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彦奎|灵山脚下“风化煤”

文摘   文学   2024-10-21 06:00   陕西  



4月23日,与李浩君河湾村庄窠人,退休教师)骑车去灵山脚下了解、考察那里存在已久的“小煤窑”。

吃过早饭,我们很快就出发了。从垚奠小学西边的山凹处上去,便是闫家沟。那里的山巅沟坡栽植的柏树、刺槐、杨树早已成林,远远望去,如今已是一片绿的世界。西林公司修筑的简易公路,虽说还是土基路,但却十分的平坦,偶遇一点儿坡路。路旁山坡上的柏树已有四五米高,密密麻麻、流绿滴翠,静静地站立在那儿,像一队队卫士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又像一座座绿色的宝塔,装点着这美好的山间世界。一阵微风吹过,翆绿的柏枝随风摆动,像是在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约莫行五六里路程,便绕到了对面的一处“山门”前,这儿有西林公司的警示牌。随不太陡的坡路向下走去,前面便是符家沟了。问过路边核桃林中劳作的西林公司职工之后,我们很快便到了西林公司的门前。突然,三只小狗勇敢地出来迎接我们,狺吠着向我们步步逼近。院内出来两位女主人,止住了小狗的“进攻”,我们这才进入院内。放好电动自行车,询问了去煤窑的路线,我们便出发了。由西林公司门前下去,直到灵山北坡沟谷之中,这里有一座小水坝,蓄水面积大约有四五亩吧(下游不远处亦有西林公司修筑的一座小水库)。水库西边半山腰便是关殿高明祥的农林开发区。到了水坝西端,沿沟谷西半山腰之便道向北行约六七十米,便到了小煤窑前。这一段道路虽有三四米宽,拖拉机也可通过,但荆棘满布,去年枯死的铁杆蒿比人还高,行走颇为艰难。

这处煤窑的挖掘,已很久了,听说洞穴内已被挖掘得很深很深,只是煤尚未成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派社员用架子车拉运挖出的“煤炭”,然后用硫酸沤制后作磷肥用。群众称那“煤炭”叫“风化煤”。有人说这“煤炭”尚未成熟,无法燃烧。又有人说这“煤炭”成熟太过,已不能用来燃烧了。以前村中老人们说起这灵山脚下的“煤炭”时,有人竟风趣地说,很早以前有一只神鸟每天一大早就在该村前的树尖上鸣叫,其叫声酷似询问村人,“开了没有”,“开了没有”,意思是煤成熟了没有。有个老太婆嫌讨厌,便对着这鸟儿骂了一句娘,从此这鸟儿便不再来了。由于老太婆没有应声说“开了”的话,这煤也终于没有成熟。但这只是一个近乎荒诞的传说,不足信的。

由于去秋多雨,山上的风化石碎块一冻一消,今春塌垮厉害,煤窑口已大部被堵压,窑洞口支撑的刺槐木桩已经被乱七八糟地压倒,偶有洞隙尚见,但已无法向内观察。窑洞前约有近百平方米的地方,堆放的细末“风化煤”填平了这里的小溪沟,大约有两三汽车吧,沟渠中的溪水尚在潺潺流淌。我们仔细分析比较了这里的板石层与风化板石层及二者之间呈过渡形态的不同石块的形态及颜色,又认真分析比较了风化石与“风化煤”及二者之间形成的呈过渡形态的石块或“煤”块的形态、质地和色泽,我们得出结论:风化板石层加力研压,即成粉末,它是由板石层发展演变来的。“风化煤”尽管与风化石颜色不同,本质上讲一是石一是“煤”,但二者形态、结构、质地却一样,“风化煤”是由风化石演变而来的,二者除颜色不同外再无其他差别。那是不是这里的“风化煤”是由风化石演变而来的呢?我们将“风化煤”放在炉火中,它并不能燃烧,更无火焰,犹如把风化石放进火中烧一样,过一会儿也能略变红,但不是燃烧。

我与李君在此互相摄影留念,然后原路回返。来到水坝上后,这里尚堆积着几大堆未拉运走的“风化煤”(听说前些时候曾有人雇用工人开挖过这里的“风化煤”)。我用塑料袋装了约六七斤不同形态的“风化煤”,在近旁分别拾了一块风化状的石灰石片石(颜色为灰白色)和一块尚未风化变质的薄层状石灰石(颜色为浅灰白色)片石,准备把它们带回家。

站在坝上,我久久凝望着这绿茵茵的湖水,时有小鱼浮出水面,在水面上飘浮着的柴梗上翻滚,荡起的微微水波,直向远处而去。坝堤两边,岸边翆竹青青、杨柳依依,湖岸边那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岸边、沟谷中、山坡上,各种树木已争先恐后地长出了绿叶,纷纷加入到这绿色世界的大家庭中。路旁塄边的“小蒜”尤其茁壮,我们还釆挖了不少。西林公司和高明祥两家栽植的核桃树上,已挂满了串串花穗,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小型拖拉机在林间的空闲地上隆隆鸣响着,使这灵山北坡的符家沟充满了无限生机。离开水坝,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说,不时赞美着这美好的“桃花源”。沿路边有多处窑洞尚在,有一孔窑洞内那石磨还完好地保存着。但都已是人去窑空。原符家沟住户本是很多的,近几年他们都去了连村、槐原等地落户,也有少数人家搬到山外其他村民小组去了,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生存条件,也有利于原住地的林果业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是一件大好事。从沟底上来,在西林公司院内稍事休息,摄影留念后便骑车回家。


作者简介

窦彦奎,男,字黑鹫,号雍山先生,宝鸡市凤区人,乡村退休教师,时为乡邻亲友疗伤医疾。编著有《百家抗癌谈》《窦氏文化研究》《雍山八景诗并叙》《雍山集》《雍山集续编》等书。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雍州文学》等你来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


扫码关注
《雍州诗词》
微信公众号



雍州文学
凤翔区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