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要我说说2395医院,这其实就能牵扯出来一个很大的话题,就是关于总后勤五大片区的问题,三线建设一开始,各大三线地区全都上马了军工生产项目,大量的三线职工和家属全都迁移过去了。
那些三线厂,三线基地所在区域一般都是偏僻地区,基本没有什么配套设施,还有呢就是涉及到军队的后勤问题,也要重新调整。
所以总后勤部分别在河北、山西、湖北、四川和贵州五省,部署建设了五大军需生产片区。
这位朋友说的这个2395医院,就属于山西闻喜生产片区的,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附近,一共是四家工厂,一家医院,一个储备仓库。
东镇有3534厂,桐城镇有3531厂,南樊镇有3543厂,冷口乡有3606厂,而这位朋友说的2395军工医院,也叫总后第五职工医院,和2304仓库,也叫总后第四仓库,全部都在闻喜县东镇上。
这个闻喜县东镇,我提到过好几次,三线建设时期,这里是541基地总部,有很多指挥部,医院,地质局之类的单位,都驻扎在这里。
说回这个闻喜县的总后生产片区,这个片区的几家厂,主要是生产军用被服、军用鞋帽,但是有一家3606厂的性质很特殊,他主要负责弹药报废,还有弹药修理,爆炸品和防化危险品的报废处理,还有就是部分军工机械的研发。
其他三家厂都是被服厂,3531厂66年开工的,是由山西大同3528工厂包建,主要是生产解放鞋,军用雨衣,坑道服这类军需品,这个厂90年代转制,到了2010年破产了。
但是其他两家厂后发展的都不错,3543厂68年开工,是生产医用绷带包,还有肩章、臂章、领章这些东西的,1989年,工厂迁址河北涿州,
最后一家3534厂,它发展的最好这家厂最早是生产军队制服的,后来军转民以后, 2007年改制为际华3534制衣有限公司,之后企业发展的很好,有13个被服车间,35条流水线,下辖三个分公司,总资产近8亿元,成为山西的知名企业。
2020年的时候,在特殊时期下,这两家工厂的全部员工,都回到工厂,修改流水线,24小时加班加点生产,每天可以生产套防护服15000套,为此还上了央视新闻。
而这位朋友说的2395职工医院,它是68年建立的,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2395职工医院,即总后第五职工医院。
上世纪九十年代,该院迁往侯马市,部分人员调往秦皇岛总后第六职工医院(即2396医院)。根据军队企事业单位脱离军队序列,移交地方的规定,2003年8月,该院移交给地方,与侯马市人民医院合并。
还有朋友让讲讲3536厂,这个3536厂也属于这个总后勤五大片的一部分,是属于四川片区的,当时总后勤部在四川的生产片区,是选在了射洪县。
当时国家在射洪县安排三线基建项目,多达20多个,其中,解放军总后勤部所建的3533厂、3536厂、3537厂,和柳树区国家棉花仓库也就是312库,以及东风电站、棉纺织厂等6个是属于重点项目。
66年,成都3508厂的老厂长,带领了56个人和一些器材,就长途跋涉的来到了3536厂工地,66年11月份,完成了三通项目的通路。
到了67年,3536厂完成了通水和通电,68年工厂建成投产,职工超过一千人。
3536工厂由成都3508工厂包建,主要生产65式军装,还有军队的被服,包含各个款式的军装。
所以这个厂当年有全套的生产能力,比如三车间四车间是生产缝纫车间,五车间,生产毛料军服,六车间主要生产棉服、棉大衣和四斤半军棉被。
当时3536厂的职工福利很好,80年代的时候,他们甚至有自己的冰糕房,提供雪糕、冰激凌、汽水、冰水,当年射洪第一支雪糕就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这属于当时厂职工福利。
从93年开始,3536厂分批迁往绵阳市,98年全部撤离。
留下了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军工遗址,目前这里已经被当地政府改建成了一个三线文化的怀旧文旅小镇,成了旅游景点,而且规模还不小,基本上是恢复六七十年代怀旧主题商业街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