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彦奎|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成因与分析

文摘   文学   2024-11-13 06:00   陕西  



育掠影:

笔者午饭时偶去同村一教师家问事。该教师还在吃饭,他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伏在桌上做作业,边做边流泪。我问,孩子吃完饭没有,咋流泪呀?孩子竟哭了起来。孩子的父亲说,你不要哭,等会爸吃完饭替你做……

教育絮语:

教育强国,教育兴邦,教育责任之大,有目共睹。教育发展自有它自身的规律,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不可能一朝一夕培养出来,在教育问题上犯急躁病是不可取的。高分,高升学率,永无休止的评比竞赛,其实质是揠苗助长,也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减负,不是学校领导说了算,更不是教师说了算;减负,要全社会、整个教育界认同方可;名级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更应反省:自己的职责和角色何在?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一提起它,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小学生整天沉浸于题海之中,企望着有朝一日能鱼跃龙门,考进高一级学府。广大小学生的书包则更是塞得鼓鼓的、沉甸甸的。他们在校学习一整天,回家仍有做不完的作业。面对这种现象,多年来政府部门及教育战线上的有识之士,常常谈起这个问题,也力图改变这个最终影响教育质量的大问题。但时至今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仍依然存在,在个别地方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何才能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呢?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家长方面的因素;对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1.考核评估标准注重升学率,注重考试分数的高低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考核、评估标准注重升学率,注重于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把升学率的高低看作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尽管许多地方对评估标准作了冠冕堂皇的明确规定,力图改变这个现象,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老办法、老观念,习惯于走老路。加之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更是习惯于用升学率高低来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于是,问题解决起来也就困难重重了。

2.择优录取—择高分录取

在人才选拔方面,择优录取,实际则是择高分录取。分数高,考上学校,就意味着有了铁饭碗,就业就有了保障,前程就有了指望,否则将来就只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择高分录取,它只注重学生的“才”,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德”,更忽视了学生其他诸多方面的素质高低,不利于选拔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但这种招生用人制度,实际上对每个考生来说还是公平的。反之,如果真正按全面发展,按素质及能力的高低来录用人才,那存在的问题将更多,因为这个条件将是一个并不具体的可操作条件。在社会风气还很不好的情况下,改用此种方法录用人才,那势必会走进“任人唯亲”的死胡同,将为以权谋私或权钱交易大开绿灯,其结果将更糟。也就是说,按分录用尽管有许多弊端,这种现象也亟待改变。但在现时条件下似乎还别无良法,看来这种现象还须继续下去。

3.中高考命题,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每年中高考,命题实际上是一个指挥棒。为了选拔人才,命题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那学生和教师也就只有奋起应战,在命题这个大棒的指挥下,去拼这个“质量”了。无底洞式的评比竞争,教师学生也就只能沉浸于题海之中,学生的负担也就只能步步加重了。广大教师为了提高这教学质量,也就只好去寻找教材之外的各种资料和“战斗武器”了。

4.中高考—人为炒作评比弊端多

其实,通过中高考选拔各类人才,基本还算是公平的,也被认为是当今社会唯一无法作弊,无法以权谋私的一个神圣阵地。几千年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与当今的中高考算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被人们视为神圣。笔者认为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并不是中高考制度本身造成的。其症结仍在于中高考之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考试成绩的大肆炒作,无休止的评比,对升学率的过度问责所造成的。一言以蔽之,中高考成绩的优劣成了有关官员升迁及加官进爵的依据,这才从根本上使得中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有关部门和有关官员越炒越热的原动力。

5.高等教育一片净土——何以健康发展

大学生为何没有负担过重的问题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大学、各学科之间没有像中小学那样破天荒的竞赛评比,没有人将大学生的考试成绩纳入考核大学教授们及各校领导的序列。一句话,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与有关官员和院校领导的乌纱挂钩,这也许是高等教育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6.教科书“量”超重,无疑加重学生负担

学生负担过重,也有教材方面的问题。大纲虽然有具体规定,但教材编写为了这个“质”,也不得不去追求这个“量”。中小学生的各科教材由1/32开本变成了1/16开本,且由薄变厚。就初中语文教材来说,有课内精讲的,有课内阅读的,有课外自读的。由于考试命题深难度及广度不断加大,师生也就只好对所有教材认真对待了。况且教材中要求学生课外处理的量很多,但课外究竟有多少时间可供学生来自读呢?

7.学生负担过重,家长也难逃其咎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还有家长方面的原因。人人都想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高一级学府,能踏进上层社会或工薪阶层,许多学生除完成各科老师所布值的作业外,还须应付来自家长方面的各种加码。

二、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1.提高教学质量—在“分”上下功夫

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也认识到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材,就必须搞好素质教育。但他们更认识到: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从深度上下功夫,必须提高学生的“分”。否则,还算什么提高教育质量,在这里,提高教育质量与高分数、高升学率划了等号。不这样做,还怎么与邻县、邻市、邻区评比,怎样跑到别人前面?长此以住,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搞好素质教育、特色教育,还有什么什么教育,就统统都成了一句不断翻新和变换着音区以应付各个时期各种场合的挺时髦的乐句了。

2.减负和提高教育质量不可兼顾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减轻学生负担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相矛盾的。认为减轻学生负担这只是口头说说的事,而提高教育质量,争取高分、高升学率这才是必须认真去做的。在这里,人们把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与提高教育质量对立起来了。认为减轻学生负担,学生成绩(分数)就上不去,分数上不去,就无法提高教育质量。说到底,在人们的心目中,教育质量仍只能是个“分数”问题。

3.提高质量多评比,舍此何法

在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领导的思想中,认为抓分数这个“质量”具体、好抓。不须自己动过多的脑子和费多大的气力,只须将教师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加以评比,并以此来评估教师工作的优劣就行了。而要抓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特色教育,这很不具体,不好办,这也需要领导人员参与过程管理和检查、督促,领导要做的事情很多。对教师的工作要进行量化考核难度大。已经念惯了且念起来十分得心应手的套在教师头上的质量紧箍咒无法再继续念下去。而质量评比,驾轻就熟,老路好走,省工省力。这恐怕也是减轻学生负担不能最终实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吧。

三、如何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多么艰难的大问题。文革前就基本上不存在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关键是教育上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如牛毛的考核评估,没有把学生的分数高低、升学率高低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与学校工作的主要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对教育的督导评估更多的是参与学校工作过程的检查与管理,这当然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具体细致的工作,看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做和具体作了什么,检查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教育法规的落实情况。而不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和学校教育工作优劣的依据。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解决。

1.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解决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质量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比什么都重要。只有使他们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是德才兼备,掌握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认识问题解决了,减负、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有望落到实处。当今许多社会力量办学中,对学员提岀的要求是“先学会做人”,“再学懂一两门技术”,难道不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吗?

2.正确认知,提高心理素质

在一些人看来,学校、教师就是教学生知识,只有让学生个个都考高分,都考上大学,这才是学校和教师应该做并应认真做好的事。不如此,这学校和教师岂不闲无事事?岂不是没有尽到职责?岂不成了最为轻松却永远也没有干好的职业?须知这人人都考高分,也就没有了高分。人人都考上大学,这在现今是永远不会也不可能的事。因为在高等教育普及之前,能进入大学校门的将永远不可能是全部。为争取高分高升学率而掀起的永无休止的“比学赶帮超”竞赛狂潮,到头来只能是害了学生自己,苦了学生家长,忙坏了本就很辛勤的园丁,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带来的也决不会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妙。

3.改革评估制度和办法,注重过程管理

在对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上,必须改革和摒弃以往以学生成绩优劣和升学率高低来评估学校和教师工作旳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应更多地注意教育全过程的参与和管理,自己多做具体工作,少拿升学率大棒来摆弄人。几千年封建社会,政疛并不对乡村私塾和各级学堂的教学像今天这样考核评估,可秀才、举人、进士不断出,四大发明照样有。话说得难听一点,有这么多管教育、管教师、管检查的机构、部门和人员,难道能让他们成天赋闲无所事事?他们不挖空心思以升学率来评估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让他们去做什么呢?

4.对层层教育金箍松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套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上的紧箍咒,那紧箍咒越念越紧,越念越令其头痛。上级要评比各县,各县要评比各乡镇各校,层层加码。各校领导为了切实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和指标,会将这些任务指标分解细化,进一步落实在各科教学和教师身上,教师的唯一法宝就是只有压学生了。学生中厌学、逃学、弃学者也就势在必然,由此而酿成悲剧者也不乏其例。然而教育主管部门并不就此满足和放过,他们还要抓巩固率,这连环板子又接踵而至。学生既然有流失,这又如何巩固法?不过学校不可能左手挨了板子,再伸出右手让你打板子,凭着已有的娴熟文字游戏技巧,让领导要求的高巩固率一般是不难实现的。教育界经多年建立完善起来的这链条和枷锁,不彻底打破能谈到教育的全面发展么?短时间能轻而易举地改变这种现状么?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彻底改变这种教育状况,不依靠行政手段是不行的,不与某些人的乌纱和官员升迁联系起来也是不行的。否则,说一说,宣传宣传,只能是“叶公好龙”罢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5.教育要改革,教材要与之相适应

文革中曾提出:“教育要革命,教材要彻底改革”的口号,我们且不说那种提法和作法在今天看起来是否正确、是否可行。但教育要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要更好地为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就必须进行改革,当然,教材应首当其冲。毛泽东生前在谈到减轻学生负担时就主张教材应砍掉几分之几,按比例说,真可谓大刀阔斧。现今有些教材繁难而杂,从量上不减少确实是不行的。

对于与各科教材相配套的各种训练习题,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按大纲要求编写,并适度降低其深度和难度。其他名目繁多的各种习题资料均应封杀,将课余学习和课外涉猎交给学生自己去支配。

6.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教育学生掌握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用人才。

总之,要切切实实地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落在实处,把广大中小学生从题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全面发展,认真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成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作者简介



窦彦奎,男,字黑鹫,号雍山先生,乡村退休教师,宝鸡市凤翔区人,时为乡邻亲友疗伤医疾。编著有《百家抗癌谈》《窦氏文化研究》《雍山八景诗并叙》《雍山集》《雍山集续编》等书。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雍州文学》等你来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


扫码关注
《雍州诗词》
微信公众号


雍州文学
凤翔区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