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邮政曾发行五台山题材的一套邮票共计六枚,选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依次为台怀镇寺庙群(画面中突出了大白塔)、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显通寺铜殿、菩萨顶和镇海寺。当然,基本都是五台山另外单卖门票的几个去处。南禅寺和佛光寺因远离台怀镇而鲜为人知,却是国宝级的存在,源自唐代的古老建筑。1937年6月,卢沟桥事变前夕,梁思成林徽因为首的中国营造学社一行四人辗转迂回,骑驮骡来到五台县豆村,见到了佛光真容禅寺,之前他们在敦煌壁画的图册上看到这里有唐朝的木构建筑。北魏孝文帝路经此地时,看到一团佛光,于是鼎新寺院,名为佛光寺。到唐代,唐武宗大灭佛教,佛光寺被毁,现存的东大殿于唐宣宗大中年间重建,保留至今,且一直未经修葺。历史上多数皇帝都信佛,唐初的高祖、太宗、高宗以及武则天等等都是信徒。但也有例外,著名的即是“三武一宗”,唐武宗李炎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反对佛教崇信道教,缘由是诸多寺院“不役不税”“恶僧尼耗蠹天下”,于是僧尼散尽,寺院损毁,中国佛教遭受重创。因其年号为“会昌”,这场灭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但时间不久,武宗驾崩,因其无子,继任者为其“皇太叔”唐宣宗李枕,信佛之风气再度兴起。梁思成等深入殿内探视,过程极为艰苦,这里蝙蝠惊飞,臭虫成群,秽气难耐。发现了梁架上都有古法的“叉手”做法,“是国内木构中的孤例”。在梁底和经幢上识别出“女弟子宁公遇”的墨迹,“字体宛如唐风,无可置疑”,正是这位女施主再造了佛光寺。这位远在长安的富婆究竟何人?有人说她本是大宦官“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守澄或王元宥的“名义妻子”,晚唐时期宦党横行,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立废和生死,一些大宦官还有了自己的“妻妾”,宁公遇继承巨额遗产后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也有人认为此说法并不靠谱,“女弟子宁公遇”应该是宣宗之女永福公主,斥资重修佛光寺。寺院有唐代大殿和石刻经幢,有金代文殊殿、伽蓝殿、祖师塔等。东大殿为我国古建最高规格的庑殿顶,供奉阿米陀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另有文殊、普贤菩萨等泥塑35尊,500罗汉像等。如今,林徽因攀木梯测绘过的唐代经幢矗立在庭院,“女弟子宁公遇”不光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还为自己做了半身雕塑。千年之后,林徽因与这位佛家女弟子合影留念。可惜我们进去的时候,诸多雕塑出于保护目的围起了木头栅栏,游人已不可靠近,只能隔空瞻仰。环绕东大殿,檐下巨大的斗栱造型令人惊叹,保存至今实为不易。梁思成写报告的时候,豆村正是日寇进攻台怀的据点,“我们对这名刹之存亡,对这唐代木建孤例的命运之惴惧忧惶”。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要想寻找唐代古建,得去日本奈良,那里才有仿唐的古建,梁林伉俪功不可没。建筑、雕塑、壁画、题记堪称佛光寺“四绝”,现在的寺庙坐落于一条小路的尽头,古刹不再寂寞,已有不少的车辆、游人来此打卡。比佛光寺历史更久远的还有阳白乡李家村的南禅寺,中国现存佛寺之宗,全亚洲最古的木构建筑。正如梁思成所言,两寺庙地处外围,寺刹散远,交通不便,香火冷落,“就比较有利于古建筑之保存”。上世纪50年代在古建筑普查中被发现,成为继梁林等人发现佛光寺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建筑只有四座晚唐时期的寺庙建筑,这四座古庙都在山西,南禅寺就是最为古老的一座。比较而言,南禅寺现存规模要小得多,门前也显得冷清,一座古朴的大佛殿,我国唐代木构建筑的代表作,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比现存佛光寺东大殿还早75年。单檐灰瓦歇山顶,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大殿面阔三间,佛坛正中奉释迦牟尼佛,左侧为骑狮文殊菩萨,右侧是骑像普贤菩萨,两侧塑护法金刚,均为唐代雕塑的艺术珍品。佛坛上有17尊唐塑,人物健美丰满,胸乳突出,极具唐人风韵。另有山门及阎王殿、文殊殿、龙王殿等东西配殿,都是明清时所建。一个看门人端坐殿内,叫一声“老乡”,他向我介绍,目前两座寺庙都已成为文物单位,不再是宗教场所,没有出家人。从他手里购得一本彩色画册,待回来再仔细欣赏这座宝殿。
一番回味,再次登程。在一片密林中行走,一条干沟拦住去路。建中兄和侦察兵到右边探路去了,只知道是右边,我早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临走时把手指放在嘴边做一个呼哨的动作,如果口哨响起,你们就跟上来。哨声却不曾响起,他们不久便返了回来,说明此路不通,大伙转而向左走去,干沟在不远处被人填平了,可以放心越过。我不禁感慨,即便这样的资深驴友都会迷失方向,一路上看不到一个路标,公路上没有,这样的野路上更不会有。也难怪在西台、南台间漫长的朝台路上,几次见到相互间打探路径的游人,就是出于这个原因。还有一次他带着我们走向了一处密林,脚下磕磕绊绊还不算,树枝子肆意蔓延,甚至常常挂到身上,挂到背包上的线绳。他有些反悔,要我们原路退回去。我们都没有退,一路艰难跋涉,好在不久后又重归大路。他剖析原因,这条小道本来能走的,就因为这几年人流减少,道路难免生涩。(这组图片介绍了五台山西麓的国宝级存在,南禅寺和佛光寺。朝台路上并不路过,本文以"回顾"的方式加以介绍,美景不容错过。)
(林徽因&宁公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