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如何在坦诚和冲突之间寻找平衡

职场   2024-06-08 18:32   上海  


 写在前面



全国高考语文考了个职场作文,让我很是意外。


题目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


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坦率说,这道职场沟通题,即使放在工作10年以上的我的身上,也有思考的价值。


在职场环境下,坦率固然值得赞赏,但避免冲突,也有其价值。


我见了太多的坦率,并没有换来题目中所说的「真正的相遇」;相反,有些坦率换来的是两看相厌。




回想一下,如果是当年的我,遇到这种题目。


可能会引经据典,拿出鲁迅的名言,魏征劝谏唐太宗的案例,洋洋洒洒几百字,运气好的话,能拿个50分的高分。


但现实是,道理我都懂,但依然混不好职场。


在职业生涯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相当畏惧冲突场景,早年我曾经作为总经理助理,见证了高管们在周会上互掐,即便事不关己,我依然有很强烈的不适感。


放在我自己身上,遇到观点不同,或者规划不同的时候,即便我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我也会保持沉默,隐藏自己的想法,避免和对方发生冲突。


偶尔,我鼓起勇气,说一下自己的不同见解。要么陷入双方的辩论中,说了很多,但对方接收到的,或者说,对方听进去的,可能没有几句。


想要在坦诚和避免冲突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并不容易。



1

什么人值得坦诚相待?

在职场上,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坦诚相见的。


举个例子,喜欢在别人背后说坏话的人,我往往没法坦诚相见,即使我对这人一样反感,但我会尽量避免背后说人坏话。


不仅如此,每当有人在我面前说别人坏话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不是迎合,而是开始思考:

你在我背后,是不是也这样说我的坏话?如果我配合你一起说别人坏话,这些话会不会最终被你传到对方的耳朵里?


因此,学会识人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判断,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之前我和熊太行老师在视频号里做过一场直播,宣传他的新书《识人攻略》


这本书里就提到过几种人,或许是值得我们坦诚相待:


爱讲大道理的人:他们可能令人扫兴,但不一定有坏心。从他的言行是否一致去判断好坏会更准确。言行一致的方正君子,可以好好相处。


沉默的人:他们可能因为耿直或者社恐,不愿意过来与你交谈,主动跟他们沟通,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冷淡的人:和那些每天腻在一起的同事相比,好多冷淡的人,可能是更好的搭档。对没有敌意、工作又上心的冷淡者,不妨慢慢合作,慢慢相处。这些人冷淡的外表之下,可能隐藏着一副伤痕累累的热心肠。


无论是哪一种人,核心是他们言行一致,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承诺


当我们对他们坦诚时,我们足够信任他们,不再担心被背叛。



2

坦诚容易被误解

想象一个场景,你下班回家,老妈已经弄好一顿晚餐,等着你回家吃饭。


结果,吃了一半,你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

妈,你汤里是不是忘了放盐?味道太淡了……


然后,你妈就暴走了:回到家吃现成的,居然还挑三拣四的。嫌不好吃自己烧去。


你可能会惊讶老妈怎么就爆发了,你感觉太无辜了,只是单纯地给一点汤的建议」,老妈咋就暴走了?


而你妈关注的是「我辛苦弄了一下午,这小子居然毫无感恩之心」。因为她并不知道你的目的仅仅是「提一点关于汤的建议」。


在她听来,你可能是不想在家吃饭,想出去吃大餐;或者你在公司里受了气,找个由头发泄一些;要是你妈敏感一点,甚至可能会觉得你不愿意和老人一起住,想着搬出去自己住。


即便你的建议真实可靠,你妈大概率也没法虚心接受。


你可能很苦恼,都是至亲了,这都没法坦诚沟通吗?


在我看来,可以坦诚,但必须牢记,坦诚是容易被误解的。你需要做的是让妈妈清楚了解到你的目的仅限于「汤」本身。


你可以说:妈可以帮我把盐拿过来吗?我想在汤里再加点盐,可能是我这段时间在公司吃得多,口味越来越重了,感觉汤淡了。


这时候,你可以再看你妈的反应,如果你妈尝了一下汤,确实淡了,她会自己加的;如果她不觉得淡,可能是因为老人家担心高血压,想要控盐,那么她会让你那碗汤里加盐的。

2

表扬同样需要坦诚

我去年推荐过一本书《横向领导力》。


这本书把坦诚沟通,分成了三种类型:

  • 感谢:把你对他人的感激和赞许之情表达出来;

  • 建议;指出你认为对方有哪些具体行为值得坚持,哪些应该改变;关注点应该是工作,而非人。

  • 评估:根据一组明确的标准,对对方的表现做出评价


评估往往自带俯视的视角,多是企业评估员工,或者企业通过测评报告,评估候选人。如果你不是高管,建议不要高频评估别人,往往适得其反。


很多人在谈论坦诚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为别人送上批评的时候——你不要怪我多嘴哈,我是为你好——我坦诚,我才批评你。


这种破事,在职场上是会演化的。


早年,我看到的还是「我为人坦诚,所以我对你的错误直言不讳」,之后就升级成了「我为人坦诚,我今天拍着桌子指着你们鼻子骂,说明我为人耿直」。


前几天,Adidas有10年+老员工直接一封邮件把高管举报到了全球总部,除了贪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是:她常年把Fword放在嘴边,开会时一不满意就直接把下属赶出会议室……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表扬也是可以坦诚的。


很多人有些职场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只有弱者才需要表扬」「我们来这里上班,不是为了互相奉承的」。


但事实上,感谢和表扬,和批评一样,都值得坦诚告诉对方。


只坦诚地批评他人,并不会在团队里搭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更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对方会全盘接受你的批评。


你可能自己爽了,但根本没有任何效果。


我至今记得我自己在高中时候的一件事,我被班主任叫去办公室。


具体啥事我不记得了,但是我记得自己很不服气。


在我看来,我并没有做错啥,咋就沦落到办公室听审的地步呢?


17-18岁的年纪,100斤的体重里98斤的反骨。我带着不满的神色进入了办公室。


结果,班主任不按套路出牌,开篇各种溢美之词表扬我。


3分钟后,班主任一个转折:但是……这件小事上你可以做得更好……


我是心悦诚服的。


毕竟人表扬了3分钟,最后就补了一句批评,还表示不是你做错了,而是你可以做得更好。


说到这份上了,我当然是愿意听的。



3

坦诚情绪还是坦诚建议?

如果你加入过外企,做过管理者,可能会接受过如何给下属建议的培训:E2C2沟通原则


在公开场合批评,一味指责,不听对方的辩解,都是管理者的大忌。


你看似坦诚,但实际上根本达不到期待的效果,员工只会产生畏惧和心理抵触。就像Adidas举报信里提到的案例一样,把员工赶出会议室,并不会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只会让员工心生反感和恐惧。


正确的方法是:Evidence + Effect + Change + Continue


1) Evidence 证据

如果同事/领导站出来说:我觉得你工作态度有问题;我觉得你心态不对;我觉得你不够努力……


你都可以当他胡说八道。


因为这不是建议,这是评估。这甚至不是对事情的评估,而是对人的评估。这种评估对被评估者的价值很有限。


作为给出建议的一方,坦诚的同时,我们也要准备好清晰的证据——有什么你认为值得一提的内容,无论好坏。


比如:

你上次做好的稿子里,我发现了三处明显的错误。一个是数据引用错误,还有一处有歧义,最严重的一处是观点错误,会影响你这篇文章的准确性。


这就是一个清晰的问题,当你带着证据和别人坦诚的时候,别人是能够接受的。


2)Effect 影响

有了事实,并不够,还要指出这带来的影响。


顺着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补充:

这三处错误,如果我没有发现,文章发布出去,会让粉丝质疑我们的专业性,可能会带来大量粉丝脱粉,甚至会有人会发文反驳我们的观点。


证据+影响,会让我们清楚问题所在,也清楚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麻烦。


3)Change 改变


有了证据和影响,仍然不足以称之为建议,到现在为止,这叫控诉。


已经发生的事情,已成定局;更重要的是未来——一次,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我们做得更好


很多领导,在和下属沟通时,能够清晰表达证据和影响,但缺少如何改变的具体建议。


还是顺着之前的案例,如果领导给的建议是:

  • 你以后写内容能不能认真点?

  • 你写文章的时候,必须逻辑清晰,有论点有论据。


这种坦诚的意义,依然不大。


前者是从内容转向人,开始控诉下属,并没有给出改变的方向。

后者给的方向太笼统了,对下属改善并不能做出有价值的转变。


领导的建议应该更加细节:你看你的三段里分别提到了A、B、C三个观点,但A和C的关联性更强,B这个观点放在里面就很突兀,它和主题关联不大,你可以放在以后的文章里再讨论。


4)Continue 继续


最后,你还是要认可和激励同事们做得好,做得对的地方。


比如,你写的公众号内容很赞,这么多年来给职场的小伙伴们提供了很多干货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了很多年轻的朋友们。


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风格,输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给到大家。我们会持续给你「点赞」和「在看」的,也会经常给你的文章评论的。


好吧,我承认,这段话是我幻想中粉丝写给我的话。


 写在最后


E2C2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反馈方式,这四点中,无论缺失哪一点,都算不上有建设性的建议。


如果我们想要坦诚,那么最好频繁练习这种沟通方式,才会让我们的坦诚更有效果,或许迎来真正的相遇。


最后,我也很感谢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会在评论区里随机选三位点赞最高的评论,送出熊太行老师的《识人攻略》


欢迎大家多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故事。

瞎说职场
时代变了,职场的规则也在变,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却没有变。 知乎80万人关注的职场话题优秀回答者,人力资源行业浸淫10年+,先后服务于顶级人力资源招聘和咨询公司,Sean和你一起破除职场毒鸡汤,把最真实的职场展现出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