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清晨的街道上,汽车的鸣笛声此起彼伏,李勤勤像往常一样匆匆地骑着电动车穿梭在上班的路上。
突然,在经过一个红绿灯路口时,她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躺在地上,面色苍白,双眼紧闭。旁边的两位同伴焦急地呼喊着这个中年男子的名字,这个中年男子没有一点反应,她毫不犹豫的下车去查看,以至于没来得及拿掉头上重重的头盔,只见她神色坚定,拍打着男子的肩膀,但是男子还是没有反应,1001、 1002 、1003、1004、1005、1006… 她在心里默念着,评估着男子的颈动脉搏动和呼吸。中年男子的一个同伴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没有颈动脉搏动,没呼吸”
她迅速跪在地上,开始为男子进行心肺复苏。她双手交叠,有节奏地按压着男子的胸部,口中还不停地默念着:“一、二、三......”每一次按压都仿佛带着无尽的希望和力量。
周围的人们越来越多,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聚焦在她的动作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的动作没有丝毫的停歇和犹豫,虽手臂微微发酸,但依然坚定有力。
这时在路口执勤的民警看到了,也接力参与了按压,她迅速地拿掉头盔,打开男子的气道,男子的同伴对男子进行了人工呼吸,一次,两次。她又接替执勤辅警进行了按压,就在大家都心急如焚的时候,男子喘了口气。“有呼吸了!有呼吸了!”大家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但李勤勤动作没有停下,直到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她站起身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长舒一口气。医护人员迅速接手,将男子抬上了救护车。她默默地戴上头盔赶去上班。
直到第二天萧山交警队通过电瓶车车牌,联系到了李勤勤,对于这次救人的经历,她直言“是出于一位急诊护理人自然而然的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