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提问的年轻人是一个零零后。
于是,有很多人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有人说这得离职啊,这种公司有毒;有人建议自我调节,你不可能靠着换泳池来学会游泳;还有人建议排工作优先级,向上管理……
都有些道理,然而也不全对。
有些时候,坚持坚持就能看到曙光;有些时候,坚持越久伤害越大。
西方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
亲爱的上帝,请赐给我雅量从容的接受不可改变的事,赐给我勇气去改变应该改变的事,并赐给我智慧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职场上的问题,也需要分辨,也需要先问 Why,然后才能动手找解决方案的。
所以,为什么会感觉到了工作很累?
我在猎头公司Randstad的时候,公司有一个用于人才匹配的 5C 理论模型:
Competency:工作能力
Compensation & Benefits:薪酬福利
Career:职业发展
Culture:企业文化
Chemistry:团队氛围
理论上说,这5个维度上,员工和岗位都很适配的话,作为员工你不会感觉到非常疲惫。
Competency 能力
先说能力,如果你的工作能力达不到岗位的要求,那一定会非常累。
很多人说,提升能力就好。
但在我看来,首先要判断的是,你需要提升的能力是什么?你遇到了哪些阻碍。其实能力背后有多重可能性:
1.培训问题
你是00后,新入职场,需要海量的培训帮你了解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果你们公司培训都没有,直接推你上前线打仗,这是公司的问题。
你好比一个刚刚学会端着枪齐步走的新兵,直接把你安排去基辅,你大概率表现得差。
举个例子,咨询公司是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所以尤其重视培训。
我刚到 Mercer 的时候,就很钦佩 Mercer 这种顶尖咨询公司的培训体系——即便是只工作几个月的实习生,Mercer也会定期每周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培训他们对行业的基础认知,对业务的基础认知。
大家都知道,其实实习生没有入职,没有签合同,留下的概率并不算高,所有的培训很有可能是为他人在做嫁衣,但Mercer依然愿意做。
在这里,每一个新人都当成重要的资产。
如果最终是企业的培训不到位,看似是Competency(能力)的问题,实际上是Culture(企业文化)的问题。
2.业务问题
举个例子,你是码农,bug写得多,你的确需要提升编程能力。
但同时也需要再看看,是不是团队里就你一个人写bug?
如果其他同事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规模写bug。那么,有没有可能是项目规划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是资源协调的问题。
表面上看是工作能力问题,实质上可能是业务规划问题,这些不都是一个基层的00后员工能解决的。需要有靠谱的Leader做你们的支持。
还是拿打仗打比方,你一个坦克兵,开赴战场的路上,发现坦克没油了。
你大概率必须丢下坦克跑路,否则就成了定点活靶子,这不是你个人做逃兵的问题,这是整个战争规划出了问题。
大方向出了问题,很难指望一个新兵,开着辆不能动的坦克,神奇逆转战场局势。
3.兴趣、性格
还有一种可能,很多时候,我们不擅长一份工作,其实是因为我们不喜欢。没有动力去提升很难提升这方面能力的。
你看着数字就头疼,要你做数据分析,的确是勉为其难;你内向不愿意开口,让你去做招聘 HR,对你对公司都没有好处。
举个例子,这样一位应届生,想要申请财务岗位,是否合适?
正确答案是不适配。
这位年轻人对数字并不是非常敏感,更要命的是,他是一个不守规则和程序约束的,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人,放在销售和营销岗,没啥毛病。但放在财务岗位上,他上司难受,他自己也难受。
这种情况,看似是Competence能力问题,其实是Career Development职业选择问题。
这个问题企业也在担心,所以,大企业如今都使用认知测评和性格测评来做初筛。过不了初筛的打工人,往往无法真正进入面试谈薪环节就倒下了。而在这个年代,每一个求职机会都至关重要。
这部分话题,我约了前SHL的高管Heidi老师,下周日6月2日晚上单独做一场小红书的直播,给大家分享一下测评背后的秘密,如何规划职业发展和选择公司。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小红书账号。
回到能力本身,如果你确实希望在这个行业里发展,也希望在这个岗位上精进你的技能,那么继续坚持努力是符合你自己的规划的——你会有动力坚持下去。
当然,不仅是work hard,也要work smart。建议你向领导和前辈求助,把你面临的困难告诉他们,看看是不是可以给你一些有用的建议和帮助。
Compensation 薪酬福利
这个没啥好说的。
正常人都没有动力,去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这往往会是职场人择业时最关注的点,其实反而不用多说。
大家更关注的可能是:我自己到底值多少钱,我不知道。
建议阅读之前谈薪时提到的策略:掌握更多信息量,来赢得谈薪战役。
Career 职业发展
知乎之前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上班都是坐着,为什么还是这么累?
有位答主肥肥猫一语中的:
你觉得上班疲惫不堪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根本原因在于:你其实心里很清楚你每天做的事情毫无意义。
这和前面提到的兴趣和性格很相似,这个岗位不应该是你的职业方向,所以你不但没有动力,而且会非常疲惫。
我在之前一个回答里写过:《30岁转行,无一技之长学什么技术?》
找到自己的 Dream Job(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需要考虑三个关键点:
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什么?
自己擅长的工作
市场愿意为之买单的工作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自我认知」的问题:
你想做什么,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有什么事情让你充满使命感?
遇到这种情况,越早转型越好。
因为时间越晚,你在这个岗位上待得越久,你就越难转型。
就算转型,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Culture 企业文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公司是狼性文化,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有些公司是奉献文化,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
有人或许可以,因为种种原因,他可能自己着急挣钱,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但有人还想正常作息,工作生活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平衡。那他肯定就接受不了大小周这种工作方式。
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说,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找到一个三观契合的公司,非常重要。
对了,很多人会问如何评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刻在公司展示台的,不是写在公司主页上的,而要看公司具体是怎么做的。
我建议大家从员工福利的角度去关注企业文化,因为很多时候福利文化,往往就展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
比如我之前吹嘘过多次的星巴克给员工父母提供的保险福利。
星巴克的员工多为年轻人,其实对于保险需求并没有那么高。
但他们的父母年事已高,购买保险不容易,往往会因为岁数和健康问题被拒,星巴克通过提供福利保障了员工父母的健康,也实际解决了员工的真正需求。
但说白了,一家公司如果不是充分站在员工角度考虑,他们是做不出这种事情的。保险是需要有可保利益的,企业给员工保没毛病,但是给员工父母安排保险,保险公司未必接受。
表面上一个福利,背地里需要星巴克的人力资源团队付出巨大的努力。
类似的,还有我之前写过沃尔沃的男员工产假福利《爸爸的产假来了:聪明的公司如何设计员工福利?》。
为什么要给男员工提供产假?这对3/4员工为男性的汽车企业来说,肯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如何证明这笔开支会有回报?
坦率说,这种行为,是看不到短期回报的,而是纯粹是企业文化和公司价值观支撑着。
团队氛围
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团队氛围。
举个例子,如果你服务一家国企,身边同事可能有不少40岁以上的已婚女性,那么大概率他们平时的谈论话题就是孩子读书教育问题。
这对年轻人来说,就很难融入,没有共同语言。
很多年轻人加入一家公司的时候,还做不到100%公私分离,所以如果在公司里找不到有共同语言的同事和朋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孤单的。
这也会导致精神压力。
我之前一位实习生,先是加入了百度,后面在小红书工作了一段时间,打电话给我寻求建议,因为她想要跳槽去一家10人不到的小公司。
我当时就很奇怪。
从职业发展来说,这并不合适。
而她提到的原因是在大厂她所在的团队里,工作业绩压力太大,导致团队氛围令人窒息,作为年轻人她完全扛不住这种压力,感觉要崩溃了。
而给她发offer的10人小公司,是B站的一家外包创意机构,同事们都是年轻人,都喜欢看B站,都喜欢玩创意,团队氛围要好得多。
的确,从公司Title来说,这家不知名的公司和百度小红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但对我这个实习生来说,可能确实是最合适的机会。
毕竟职业发展再重要,也比不上身心健康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