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冶!十冶!

乐活   2024-11-12 06:44   上海  

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简称十冶,这个单位不算三线单位,但是这个单位,是专门负责修建三线单位的,建筑工程单位。

它的前身是,辽宁本溪煤铁公司基建部,66年,为开采金堆城钼矿,十冶就整体搬迁到了陕西渭南的华阴桃下。

当时职工有2千多人,但是作为建筑单位,流动性大,哪里有基建项目,人就去哪里,职工们常年漂泊在外,而职工子女上学,父母养老都成了大问题。

所以1966年开始,十冶就干脆在华阴桃下地区,正式建设了一个庞大的后勤基地,拥有职工医院、子弟学校、技工学校、俱乐部、招待所、浴池、幼儿园和综合商场等全套的生活设置。

职工在外工作,而十冶的子弟们,就在十冶基地里出生长大。

有一位网名叫“少卿”的十冶子弟,在自己的公众号文章里回忆

在华阴县读初中的时候,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会说我是十冶人,因为在华阴,十冶还是个大单位。可长大后,这个问题就真的成为问题了,比如陕西省内的人问,我只能回答是华阴的,或者渭南的,而离开了陕西省,我直接回答西安的,因为你说十冶,根本没人知道,所以也懒得解释。

当时十冶人很多,很热闹,典型的熟人社会。一条竹峪河穿过十冶,把十冶分为了“河东”与“河西”,厂区生活条件比县城还好,华阴县的电影院到了1979年才建成,而十冶的厂区电影院69年就建好了。

因为十冶人东北,山东人居多,所以十冶就形成了一种,以东北和山东口音为主,其他地区方言口音为辅的,十冶厂区普通话,很特殊,当地人一听,就能听出这人是十冶的,全天下就十冶的人,说普通话是这个味道。

作为十冶厂子弟的少卿,在小时候就有过这样疑问:“为什么我在陕西,身边却没有人说陕西话?” 

因为最早十冶子弟小学,只接收十冶的子弟,直到后来国企改制,子弟小学也开始接受附近乡镇的孩子,才有机会听到陕西话。

到了初中,厂子弟来到华阴县中学读书,这里的同学都说陕西话,甚至有的老师上课都说陕西话,他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和环境格格不入,因为自己说的十冶普通话,还经常被同学嘲笑,最后学了一口蹩脚的陕西方言。

十冶的厂子弟们,经常会听起父辈们讲起十冶以前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十冶人都很团结,和当地人打架一呼百应,说那个时候周边的人,一听是十冶的都不敢惹。

十冶机关食堂,有美味的红烧茄子和溜肉段,90年代中期,十冶的安逸生活终止了,很多人开始自谋出路,那段经历大家很难熬,但是到现在,大家也逐步稳定了,这时候大家又开始怀念当年的十冶,但是十冶变成了历史,厂矿子弟也成了历史名词。


三线厂子弟
和大家聊一聊40年前那段燃情岁月,说一说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