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六年级有些孩子的计算开始掉队,听听这位数学老师的梳理
教育
2024-11-17 07:00
江西
从一年级(可能部分幼儿园)开始,大家接触到了识数,以及简单算数。算数重要,老师也会天天讲,但很少有老师会系统性地,把小学算数相关的内容进行串讲。那么小学算数大家到底学了什么?和初中的代数有没有关联?我们跟随这位老师以四条主线做的知识梳理,大家对照一样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以下素材源自网络整理)
他说,整数的计算大家都知道,也是众多家长帮孩子检查数学作业的重点关注部分。当然有些家长为了教会低年级的孩子计算,那可真没少下工夫。 小学算数主要可分为四大版块: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分数部分以及代数部分。我们的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复杂化的过程。所以一年级的孩子最初学数学肯定是从最简单的,他身边最容易接触到的常识性的东西,那就是整数(自然数)了。所以毋庸置疑,肯定是从整数开始学习,从开始的数数,到用掰着手指计算。我们不可能一上来就要求搞小数、分数的计算,对吧?一到三年级这三年,就学一个东西,整数的基本的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而且它的顺序一定是从一位数开始;然后推广到两位数;两位数学完之后,然后再来推广到多位数。它也不用再分三位数、四位数了,统称叫做多位数。因为它的整个的运算的规则、法则、原理是一样的。(本文为付费章节,篇幅较长约1万字)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是学加减。相比较而言加减是比较简单的,就抓住一个核心要领:位数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延伸到后面的小数部分的话,你会发现小数点要对齐。其实本质上就是小数点,后面也要对齐,对吧?当然四五年级学过小学奥数,接触过位值原理的同学,会更加明白这么做的本质。因为不同数位代表的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包括到初中学的整式的加减法,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也就是找相同的计数单位。所以为什么说前面奠定了基础之后,后面再学其他的东西,就相对于顺畅了。因为基本的原则是相通的。在加减的时候要对齐,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们一件事情,就是你要想做加减,它们的身份就要对等。比如说58+136=?这个5是十位,这个3也是十位,你们都是十位跟十位相加没有问题,你千万不能错位。你错位了以后,身份不对等,那就没有办法把它们加在一起。当然这个在学习单位统一这件事情以后,这个道理就更加清晰了。比如说5厘米和2分米。数字5和2它们是没有办法直接相加的。虽然后面带的都是长度单位,但是这两个单位和单位不统一。也就是意味着这里的5和2身份不对等,就意味着我们这里数位没有对齐,所以它是没有办法相加的。如果要进行相加先要把它们统一单位,要么都转化成厘米,要么都转化成分米为单位。所以加减法本身并不难,但是在计算的过程当中,要把这样的思想贯穿其中,所以加减相对简单。乘除是比较难的。人教版的二年级就开始进入乘法。首先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老师们通常把它叫做:表内乘法。为什么叫表内乘法?这个表是指九九乘法表。你把1乘1等于1,一直到9乘9等于81,整个都背完以后,这一类的表内乘法,可以说这类就根本都不叫计算,考的是孩子的记忆力。或者说是一个条件反射。比如说问你5×9等于多少的时候,其实根本都不需要计算,直接脱口而出45。所以这个跟孩子的计算能力无关,完全考察的是记忆能力。所以大家要明白,表内乘法不是我们真正的数学,它考察的是记忆力。也就是说五九四十五,这样的一句口诀,它可以帮助我们不用计算就知道,以下四道题的答案。问你5×9等于多少?问你9×5等于多少?问你45÷5等于多少?问你45÷9等于多少?这四道题目统统用这个口诀来解决。虽然是口诀,但也非常重要,这是对数感的考验,也是将来分数约分、通分、找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必须要用到的知识储备。
所以在二年级上学期这个阶段,其实不是真正的数学计算。什么时候来到真正数学计算呢?有一点数学技巧在里面就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时候,我们首先这个形成一个用口诀,形成一个值,然后有进位,然后第二次继续对这个数进行口诀,然后再加上进位,然后这个时候才有所谓的计算在里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可以说是,表内运算的不断重复,从难度上来讲也没有多大难度。包括一位数乘以三位数,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这个三位数的各个不同数位上的数字,分别和这个一位数产生乘法关系。三次运用乘法口诀,然后在计算过程之间可能还有进位,再加上进位的那个数再叠加。所以有这么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过程。但是从本质上来讲,都是用口诀来解决。一直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以多位数,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