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人的路虎女说起:职场上守规矩,是一件好事吗?

职场   2024-09-04 17:33   上海  
第 506 篇原创文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4100 字,建议阅读时间 12 分钟

 写在前面




这几天我在关注青岛的一个交通事故。


大致情况的是:驾驶路虎的女司机逆行,正常行驶的退伍军人没有给她让路,导致路虎发生剐蹭。路虎女迁怒于退伍军人,争论后扇了退伍军人一顿,连打10多个耳光,打得退伍军人口鼻出血。


在网友看来,违规逆行、打人、驾车逃逸,抓到肯定要重判啊。结果,行拘10天罚款1000元。



一边是坚决不还手,不愿意变成互殴的退伍军人,被打得口鼻出血;另一边是丝毫不占理的路虎女,似乎也没吃什么亏。


这个结果很多网友无法接受,但据说,这已经是青岛警方规则以内的顶格处罚了。


这就奇怪了,120%遵守规则的退伍军人,在这场争执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300%违规的女司机,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我今天的观点可能不受欢迎,但在我看来,无论社会里,还是职场上,100%遵守规则,并不是什么优良的品质;不会给我们带来职业发展,甚至会伤害自己的利益。


对的,我认为,不是所有规则都值得遵守。



有各种网友在网上爆料这个路虎女的身份,大意是「此人是有背景的」。


然而如今被辟谣并没有背景。


这就把我们很多老百姓搞不会了——行为如此恶劣,却没法严加惩罚,还没有背景的一个普通人,凭什么?


我们为啥会有这种思维?


因为我们常年在学校和公司里接受的教育,都是你要守规矩。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不守规矩。


然而,这个世界已经反复向我们证明,守规矩的人未必会得到好报,而违规的人也未必会受到任何严厉处罚。


职场也是如此,一味遵守规则,未必是会得到组织的嘉奖;而打破违反规则的人,也未必就会得到惩罚。


如果我是这位退伍军人,我也会忌惮互殴的风险,但绝不会完全不还击,更不会放任打了人的女司机现场跑路。


警方通告里特意提到,这位路虎女预约了医生怕迟到才违反交通规则,那么你违反交通规则,还打人,还能顺利看病,这世界不是这么运转的。我必须把她留下,到警局里聊完再说啊。



1

规矩和规矩是不同的

前几天有一位职场小伙伴来咨询我,大意是他在公司里坚持原则,被上司穿了小鞋,不得不离开公司。在咨询结束后,他开始质疑这个世界:


为什么职场上守规则的人得不到任何赞赏,而违背公司规定的人,却因为是领导那里的红人,所以位置稳固,做事可以毫无顾忌


本来准备收工的我,看到小伙伴有这样的思考,决定给他多说几句。

职场上有很多规则,有上班打卡的规则,也有实报实销的规则,还有业务流程的规则。

这些规则是规则,但它们不是触及公司/职场核心利益的原则。

我服务过诸多人力资源行业的巨头公司,我们的同事可以给客户写出完美无瑕的员工手册,但我们从来不会严肃对待所谓的打卡。

因为在我们行业,业绩不来源于打卡。

同样的,实报实销,也未必是100%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之前我聊过一次话题,《违规领取夜宵的员工,应该被处理吗?》。事实上很多公司提供的待遇,无论是手机费、茶歇、夜宵……其实都有福利的影子在其中。

举个例子,公司每个月允许你报销200块手机费,大概率是不会去查你的每一个电话、每一K流量都是花在公司业务上的——这本来就是福利。

所谓的实报实销原则,更多是针对,你给公司付了一笔酒店活动的费用,酒店收了你2万块,你来报销,也报这个数字,不要报多了——这是诚信问题。

并不是要求你为了证明你的实报实销,为了报销一个200块的手机费,然后就把自己的所有网络浏览记录以及电话记录全部记录下来,作为报销的附件提供给公司财务审查。

财务都得给你一个白眼。

在这里,手机发票报销的合规性不是核心规则,核心规则是不要在工作中为了私利而损害公司的权益。

作为打工人,咱必须分清楚什么是规则,什么是原则

你为了遵守一个微不足道的规则,而得罪同事和领导,这不叫有原则。职场上最大的原则是:

职场不是一个孤军奋战的场合,每一个领导都在试图在自己的团队里寻找自己可以充分信任的下属,来成为自己的命运共同体。

想要成为命运共同体,有两个前提:
1)相互之间充分的信任;
2)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绑定。

这才是职场上的核心原则:中国职场上,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司给多少机会,所以你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和你成为命运共同体的上司

当然,如果你觉得现在这个领导的价值观太辣鸡,你完全无法接受,那可以换个领导。

但按照这个小哥的说法,现在这位领导上面有人,这意味着他已经在公司找到了属于他的命运共同体,所以他无论做什么,他的上司都充分信任他。

作为打工人,你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里寻找你的命运共同体。但不要认为坚守所有的规则,就会让你升职加薪。找到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自己职场的突破。

规则和规则,是不一样的。

我很少看到一个员工因为准时打卡,而得到晋升机会;但不少在职场上有所成就的打工人,都会提到一句:当年跟对了上司/老板



2

理解规则>遵守规则

8月初,我有机会去了北京卫视录一期节目。

因为整体节目要1个多小时,所以我们都试图拎一瓶水,带进现场。

但工作人员不同意,理由是「录制现场是不允许带水进去」。

我很疑惑,但我第一次来北京卫视,不愿意去挑战工作人员,于是放下了水。

进了场地后,遇到图中右一的国老师,他常年在北京卫视主持节目,拥有丰富的主持经验,而他率先开口:哪位老师帮忙拿两瓶水进来,渴了渴了。

我和另外一位嘉宾还在试图解释:他们告诉我们不让带水,所以……

国老师直接反驳:这录音这么长时间怎么可能不喝水。

又对着麦克风喊:哪位老师帮忙安排一下,我们喝完水放到脚下,不会露出来的。

这个时候我才隐约知道,原来不让带瓶装水进来,是怕我们放在桌上,给品牌做了免费广告。

很快工作人员送来了三瓶水,于是我们一边录节目,一边喝水,没有任何问题。

发现了吗?

  • 表面规则是:不让带水进播音室;
  • 真实规则是:带Logo的瓶装水,不能放在播音室的显眼处。

这个回旋余地是很大的。如果当天没有国老师的坚持和绕过规则,我们可能要口干舌燥讲1个多小时……

作为职场人,遵守规则重要;理解规则更加重要

我们需要多问为什么。

只有知道了为什么定规则,我们才能研究如何合理合法合规地去突破规则

还是回到路虎女的问题上,如果退伍军人清晰知道正当防卫的边界,他大概率不会放任她施展十八般武艺,朝自己脸上招呼。

这世界很草台班子,你想象不到一个奇葩规则出炉的经过,会于多么离谱的起因。

我们需要反复问反复追,才能知道一个规则出炉的底层逻辑。

很可能,这个规则本身其实很可笑,但在当时那个时间点,大家没有其他的选择,不得不接受了这套规则。

之后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套规则是有问题的,只是惯性接受了这套规则。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键盘字母排序,当年之所以排得这么离谱,因为打快了,打印机会卡住。但如今这么多年下来,大家习惯了。



3

承担规则带来的合理后果

这次,退伍军人遭遇的是一个动手打人的中年妇女,他选择放弃正当防卫的权利,被打得口鼻出血。


如果他遇到的是唐山夜宵摊那波人呢?万一他遇到的是昆山龙哥,他怎么办?



新闻里,退伍军人提到自己的孩子还在车上,所以不想给孩子立下坏的榜样。


但我相信,如果真的遇到了龙哥,退伍军人绝不会完全不还手的。


规则是规则,但是在着急的时候,有比规则更加重要的事情,比如自己和孩子的生命。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我在疫情期间写过的故事《120医生,为什么不愿意救助哮喘老人?


一个老人突发哮喘,叫了120,但是自己叫的120没到,邻居叫的120到了,于是和邻居协商让自家老人先用救护车。


但120救护车的医生不愿意打破规矩,并拒绝借出可能能救老人一命的除颤器。


患者家属看借不到,做出的选择是:拿出手机拍视频,试图用舆论压力迫使医生就范。但医生还是无情地摇起了车窗。


最后的结果双输,老人没有得到救命的设备,去世了;医生上了热搜,被停职。


这个悲剧在我看来是可以避免的,医生有他的问题,没有担当,忘记了医生的职业使命。这一部分我在当时的文章里提到过。


但对于家属来说,在家人生命垂危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可能并不是拿出手机用舆论来迫使医生去违反规则,而是应该勇敢做那个违反规则的人。


医生不让借设备,因为规则是这么定的:救护车上的设备未经许可不得外借。


一旦借出设备,他就犯了错误,可能会导致他丢失这份工作。他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即便你拿着相机对着他。


在这个时候,对家属来说,遵守规则,会付出亲人生命的代价。


这个时候,我就要违规。


我就应该毫不犹豫上救护车,把设备搬下来。


无论是说借,还是拿,你把责任从医生手里抢过来——不是你的责任,你没想借过我;是我着急了拿过来的。


我愿意承担责任。


医生并不能咋样,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医生可能还安全了——按规定,我没有借设备;但被硬拿走了,我也没招啊,我只能如实汇报。


在22年那个特殊且混乱且让人大开眼界的时代,从救护车上硬拿设备救人,大概率是能够被理解,被接受的行为。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不靠谱的规则,以及习惯性坚守这些规则的人。


但坚守这些规则,未必能够让我们职业发展得到获益,甚至可能会伤害我们的职业前途。


我希望大家不要学习之前走进北京卫视的我,问都不问,就全盘接受所谓的规则。


  • 先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

  • 再提问,如何在现有政策下实现我们想做的事情?

  • 最后评估,违规会给我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团队的前途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果违规会导致我们的职业生涯毁了,比如如今很多高管被抓被调查,是因为损公肥私,把公司的钱变相弄到自己的口袋里,这是行业大忌,这种违规一旦发生,职业生涯就毁了。


但如果违规,并不会导致那么大的问题,甚至对公司、对业务是有帮助的,且公司的企业文化也鼓励我们随机应变,善于创新(对,非常看企业文化),那么适当打破陈规,是一件好事。


我至今依然记得当年在外企时候,我申请给公司做社交媒体的建议,最初是被驳回的。


我努力问到了原因,因为当时公司已经尝试做了微博,效果并不好。


我顿感无语:废话,咨询公司长于报告观点,这都是几千字打底的优质内容,当然不适合彼时限定140字的微博了。


之后,我绕开全力阻碍的市场部负责人,找到更好沟通更讲理的合规负责人,做出Business case,成功上线了公司第一个公众号,也开始了我个人的创作生涯。


公司抢在同行之前提前一年吸引了诸多客户的关注;而我个人职业发展也走进了新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但凡守点规矩,可能不但害了公司,也害了自己。


我的视频号小店开了,欢迎来光顾。

瞎说职场
时代变了,职场的规则也在变,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却没有变。 知乎80万人关注的职场话题优秀回答者,人力资源行业浸淫10年+,先后服务于顶级人力资源招聘和咨询公司,Sean和你一起破除职场毒鸡汤,把最真实的职场展现出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