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用山上长的一种蒿子拧成绳子,晒干,挂在墙上,用时点着熏蚊子,嫑说,还真管用。
我小时候爷爷也拧这种草绳子,爷爷说这叫“火腰”。每年夏天爷爷都要拧很多“火腰”,晒干挂在木楼上。需要用时取一根点着,抽旱烟时,把烟锅里旱烟装满,压瓷实,用火腰对着烟锅,吧嗒吧嗒猛吸几口,烟就着了。到做饭时把火腰拿到锅眼口,撕一把麦草,用火腰对着麦草,噗噗地吹几口气,麦草就着了,就开始烧火作饭了。到了傍晚,要烧炕了,爷爷又把火腰拿到炕眼门口,先把一捆玉米秆塞到炕洞里,再撕一些麦草塞到外面,用火腰对着麦草噗噗吹几口气,麦草就着了,麦草一着引燃了玉米秆,炕就热了。等两三个小时后,玉米秆着完了,再揽一襻笼潮䄩子塞到炕洞,把炕一煨,这样炕就可以热到天亮了。
这一种保存火种的方法,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人类最早的保留火种的方法,是先民们通过生产劳动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据说最早的火种来自于火山爆发,引燃了森林,烧死了许多动物。原始人由于没有狩猎到食物,没有吃的,就捡来了山火烧死的动物一吃。咦!甭说,还真好吃!从此人们知道了熟肉比生肉好吃!某一次又发生了天火,所有的原始人都跑了,有一个胆子大的跑着跑着停了下来,他好奇地捡起了地上一个燃烧的木棍,高高地举过头顶。这就是人类第一次举起了火种,是现在奥林匹克火炬的起源。从此,人类不再惧怕火,慢慢地学会了使用火,人类由此进入了吃熟食的时代,吃熟食改变了人类的肠胃和消化系统,改善了人的体质,延长了人的寿命。所以,有句话,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不是我们原来课本上学的“人类会使用工具”而是“人类会合理使用火”。
关于火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原始人在制作打制石器的过程中,两个石头碰撞产生了火星,引燃了旁边的树叶。人类由此得到了灵感,发明了钻木取火。
我小时候看见爷爷抽旱烟的时候,用一个火石,上面放点棉花,再用一个火镰在上面来回地碰撞、摩擦,一会儿那个棉花就着了,然后就按在眼袋锅上吧嗒吧嗒地吸,一会儿烟就着了。爷爷闭着眼睛吸得很享受,我在旁边看得很羡慕,有一次爷爷把烟袋锅放到炕上人出去了,我拿起爷爷的烟袋锅放到嘴里猛吸了一口,妈呀!太难闻了,呛得我剧烈地咳嗽了起来,差点呛死!我就想不通,这么难闻的东西,爷爷为啥吸得那么享受?
这种用火镰击打火石引燃棉花的取火方法,人类至少使用了几千年,直到近代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种新型的取火产品——火柴,进入了中国。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克偶然发明了火柴。后来随着外国传教士,外国商人把火柴带入中国。由于火柴是从洋人那里来的,所以,老百姓叫它“洋火”。洋火从清末传入中国到现在还在使用,它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我就在公司门口老见一个男的推个老式28自行车,边走边吆喝:“洋火,洋碱,洗衣粉”,差不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见他一次。
我一直很奇怪,我们凤翔老年人表扬谁家的媳妇长得漂亮,衣服穿得得体华丽,老惊奇地感叹一句“nia nia,该媳妇洋火得很!”不知道这个“洋火”与那个“洋火”有什么联系?
打火机的使用在中国年代不远,据说是达芬奇最早画出了打火机的图纸。1917年英国人阿尔费德丹希尔在一战中为战争中的战士发明了打火机。这种打火机由美国Zippo公司生产,民国时期由英美商人带入中国,后来慢慢地传入普通百姓之手。我前几年给父亲买了一个原装Zippo打火机,我说这是外国人生产的,你试用一下,看好用不。老汉用了一段时间,有次我回老家了,问他外国打火机怎么样?老汉说:“结实得很,好用得很,一打就着,最近没有油了,你给我买点油捎回来”。我又买了一桶专用油给他带了回去。
最早的铁壳打火机里面有棉花,也要装火石,使用时给棉花里面加上煤油,齿轮通过转动摩擦火石引燃棉花做的眼子,达到取火的目的。现在大量使用的塑料气体打火机最早是美国人发明的,后来发展到塑料一次性打火机,简称抛弃式打火机,据说是台湾人发明的,但现在最大的生产基地在中国的温州。
火对人类的贡献实在太大了,人类由最早的害怕火,到合理的利用火,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火改善了人类的体质,延长了人类的寿命。火的使用使人类学会了制陶、冶炼,人类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石器时代进入到青铜时代。所以,直到现在许多道家的庙宇里面,还供奉着火神,祭祀火神祝融。
前几天我回老家和几个文友去参观范家寨湫池庙,就发现有一座大殿祭祀着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可见火神的地位之高。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被尊为燧皇,被奉为“火祖”。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条件,为人类的群居、社会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之所以啰啰嗦嗦说这么多的原因,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地球是一个村,大家都生活在这个村,我们要开放包容,互相学习,互相贸易,互通有无,这样我们才能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要不是近一百多年我们与世界的交融、交流、学习、合作,倘若一直闭关锁国、自己发展,我们可能现在还生活在用火镰取火的时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Q
作者简介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