群?也许是时令不对。公路沿一条小河蜿蜒而下,河的名字叫做羊眼河,滹沱河的一条支流。因为雨水不足,乱石丛生的河滩里不见一点水流。河对岸的山坡上,我们才第一次见到了茂盛草丛中星星点点的白色。那是什么?的哥瞥了一眼说,羊。   (待续)

(路在脚下。)

(敢问路在何方?)


望河楼
以文会友,赞美家乡,讴歌生活,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