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这几天我在关注青岛的一个交通事故。
大致情况的是:驾驶路虎的女司机逆行,正常行驶的退伍军人没有给她让路,导致路虎发生剐蹭。路虎女迁怒于退伍军人,争论后扇了退伍军人一顿,连打10多个耳光,打得退伍军人口鼻出血。
在网友看来,违规逆行、打人、驾车逃逸,抓到肯定要重判啊。结果,行拘10天罚款1000元。
一边是坚决不还手,不愿意变成互殴的退伍军人,被打得口鼻出血;另一边是丝毫不占理的路虎女,似乎也没吃什么亏。
这个结果很多网友无法接受,但据说,这已经是青岛警方规则以内的顶格处罚了。
这就奇怪了,120%遵守规则的退伍军人,在这场争执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300%违规的女司机,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我今天的观点可能不受欢迎,但在我看来,无论社会里,还是职场上,100%遵守规则,并不是什么优良的品质;不会给我们带来职业发展,甚至会伤害自己的利益。
对的,我认为,不是所有规则都值得遵守。
有各种网友在网上爆料这个路虎女的身份,大意是「此人是有背景的」。
然而如今被辟谣并没有背景。
这就把我们很多老百姓搞不会了——行为如此恶劣,却没法严加惩罚,还没有背景的一个普通人,凭什么?
我们为啥会有这种思维?
因为我们常年在学校和公司里接受的教育,都是你要守规矩。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不守规矩。
然而,这个世界已经反复向我们证明,守规矩的人未必会得到好报,而违规的人也未必会受到任何严厉处罚。
职场也是如此,一味遵守规则,未必是会得到组织的嘉奖;而打破违反规则的人,也未必就会得到惩罚。
如果我是这位退伍军人,我也会忌惮互殴的风险,但绝不会完全不还击,更不会放任打了人的女司机现场跑路。
警方通告里特意提到,这位路虎女预约了医生怕迟到才违反交通规则,那么你违反交通规则,还打人,还能顺利看病,这世界不是这么运转的。我必须把她留下,到警局里聊完再说啊。
规矩和规矩是不同的
前几天有一位职场小伙伴来咨询我,大意是他在公司里坚持原则,被上司穿了小鞋,不得不离开公司。在咨询结束后,他开始质疑这个世界:
为什么职场上守规则的人得不到任何赞赏,而违背公司规定的人,却因为是领导那里的红人,所以位置稳固,做事可以毫无顾忌。
理解规则>遵守规则
表面规则是:不让带水进播音室; 真实规则是:带Logo的瓶装水,不能放在播音室的显眼处。
承担规则带来的合理后果
这次,退伍军人遭遇的是一个动手打人的中年妇女,他选择放弃正当防卫的权利,被打得口鼻出血。
如果他遇到的是唐山夜宵摊那波人呢?万一他遇到的是昆山龙哥,他怎么办?
新闻里,退伍军人提到自己的孩子还在车上,所以不想给孩子立下坏的榜样。
但我相信,如果真的遇到了龙哥,退伍军人绝不会完全不还手的。
规则是规则,但是在着急的时候,有比规则更加重要的事情,比如自己和孩子的生命。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我在疫情期间写过的故事《120医生,为什么不愿意救助哮喘老人?》
一个老人突发哮喘,叫了120,但是自己叫的120没到,邻居叫的120到了,于是和邻居协商让自家老人先用救护车。
但120救护车的医生不愿意打破规矩,并拒绝借出可能能救老人一命的除颤器。
患者家属看借不到,做出的选择是:拿出手机拍视频,试图用舆论压力迫使医生就范。但医生还是无情地摇起了车窗。
最后的结果双输,老人没有得到救命的设备,去世了;医生上了热搜,被停职。
这个悲剧在我看来是可以避免的,医生有他的问题,没有担当,忘记了医生的职业使命。这一部分我在当时的文章里提到过。
但对于家属来说,在家人生命垂危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可能并不是拿出手机用舆论来迫使医生去违反规则,而是应该勇敢做那个违反规则的人。
医生不让借设备,因为规则是这么定的:救护车上的设备未经许可不得外借。
一旦借出设备,他就犯了错误,可能会导致他丢失这份工作。他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即便你拿着相机对着他。
在这个时候,对家属来说,遵守规则,会付出亲人生命的代价。
这个时候,我就要违规。
我就应该毫不犹豫上救护车,把设备搬下来。
无论是说借,还是拿,你把责任从医生手里抢过来——不是你的责任,你没想借过我;是我着急了拿过来的。
我愿意承担责任。
医生并不能咋样,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医生可能还安全了——按规定,我没有借设备;但被硬拿走了,我也没招啊,我只能如实汇报。
在22年那个特殊且混乱且让人大开眼界的时代,从救护车上硬拿设备救人,大概率是能够被理解,被接受的行为。
✎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不靠谱的规则,以及习惯性坚守这些规则的人。
但坚守这些规则,未必能够让我们职业发展得到获益,甚至可能会伤害我们的职业前途。
我希望大家不要学习之前走进北京卫视的我,问都不问,就全盘接受所谓的规则。
先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
再提问,如何在现有政策下实现我们想做的事情?
最后评估,违规会给我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团队的前途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果违规会导致我们的职业生涯毁了,比如如今很多高管被抓被调查,是因为损公肥私,把公司的钱变相弄到自己的口袋里,这是行业大忌,这种违规一旦发生,职业生涯就毁了。
但如果违规,并不会导致那么大的问题,甚至对公司、对业务是有帮助的,且公司的企业文化也鼓励我们随机应变,善于创新(对,非常看企业文化),那么适当打破陈规,是一件好事。
我至今依然记得当年在外企时候,我申请给公司做社交媒体的建议,最初是被驳回的。
我努力问到了原因,因为当时公司已经尝试做了微博,效果并不好。
我顿感无语:废话,咨询公司长于报告观点,这都是几千字打底的优质内容,当然不适合彼时限定140字的微博了。
之后,我绕开全力阻碍的市场部负责人,找到更好沟通更讲理的合规负责人,做出Business case,成功上线了公司第一个公众号,也开始了我个人的创作生涯。
公司抢在同行之前提前一年吸引了诸多客户的关注;而我个人职业发展也走进了新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但凡守点规矩,可能不但害了公司,也害了自己。
我的视频号小店开了,欢迎来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