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久事件之后,1959年中印边境矛盾升级为真枪实弹的射击!

教育   2024-12-10 00:13   浙江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1959年之前中印双方在边境的矛盾还只停留在口头上,尽管印度抱着无耻的要求不松口,但双方并没有发生武装冲突。

然而,1959年下半年短短两个月之内,中印双方就发生了两次流血冲突,当然挑起冲突的肯定是印度,吃亏的肯定也是印度,嗯,这就是我说的属于典型的又菜又爱玩,或者再简单点说,就是犯贱。

01

冲突背景


1959年夏季,中印两国的外交交涉反映并加剧了由于西藏叛乱而引起的两国邦交的恶化;同时,双方沿着中印边界调兵遣将,使得两国走向迎面对撞的局面。

在东段,康巴族叛乱分子在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和“麦克马洪线”之间进行集结,使得中国也在这个地区派驻重兵,把军队开到边界上,防止叛乱分子越境进入印度寻求庇护,并切断西藏人的外流。在边界的另一面,印度军队把他们的前沿哨所推进到“麦克马洪线”,在有些地方甚至越过了“麦克马洪线”。


当然,“麦克马洪线”从来没有标定过(1914年英国同西藏当局互换照会是否就算得上在法律上划定界线,印度和中国对此有争执;但是,双方都一致认为:“麦克马洪线”从来没有标定过,就是说,没有在地面上标界)。麦克马洪线”大部分走向是沿着一条明白无误的、不易攀登的顶峰线,但其余部分却是按照模糊不清的地形特征来画的。但中印双方既未联合标界,就没有别的办法能把“麦克马洪线” 在地面上确定下来。


麦克马洪画的线在几个地点偏离了他原图所标的最高山脊,其中有一处是靠近一个名叫马及墩的村庄,它位于西藏人所重视的一条香客朝圣的道路上。为了把马及墩留在西藏境内,这条线拐了一个约20英的弯,这一段没有沿着什么地形特征,然后又同主要的山脊会合。


当1959年印度在这个地带踏勘时,他们发现根据当地地形,把边界线划在紧靠马及墩的南侧,要比地图上所画的距该地以南约2英里的那条线更为切实可行,于是印度就在该处建立了哨所(单方面越界)。印度没有讲清楚它为什么要在这里把边界线进行调整,但看来印度可能是认为贴着马及墩南面的由西流向东的察里河可以作为边界的特征。印度把边界推进到察里河边,就把距离马及墩不远的山谷对面的一个叫【朗久】的小村庄划入印度境内,从而为印度的边境哨所提供了一个更加实用的位置。


这种推理是无可非议的。当把地图线标定到地面时,总是需要对边界线做某些细微的调整。但是标定边界必须由双方联合进行,而印度在这一场合却是单方面行动,事先没有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甚至没有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中国,就在印度地图上标明是中国领土的地点设置了哨所。尼赫鲁在同年9月致周恩来的信中拒绝了中国的指责——中国指出印度已越过了“麦克马洪线”;但是与此同时,尼赫鲁也承认,印度在马及墩地区所标的“中印边界同条约附图稍有不同”。他辩解说,印度的修改“只不过是根据确实的地形来体现这个地区的条约附图”。他还争辩说,这样做是符合既定的国际惯例的。如果印度同中国商量过,这样做本来会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印度在马及墩调整“麦克马洪线”以合乎其需要的同时,在其他地点也同样越出地图上标明的界线:一处是位于马及墩以东的塔马顿;特别是在该线最西端的兼则马尼,该地三年后成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导火线。但当前爆发的是朗久问题。


02

朗久事件


朗久事件是一次偶发性事件,但该事件的发生,就是源于印度的要求越界。


1959年,中方组成一个考察团,对中印边界线进行实地调查。这个考察团由西藏外事处蒋副处长和军区派的白团长带领,沿错那宗至杂日圣山一带考察。


出发前,西藏工委、军区领导一再指示,要遵照中央的指示,小心谨慎,不要引起纠纷与冲突。中方考察团从错那宗出发,到了朗久。当时,朗久驻有印度边防哨所。根据当地藏民的报告,马其顿、朗久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民们过去一直从那里去朝拜杂日圣山。可是现在,印度军队占领了那里,不许他们再去朝拜了。


蒋、白两人商议后准备去马其顿、朗久附近勘察。但白天去就会被印军哨所发现,于是决定,夜间由向导带路摸索前去。这个决定当时没有向上级报告,而是由蒋副处长定下的。到了夜间,因为看不清周围景物,结果走到了印军哨所附近。值勤的印军发现后,立即开枪射击。蒋副处长他们为了自卫,便开枪还击。解放军的自卫还击打死打伤印军各1人,其余印军10余人连夜撤离哨所逃走。


北京抗议印度这些向前推进的行动,接着指责印度武装部队于8月25日侵入马及墩南侧地带并向中国边防部队开火,中国边防部队给予了还击。次日,印度提出抗议,声称是中国军队侵犯印度领土并开火射击,迫使印度部队撒出朗久。印方照会指责中国“蓄意侵略”,企图使用武力来实现其领土要求;并警告说,印度边境哨所已奉命“在必要时对侵越者使用武力”。实际上这种威胁只不过是虚声恫吓——印度部队不久之后就接到命令,在未遭到对方射击前不得开火——但是看起来像是要同中国在朗久问题上摊牌。


在这种情形下,印度威胁说要使用武力,这在国际法上并没有充分理由。正如一位国际法权威所说,虽然各国都有守卫边境不受侵犯和维护本国领土完整的固有权利,但是,“如果对某国所要维护的那块土地的主权有争议时——在边界争端中情况肯定是这样的——自卫权就失去它所依据的基础了”。这里的问题是:怎样才算边界争端,怎样就不算边界争端? 虚构或伪造的边界领土要求往往是侵略的借口:印度以为他们在“麦克马洪线”所面临的,以及后来在西段所面临的,正是这种局面。但否认真正的边界争端的存在,同样可以成为不肯让步的借口,而中国这时就开始感到他们正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关于朗久事件,中国的说法同印度的说法完全相反。中国否认曾对印度军队所进行的无端挑衅发动反攻,坚持说中国边防部队只不过对印军进行了还击,印度军队是自行从朗久撤走的。 对于印度越过“麦克马洪线”在兼则马尼和塔马顿设置的哨所,中国军队并没有发动进攻,这个事实使印度关于中国蓄意进攻挑起朗久事件的指责失去依据(而且印度军队在朗久事件发生后不久就撤出了塔马顿哨所,承认该哨所是在中国领土以内)。 最稳当的解释是:朗久事件是一次偶然的冲突。当双方对峙的武装部队逼近一条尚未标定的边界时,可以预料到会发生这一类的冲突。


然而,印度国内却毫不怀疑朗久事件起因于中国的侵略(可笑)。《印度时报》 揣测中国“边界攻势”的动机旨在“降低印度边境居民的士气,并挑衅性地炫耀它显然占优势的军事实力,以便在锡金、不丹、尼泊尔和缅甸等国更为广泛地造成印度确实无法保护它们的印象”。印度人民社会党的决议谴责中国的“扩张主义”和“它对友谊、容忍、共处等崇高概念采取了不在乎的蔑视态度”。


03

空喀山事件


1959年8月25日,中印边界争端第一次在“麦克马洪线”上演变为真枪实弹的射击(印方说印军一死一伤),与此同时,西段的局势也是一触即发。


那年夏季,印度政府决定在列城东北的三个地点设置哨所,这些哨所距离中国地图标出的边界线还很远。虽然如此,印度后勤供应当时还达不到这些地方。同时,印度政府决定派遣巡逻队循羌臣摩河谷而上,前往拉那克山口,并在这个山口建立一个哨所。印度认为这个山口是边界的标志。这支由约70名特种边境警察组成的巡逻队,在建立了其他哨所以后,沿着羌臣摩河谷而上,到达空喀山口时,遇上了中国军队——中国认为空喀山口是边界的标志,已先行到达这个山口,并在那里建立了哨所。


10月20日,印度的一个三人侦察组为中国军队扣留;拘留越境印军人员后,中国边防部队为严守边防,防止对方的挑衅报复,派出6人巡逻组,彻夜防守于章图山南侧的胜利山的一个独立小高地上。


10月21日上午,中国边防部队骑兵第六团作训股长段海珍、第二连政治指导员文万秀等7人到西隆格巴尔马河一带勘察地形。当段海珍等行至胜利山时,与一支约60人的印度军队相遇。这支入侵中国境内的印军,由正、副司令官迪亚吉和辛格指挥,是准备到中国萨莫尔设立军事哨卡的武装巡逻队。当他们看到中方只有13人携带轻武器时,便气势汹汹地分两路包围过来。


面对印军的行为,中国边防分队镇定自若,马上占领有利地形,迅速做好战斗准备,严阵以待。为了避免武装冲突,中国边防分队向他们挥手喊话,让其后撤,退出中国领土。印军一副根本不在乎的样子,全然不顾中方的严正警告,公然抢走了边防分队的马匹,并继续向中方阵地包围。他们又喊话示意,要中国边防分队缴械投降。


面对印军的无耻行为,中国边防战士坚持不打第一枪。15时9分,入侵的印军向中国阵地左侧开枪。中国边防分队未予还击,并继续向他们喊话。15时19分,印军又向中国阵地右侧开枪,并继续分兵包围逼进,逐渐逼至中国阵地50米、40米,直至5米处,企图活捉中国边防战士。


中国边防分队于15时27分对空鸣枪,予以警告。副班长武清国迎着印军的枪口,在岩石顶上端枪挺立,正气凛然地挥手喊话,要印军停止挑衅。凶残的印军突然以密集火力疯狂射击。武清国当场中弹牺牲。


面对印军的暴行,中国边防分队忍无可忍,被迫自卫还击。19时15分,中国边防分队集中火力压制右侧印军,以一个战斗小组迂回至印军侧后进行兜击。19时30分,武装冲突结束。入侵印军被击毙9人,伤3人,副司令官辛格中尉等7人被俘,其余印军逃出中国国境。中方参战13人,牺牲1人。


双方对空喀山口事件的说法,又是相反的。印度人报告说,他们遭到据守在山顶的中国军队的伏击:中国方面说,印度军队遇到一支中国巡逻小队,企图把他们抓走,接着就开枪,但被打退。被俘的印度士兵和巡逻队长所做的声明证实了中国的说法。但是,印度被俘官兵被释放以后,又翻了案,说这些声明是长时间的讯问逼出来的。但印度国内自然没有人表示怀疑。在印度认为中国对朗久发动了无端的蓄意进攻之后,紧接着又发生了印度报纸称之为“对印度警察部队野蛮屠杀”的事件,这就使印度政界对中国的态度由猜疑转化为公开的敌对。


文中内容参考英国作家内维尔·马克斯维尔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和萧冬连《求索中国》一书。


【往期精选】
印度在中印边境的动作,可说是又菜又爱玩的典型代表!!!
中印边境为什么会存在争议?印度的要求有法理支撑吗?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官僚政治是如何阻碍社会进步的?
告别北大河|政治挂帅的那个年代,你说还有人记得他们吗?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官僚政治顽固不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羊毛月、陈震之流的言论为什么惹众怒?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喜欢的朋友

长按关注!

静一书坊



静一:能划定出一片留白的上班族,喜欢读书、旅行、运动。泡一杯清茶,能享受自我的孤独,也能和朋友相互取暖,想分享你的故事,关注我们陪你走过。公众号静一书坊(m gh_86560041 e3fb)等你来。

静一书坊
人一生的路很长,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勇敢的去完成,切记;你走过的每一步都作数。希望在这一路上,能和大家分享见闻、分享心得,分享一切能分享的东西,大家相互取暖,这一路上便不会那么无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