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对印反击战中国政治和军事的配合堪称完美?印度到处乞讨求援?

教育   2024-12-23 00:01   浙江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1962年对印反击战绝不是一场简单的战争,它堪称是一个国家军事行动和政治策略完美配合的典范!有张有弛,有推有拉,这才是大国智慧,而不像有的人仅仅看到的战争的皮毛而已。

那具体怎么表现的?

01

印军后撤


印度在克节朗河的战斗中彻底失败,此时最重要的是部队撤向哪里?

塔帕尔将军和森将军最初的想法是试图守住达旺。在陆军总部和提斯浦尔的第4军内部,有一些头脑大概要比这两位将军冷静一些的人强烈地争辩说,要想固守达旺,必然会带来一场灾难。

中国军队已展开三路攻势。击溃了印军第7旅的中国军队,兵力估计约三个团,转向东南,经过萨客地,于10月23日到达距达旺不到十英里的卢姆拉;这一支部队已经同经过兼则马尼、沿娘江河而下的第二路部队会合。23日,中国军队还开辟了第三条推进线,通过棒山口并沿着古时商路直捣达旺。这样,达旺南北两面腹背受敌。达旺没有天然屏障,任何部队企图在达旺抵抗敌军都显然会像克节朗河地区印军一样易于遭受围歼。 

结果,10月23日第4军给驻守达旺的部队下命令,要他们撤退到邦迪拉。邦迪拉距达旺约60英里,位于通往印度平原的公路上。根据第4 军的估计,印度部队能够比中国军队集结得更快的最靠北面的地点就是邦迪拉。一切有关的部队也都接到在邦迪拉集结的通知。 

然而在陆军总部,作战处处长帕利特准将,却极力主张命令部队据守色拉(达旺后面仅约15英里处的一座很高的山口)。帕利特在被考尔选拔担任陆军总部作战处处长之前,指挥过驻东北边境特区的第7旅。他早就认发:如果不想让入侵者进入印度平原,必须守住色拉,因为色拉是个坚不可摧的天然阵地。森将军于是在10月23日收回了退到邦迪拉的命令,并下令坚守色拉。

这个决定是关键性的,而且是灾难性的。色拉这个地方确实有诱惑力。山口本身高达1.46万英尺,两侧的山峰还要高出1000英尺。从达旺河谷到色拉要攀登5000英尺高山,道路陡峭,并受到山口及其侧翼居高临下的控制。通向印度平原的公路经过色拉,绕过色拉的只有一些小道。

色拉是个牢固的防御阵地,然而它对印度部队又是个圈套。色拉离印度平原太远,因而不能很快地把它建成主要防御阵地;那条公路至多也只能行驶载重一吨的车辆,从山麓地带到色拉要行驶好几天,跑一趟很累人。山口附近有几块良好的可供空投的地段,然而在那种地形条件下,空投不但浪费,而且要冒风险。同时,气候的变化也使得空运根本没有把握。而且色拉太高,守卫色拉就要求部队在1.4万至1.6万英尺之间的地段行动,但守卫部队只能是直接从印度平原抽调来的部队拼凑而成。最后,色拉离达旺太近;中国军队只需稍事重新部署,而不必将后方基地向前移动,就可以向色拉发动进攻。 

决定据守色拉,就要保卫邦迪拉和邦迪拉与色拉之间的公路。中国军队可以从几条小路包抄色拉,所以还得保留足够的后备兵力,使公路畅通,不被中国军队切断。决定据守色拉还使印度部队不得不据守从色拉到邦迪拉之间的广大纵深地带;色拉与邦迪拉之间相隔60英里,连接两地的公路蜿蜒于崎岖不平的高山地带,艰险难行。 

10月23日,几百名文职人员,包括寺院的喇嘛,跟着部队一起撤出达旺。中国人25日占领了达旺,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印度部队在让河地区和让河后面构筑工事;其中从达旺撤出的几营兵力多少还是完整的,加上从克节朗河溃败下来的散兵,还有一些非战斗人员。10月24 日夜,有一个营,即第4加尔瓦尔步枪联队,突然惊慌失措向后溃走,但在半路上被挡住,给他们打气后,又把他们送回防线。后来,这个营打退了中国人从侧翼包抄色拉阵地的多次进攻,总算洗刷了自己历史上的污点。 

02

中方的大国智慧


短暂的军事行动之后,就是周密得得政治行动,这就叫智慧!

中国军队占领达旺后稍作停留,随后向沿着“麦克马洪线”的其他印度哨所进攻;这些哨所都在不同程度的压力下后撤了。在东北边境特区的东端,中国于10月24日和25日到达瓦弄,进行了试探性进攻;自那时起,东北边境特区暂时处于沉寂状态。 

与此同时,在西段,中国军队紧接着第一次进攻之后,向南移动,并集中进攻印度其他前沿哨所。10月21日,经过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占领了班公湖北边的所有哨所,廓尔喀守军几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27日,中国军队对碟穆绰克周围的哨所发动进攻,取得了类似的战果。有好几个哨所,包括斗拉特别奥里地哨所在内,在中国军队进攻之前就根据西线指挥部的命令撤退了,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占领斗拉特别奥里地,因为它在中国主张线以外。

西部军区的道拉特·辛格将军从克什米尔调来部队,有条不紊地、迅速地沿着受到中国军队威胁的前线集结力量。军区的后备运输力量也全部集中起来使用,以增援拉达克前线。于是,那里的印军力量迅速增加。到11月的第一个星期,已经在列城建立起师部,外加一个旅,下辖四个步兵营。11月17日,另一个旅也调到列城。 

战斗暂时平息,中国现在采取的行动核心是军事措施与外交措施相结合。中国的下一步外交行动选择的时机和内容都是很巧妙的。

10月24日,北京发表声明,扼要追溯了中印争端的过程,结束时提醒对方说,在以往的三个月内,中国政府三次建议就中印边界问题进行谈判而不附加先决条件,但是三次都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绝,尼赫鲁还公开下令要印度军队“解放印度领土”。声明指出不可能用武力解决边界问题,指出需要重新进行和平谈判,并为此目的提出了三项建议:

(1)双方确认中印边界问题必须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双方尊重实际控制线(指1959年11月时的状态),双方武装部队从这条线各自后撤20公里。 

(2)如果印度政府同意这项建议,中国武装部队就撤到“麦克马洪线”以北。 

(3)为了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中印两国总理应该在北京或新德里再一次举行会谈。 


新德里立即拒绝了中国的建议——新德里根本没有等待正式接到上述建议,而是根据通讯社所报的的内容就采取了行动。


在中国人占领达旺后那一段沉寂时期里,双方的外交文件来往表明,新德里对于边界争端的态度变得更加僵硬了。印度人觉得虽然自己打了一次败仗,但真正的战争还没有开始,他们比以往更加自信了。

然而,中国方面的意图绝非已经贯彻完毕,当时只不过是贯彻的开端。如果说中国的作战行动在军事上是按照计划进行的,那么,在政治上它也是按照计划进行的。

03

印度乞讨


1962年10月29日,当美国大使拜会尼赫鲁,并表示愿向印度提供他所需要的军事装备时,他立即表示接受。从那时起美国的喷气式运输机每天有八个班次在印度着陆,每架飞机运载大约20吨重的装备——自动步枪、重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等。英国在这方面甚至比美国的动作更快。在尼赫鲁表示接受肯尼迪提供援助的建议的那一天,英国的第一批军火援助就已到达新德里。 

要想迅速补强几十年来弃置不顾的印度军事部门,显然只有美国才有办法和动机提供印度所需要的大规模援助。但也许是为了使得印度转向华盛顿的变化不致过分显眼,印度政府呼吁各方的军事援助,而且强调说印度不但向美国,而且也向苏联提出了要求。印度的要求是马上供应军事装备,付款条件应是非常优厚,或只付名义的代价。

英国把最初的几笔援助干脆算作捐赠;美国把偿付条件留待以后再议;法国等其他国家则认为没有理由放弃惯常的商业规定,结果在新德里引起相当大的反感。在那危急的时刻,印度甚至还向以色列求援。印度过去由于担心失掉阿拉伯国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对它的支持,一直拒绝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这时新德里询问以色列,他们同意提供的武器是否可以由不挂以色列国旗的船只运载——这样印度就可以获得以色列的援助而不致招阿拉伯国家不快。但是,据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答复是,“不让挂旗,就不给武器”。结果,还是用一条以色列的船满载重迫击炮运抵孟买。

中国军队在10月和11月初继续有条不紊地逐个消灭印度在西段的前进哨所,先是集中兵力,然后用猛烈的排炮摧毁印军阵地,最后,步兵攻上去加以占领——有一次,据某哨所的无线电报告说,中国军队还使用了坦克。但是,在西段印军的节节败退没有使人们的乐观情绪受到影响,他们认为在东北边境特区将是另一番情景。人们注意力集中在瓦弄前线,热切期待着即将出现一场印军大捷。这种情绪突出地表现于11月16日的头条消息——印军转入进攻。


但印度真的是转入进攻吗?做梦,具体发生了什么下一篇文章我们继续写。


文中内容参考英国作家内维尔·马克斯维尔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


【往期精选】
为什么对印度的反击战一定会打响?印度竟然还策划扰乱西藏?
为什么中印边境矛盾到最后一定会走向战争?为什么感觉印度很欠打?
在边界和领土方面,为什么说苏俄和印度一样恶心?
1962年中印边界局势是怎么样逐步升温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印度军事实力强劲?果阿问题的处理给印度国民造成了错觉?
对印度最好的样本?中国和缅甸边界友好彻底地解决!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喜欢的朋友

长按关注!

静一书坊



静一:能划定出一片留白的上班族,喜欢读书、旅行、运动。泡一杯清茶,能享受自我的孤独,也能和朋友相互取暖,想分享你的故事,关注我们陪你走过。公众号静一书坊(m gh_86560041 e3fb)等你来。

静一书坊
人一生的路很长,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勇敢的去完成,切记;你走过的每一步都作数。希望在这一路上,能和大家分享见闻、分享心得,分享一切能分享的东西,大家相互取暖,这一路上便不会那么无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