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榆林行之一:初遇榆林古城,邂逅历史传奇
文摘
文学
2024-11-10 06:01
陕西
金秋十月,因参加《陕西日报》社举办的全省通讯员学习班,第一次来到榆林。当踏上榆林这边土地,已是掌灯时分,夜幕如黒色的绸缎缓缓降落,榆林古城便在这夜色的笼罩下,悄然展露出它那神秘而迷人的风姿。这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名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陕北的大地上熠熠生辉。听闻榆林,古称‘上郡’,早在新石器时期,‘河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套文化'。历经夏商周的变迁,战国时成为秦国上郡地,秦统一六国后,更是重要的军事要地。有着‘小北京’之称的榆林古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如今,站在这古老的土地上,我仿佛能触摸到岁月长河中那无数的金戈铁马、烽火硝烟,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砾似乎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踏入古城,我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古老的城墙在灯光的映照下,庄重威严。城墙之上,旗帜在夜风中轻轻飘扬,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守城将士的英勇无畏。沿着青石铺就的街道前行,街边的灯笼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为古城增添了一份温馨的氛围。行至钟鼓楼前,这座巍峨的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榆林钟楼,始建于民国10年(1921年),听说是由榆林绅士为镇守使井岳秀祝寿时倡议修建,最初取名"长春楼”,后改为钟楼。它那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让我惊叹不已,南北两面的水磨青砖圆柱,四面的欧式门窗,既有中式建筑的庄重,又有西式建筑的典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那独特的风格仿佛是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奇妙融合,在夜色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钟鼓声声传古韵,楼台座座映华光”。正沉醉于钟楼的魅力之时,偶然间在街边的角落发现了精美的子洲石雕。那细腻的雕刻纹路,栩栩如生的图案,无不展现着榆林民间工艺的精湛。继续漫步,路过了明清时期的诊所广济堂,透过那古老的门窗,我似乎看到了昔日郎中们悬壶济世的身影。转而走进吕二师下巷,这条巷子历史悠久,成巷于明万历初期。巷内曾住有吕氏兄弟二人,他们为人谦和、知识渊博、孝敬父母、友善邻里,进学任师,人们尊称他们为"吕二师”,巷子也因此得名。到清中叶时,吕氏家族在此扩建府邸,如今,狭窄的巷道中弥漫着岁月的气息,斑驳的墙壁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从老街北端的鼓楼起步,一路向南依次排列着鼓楼、凯歌楼、钟楼、星明楼、万佛楼、文昌阁等6座明清建筑风格的楼阁。其中只有星明楼、钟楼和万佛楼3座楼阁为历史遗存,其余3座为原址复建。6座楼阁素称"六楼骑街",有榆林“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之名。可惜时间有限,今天的"探秘"只停留在六楼,“北台南塔”的城北的“万里长城第一台”一 镇 北台和城南的十三层凌霄古塔只能改日再"拜访"。晚上九点的古城夜晚,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灯光如繁星般点缀在古老的建筑上,勾勒出它们优美的轮廓。街边的店铺灯火通明,透过雕花的门窗,可以看到里面陈列着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那古色古香的招牌在灯光下闪烁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夜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宁静的夜晚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从古城出来又来到不远的夫子庙步行街,夜市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香气扑鼻。羊杂碎的浓郁、拼三鲜的鲜美、油旋的酥脆,让我回味无穷。在这里,美食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古城生活的一种品味。人们在夜市中穿梭,品尝着美食,谈论着家长里短,脸上洋溢若幸福的笑容。这场榆林古城的夜游在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在这宁静的夜晚,我真切地触摸到了古城的脉搏,深深感受到了它独有的魅力。这仅仅是榆林之旅的崭新开端,我满心期待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深入探寻古城的每一个角落,用心聆听它更多的故事,让它那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风情,如涓涓溪流般缓缓地注入我的心田。
王欢,女,生于1986年。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从农业报社记者起步,后扎根基层,在镇村工作十四年,目前在凤翔区某机关工作。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和优秀的协调能力。业余爱好摄影与写作,文字功底扎实,摄影作品和新闻稿件多次在《人民网》《陕西日报》《当代陕西》《宝鸡日报》等知名媒体发表。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