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台·南台·锦绣峰,2474米(1)

文摘   2024-10-04 05:05   安徽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用罢早餐即刻出发,大约7点半的时候途径白云寺山门,下一站直抵佛母洞。

这一段是水泥路面,一路曲折迂回。沿途音响里高诵法号,不断发出“阿弥陀佛”的念佛之声,让你深切感受到佛门的气氛。迎面遇到两个和尚,建中兄和那个侦察兵战友上前打了个招呼,“师父好”!看来出家人也是话多话少性格各异,一个只说“阿弥陀佛”,另一个南方口音,提到了昨晚在西台走失了一个游客,现在还在全力搜救呢。似乎是在给我们做一个风险提示,朝台之路并不轻松。

明显感觉路上的背包客要比昨天多,想必昨天的路不是寻常路,不为众多的朝台者所选择。而且,逆向行走者也渐渐多了起来。

大朝台的线路也有不少的讲究。

首先从方向上说,顺时针朝台叫做“顺朝”,反之则是“逆朝”。佛教徒们更愿意选择前者,因为突出了一个“顺”字。而作为普通驴友就没有这样的偏好,何况很多人都认为逆朝的下坡路居多,从时间上和体力耗费上都更加划算。这其实是一个难解之题,因为有下坡必有上坡,有得有失,得失相当,不妨叫做能量守恒。

其次从起始点来说,从起点绕一圈之后再回到起点,比如从鸿门岩回到鸿门岩,走成一个“O”字形。另一种方法,不追求起点和终点的闭合,比如从东台向北台、中台、西台行走,最后到达南台,五个台顶都走到了,就此完成此次朝台,则是走成了“C”字形,这是许多朝台客愿意采纳的,好多的户外俱乐部在双休日即可组织一次大朝台,正是选择了这种方法。显然“O”字形的难度明显要大于“C”字形,明摆着多出了好大一段路程,但它似乎突出了一个“圆满”。

崇祯六年八月,徐霞客从长城岭进入山西,然后沿石咀、金岗库到达白云寺,也就是从南大门进入了景区。他的朝台从此开始,经佛母洞、南台、古南台、金阁寺、清凉寺、狮子窝、西台、八功德水、中台、澡浴池,到达北台,用时四天。在此听从了老僧石堂的建议,为节省40里的路程,由北台向东“直下者八里,平下者十二里”,也说明山势之陡峭,抵达华岩岭也即鸿门岩一带,在此折返向北,直奔北岳恒山而去。这么说,近在咫尺他却不曾到达东台,五台中他只完成了四台。

清朝康熙皇帝的路线与徐霞客相似,也是顺时针,不同之处在于他到达了东台,毕竟国家行为,浩浩荡荡,地动山摇,然后下到台怀镇,诸多寺庙走了个遍,甚至到了较远处的妙德庵、竹林寺。据康熙起居注官高士奇《扈从西巡日录》载,康熙归途中射杀一只老虎,“上援弓射之,立毙”,“虎皮留大文殊院”。此地遂更名射虎川,位于石咀乡,台怀镇的东南方向。

显然,我们的队长建中兄同志已经设计好了朝台的路线,顺时针、“O”字形,起点鸿门岩,终点鸿门岩,为所有朝台路线中距离最长、难度最大的一个。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来到佛母洞的山脚下。佛母洞为天然大石洞,周围石崖壁立,外洞深处连着内洞。内洞洞口为扁长形,宽不盈尺,洞口狭窄,可容一人钻进钻出,钻入洞内称为“投入佛胎”,出洞则称“脱胎换骨,佛母重生”,可消灾免难,除却烦恼,凡信徒香客都渴望在此得到“重生”。

抬头望去苍茫一片,云雾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绿又稠,敢问路在何方?左边的索道直通山顶,右边是望不到头的石阶,建中兄已经几个箭步跳上了台阶,随后是侦察兵、咸鱼乃至陈姐,“菜鸟”匆忙紧跑两步。这也是几天里一哨人马的基本阵型,建中、侦察兵、咸鱼属第一梯队,陈姐和我位于第二梯队。每隔百十来米,都见前列阵型有意在等候后列。我努力加快脚步,可腿脚常常不听使唤。陈姐的功力非同一般,偌大年纪也只是在某些艰难坡道上落后于我,平路往往居于第一梯队。这就是资深驴友的非凡功力,虽说这些年并没有出来行走,一个是因为疫情,另外,陈姐说,光顾着伺候“活佛”了,老爹老妈就是自己的“活佛”,难道不是吗?

漫长的石阶犹如天梯一般,笔直陡峭,向上一瞧,一阵眩晕,更不敢回头往下看一眼,势必引发恐高症。不多时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停下吗,四下里无遮无拦,已经日上三竿,湛蓝的天空不见一朵云彩,咬紧牙关继续攀登。上方几个背包客一步一步走了下来,小心地伸出拐杖寻找支点,唯恐马失前蹄。寻思好久才明白人家那是“逆朝”的人,刚好方向相反。上山容易下山难,如此陡峭的阶梯对下山更是一个难题。

“你好。”

“你好。”

“加油!”

这是今天最多听到的问候,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有的也说一声“阿弥陀佛”,虽不穿僧衣,但应该属于“居士”一类。

好容易看到前方平台上有一个杂货摊,赶紧加快步伐。到近前才发现遮阳布下挤满了像我这样的背包客,不禁一阵沮丧。谁料想那几个人见有人上来,纷纷收拾行装继续攀爬,腾出了一片不小的阴凉。心里一阵感激,这才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同甘共苦,舍我其谁。

卸下背包,丢下拐杖,一屁股坐到地上,咕咚咚灌了几口水。抬头打量,摊位上尽是瓶装水、火腿肠以及折扇、手串之类的旅游纪念品。另一侧是码放整齐的各种山货,我说这是灵芝吧,许仙就是吃这个才救了命的。摊主笑了,不厌其烦给我介绍,这个是台蘑,这个是紫伞,这是猴头、金莲、牛蒡。我惊叫,这就是金莲花啊,五台山的珍稀物种,已经晾干了,看不到本来的面目。小贩还在抱怨,今年缺雨水,这些东西稀缺得很嘞。此时的我十分想要消费一把,感激这位提供了阴凉的小贩。我说把你的二维码拿过来,这位“萌老乡(方言,我们五台人)”却问你要买什么?我说什么也不买,就为付两块钱,买你这份阴凉。“萌老乡”却不肯,说什么不买东西就不要付钱,我又想起建中兄“千里不捎针”的教导,此时的我不能增添任何一个“大件”,哪怕只是一挂手串,于是花5块钱拿了一块手帕,上面印有五台山的地图。


又有人陆续爬了上来,一路上已经遇到不少的朝台客,吉林的,江西的,山东的,简直无所不包。这回上来几位来自河南的男男女女,略一打听,开封一家人。后来的路上,还多次遇到这群人,甚至两次挂单都在一处,也是一种缘分。一家人都是居士,烟酒荤腥一概不沾。

我问这位小贩,爬上佛母洞,共有多少个台阶?

“1680个。”

他很干脆地答道。

乖乖,还是加紧赶路吧。想想看,现在只不过爬升了几分之一,也不能让第一梯队等候太久。

就这样也不知爬了多久,歇了几次,在无数的“加油”声中终于看到了拐点——却不是佛母洞门前,而是在前面像交警那样比划着手势的建中兄。他说,我们要抄近道,避开台阶,钻入密林,有一条小路直达南台。

再次走入密林,建中兄好像来了劲头,一根手杖抗在肩头,唱道:“大王叫我来巡山——”侦察兵也如法炮制:“千年走一回——”           (待续)

(笑逐颜开,跏趺而坐,汝今可持否?)


望河楼
以文会友,赞美家乡,讴歌生活,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