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年幼,心智不是那么成熟,但是很多习惯却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出来的,所以小学六年不容忽视。你有没有遇到到那种一拿起书就走神,又或者好像书本就是催眠药一样,一看书就犯困的孩子?是不是有些孩子每次考得不好,总是豪言壮语地表达痛定思痛想要好好改正?结果只能好个三五天,然后又回到之前的状态去了?这样的孩子他真的是想好好学,但就是坚持不了多久,这能怪孩子吗?我们听听这位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以下素材源自网络整理)
他说,这一切的原因我们必须清楚,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注意力的问题。他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注意力一旦消耗掉就无法再学习了。而注意力的多少可以增加的,注意力的消耗是可以控制的。方法就是各位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词:习惯。
这个词是不是熟悉又陌生?都说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大于成绩。也就是说小学阶段,你不要紧盯着考98还是99还是100分不放,因为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可是习惯怎么培养?
小学生要培养哪一些学习习惯呢?真正操作下来并不轻松。所以绝大多数人只说要培养好习惯,却不说如何培养习惯的细节,等于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
培养习惯才是家长陪伴小学生的正途。习惯是什么?怎么培养?习惯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做固定的事情。时间一到,场景一出,自己就去干了,不耗注意力。
就像行驶中车子的惯性,不给它施加油门,它也能往前走一段路。我们要关注的是环境和过程。给予正向的激励,不要太难,时间不要太长,一点一点愉快的适应。
那么为什么小学生要培养习惯呢?因为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像幼儿园那会一样,只是跟着好奇心学一学、试一试,而是要刻意练习。练习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儿,它需要消耗注意力。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注意力的总量,好的学习习惯减少注意力的损耗。总的来看,习惯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以小学的六年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一定会养成习惯,要么是好习惯,要么是坏习惯。习惯比考试成绩重要,比学习多少知识要重要得多。
哪些习惯更重要?我们把习惯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属于帮孩子产生注意力的生活习惯。分别是:睡觉、饮食和运动习惯。这三个习惯从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培养了,他们并非学习本身,但无与伦比的重要,他们共同产生了注意力。
睡眠习惯,低年级不少于10小时,高年级不少于9小时,入睡快,最好能午睡。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健康,多样化;不挑食,不会每天想着吃糖、零食和饮料。运动习惯,每日运动,至少有一项喜欢的运动。这三个习惯的要求并不高,但要每天做到也不容易,许多家长会因为其他的学习目标而牺牲这些习惯。
有家长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孩子十一二点都做不完。有的家长会用零食作为孩子学习的奖励。有人说,我家孩子不专注,做事拖拉。遇到学习的各种情况,请先自查有没有把孩子的睡眠、饮食、运动的习惯放在足够高的位置。第一梯度的习惯是注意力产生的源泉,小学阶段不容侵犯。
第二梯队的习惯,每养成一个都会给学习提高效率。它是所有学习过程中的输出行为,包括写作业的时候认真写字;听课的时候提出问题;做题的时候愿意钻研难题和错题;学完之后喜欢表达和讲题等等。这些习惯通常都是正常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孩子花同样的时间,多一分思考和输出,学习效率会高很多。
没有体验过高效学习的人,是无法理解这么费力的学习有什么好处的。他们会认为学习是痛苦的,高效学习只会让痛苦加倍,其实不是的。正因为学习低效,不思考不输出才会痛苦。而好习惯一旦养成了,不但不会增加痛苦,反而能收获成就感。
比如说写作业的时候认真写字举例子,刚开始写作业是痛苦的,如果一边写作业,同时还要认真的写每一笔每一画,无疑增加了一份痛苦。但是认真写字是一种可以练习的习惯,习惯养成之后,认真写字就不会额外费脑了,只剩写作业的那一份痛苦。但比不写好字多收获了一份工工整整的漂亮作业的成就。
我们再举个例子,大多数人在电脑上学打字,起初打字是不是要看到键盘?每打一个字不看一眼,总是会输错,要么感觉会输错,是不是很慢,也很痛苦?那么真正正规打字的话,是一定要学会盲打的。在坚持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把打字不看键盘的习惯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到后面,看不看键盘一样能打得好,打得快。
我们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成年人学开车,是不是有两项很简单,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挂档和看后视镜?可以说95%的人,在刚开始学车时,持档时都要看一下挂档手杆在哪?教练是不是会告诉你,这个习惯要改?
车子要转变要倒车,除了眼睛看前方之外,是不是还要观察一下后方有无车辆?这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把头伸出窗外,去观察后方来车情况?如此一来,是不是必会招来教练的严厉批评?作为一个合格的驾驶员,一定要养成时常观察后视镜的习惯。
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习惯,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些习惯,刚开始执行,都不舒服,孩子天生不会的,老师也不会管得那么细。它体现的是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陪伴和引导的功力。我一直强调,低年级的孩子在家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陪,高年级才可以逐渐的放手。这里说的陪,不是他一边学习你一边看书,他做完作业你检查。不是的,而是要手把手的带着他做,一起学习,实时引导。
第三梯队的习惯是一天或者一周,循环固定的学习时间。包括每天什么时候阅读,放学之后什么时候做作业等等。它嵌入到了一家人全天的生活规律之中,不用每天沟通,每天磨合,无须讨价还价。它考验的是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生活是否有节律。
现在三个梯队的习惯都摆在这里了,请你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判断一下,你家孩子情况怎么样?
注意力不够是小学生的常态,这点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比如你要求孩子认真的读题,反复检查,避免粗心,可是孩子对这样的要求很反感,而且依然会粗心,该怎么办?我分解了粗心的各种原因,但并不是要你去避免孩子粗心,而是利用孩子粗心的契机,培养他认真读题、写好字、打草稿、考试检查的习惯。
我从来不觉得粗心是能避免的。也不认为除了考试,孩子应该反复检查,把注意力投入到反复磨那些简单的东西上,它会降低孩子学习的兴趣。除了粗心,还有拖拉、不专注,这三点都是小学生的常态,他们也是孩子注意力不够用的表现。
孩子的注意力不够用,我们能接纳这个事实,再好好想想,怎么通过第一梯队的生活习惯产生更多的注意力。通过第二、三梯队的习惯减少注意力的损耗,最后把这仅剩的注意力放到哪里?
第二,兴趣、习惯和项目的关系。针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不同阶段,家长的教养重点是不一样的。幼儿阶段呢,紧盯着兴趣和生活习惯。小学在兴趣的基础上增加刻意练习,培养学习习惯。到了初中,再让孩子独自处理项目。
习惯和项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目标,你需要分辨一件事情,应该是用哪一种方式去处理它。
项目有目标,需要额外投入注意力,而我们培养习惯恰恰是为了节省注意力,便于集中投入到项目上。注意力是学习的稀缺资源,导致项目无法并行太多。而且小学生的逻辑能力不够,无法自行完成项目的规划、调整和管理,所以项目需要家长的参与。培养某个习惯也是一个项目,只是习惯养成了,孩子可以自行运转了,他才会回归习惯。所以,习惯的培养也尽可能不要并行。一段时间只培养一个习惯,基本养成之后再关注下一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