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昨天的公众号文章被删掉了。
我也不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我一直以为我对红线的认知挺好。
尽量就事论事,不展开讨论。
但事实是,我还是嫩了。
今天,重新谈一下中信的年轻人,不是这两天热搜霸榜的年轻人,而是之前2021年的一位年轻人。
金融圈的年轻人
最近这几天,大家都在聊这位整顿金融圈的年轻人。
本身泄密这事,会引发行业讨论,但是这种级别的话题是很难出圈的。
这个孩子的Vlog要素过于密集:
体育系学生进了金融行业;
这孩子开的京牌保时捷上班;
上午泄露机密,下午去打高尔夫球去了;
晚上健身
这一波破事之后,我看了不少网友的吐槽。
有人吐槽:干半天活都干不清楚,活该降薪;
也有人吐槽:谁说今年就业难,头部券商都从体育系开始招实习生了。
但事实上,金融圈的年轻人和年轻人,是不同的。
3年前也有一位中信证券的年轻员工上了热搜,而他上热搜的原因则完全不同。
为了完成业绩,这位年轻的员工再度展现自己考研的能力,为客户代考,最终被抓,导致不但丢掉了工作,还触犯了法律。
一个有正常思维的年轻人是不会为了完成业绩而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能代考研究生,起码说明这孩子是研究生学历是过硬的。
和其他普通行业不同,想要在金融行业发展得好,优秀的学历和能力可能还不够用,你还需要有资源。
张雪峰总喜欢问那些想考金融系的女生是不是很漂亮,搭配张雪峰的语气听起来还是挺猥琐的。
然而,他确实触达了一个行业真相:同样是两亿存款,存在哪家银行真的有那么大区别吗?同样是一亿买保险,哪家保司的保险产品能和其他保险公司有什么显著区别吗?
没有。
行业高度同质化,经济增速又在降速,中产收紧了自己的钱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什么你能做出业绩,别人做不出业绩?
大概率不是因为你能力出色,而是因为你有资源,无论这个资源来自于家族还是颜值。
研习生的带教老师
在这件事情里,我其实对小帅哥没啥大意见,他不是第一个通过研习生关系进入金融行业的小伙子,我之前也有不错的同时捅出了行业弊端,给了我吃瓜的机会。
但是我身边金融行业的小伙伴很难受,借用一张网图,拍vlog的一犯错,其他打工人就不得不开始再度重温合规学习。
你如果是个自媒体账号,在绝大部分行业都是受欢迎的,但在金融圈,如果你说你在做小红书账号。领导肯定得反复教育你。
加上,小帅哥在接受采访时,真诚的回答又捅了带教老师一刀:
心痛他的带教老师一秒钟。
我大概能想象这个打工人的形象。
工作了3-5年的打工人,大概率是一个高纯度的金融民工。
领导信得过自己,时不时让他带一带刚刚入职的研习生。
作为这些研习生的师傅,时不时你也可以触达一下这个神秘的世界,这些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见识是远超自己这个普通打工人的。
离职的时候,这些孩子没准还会给自己送上一份精美的礼物。
所以,他大概率也不会像对实习生那样对待这些vip研习生,没有批评,没有训话,没有加班,甚至担心新人受累或者做错事,干脆不让他们在办公室久待,下午就给他们放假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如今研习生暴雷,他也成为了整个破事中最合适的背锅人:
你怎么把这么机密的信息给到研习生?
你怎么没有告知他们保密资料不能发小红书?
现在的说法是公司高层震怒,大概率有人要付出代价的。
这个「有人」,大概率就是这位带教师傅了。
我希望他没有贷款买房。
投行券商的世界
很多人觉得是一些有背景的人,走后门,把自己的孩子塞进投行券商。
事实上,这孩子不是实习生,而是研习生。
研习生和实习生不同,实习生是要一板一眼干活的。万一实习生岗位招来一个不着调的,把活干砸了,整个团队从上到下都要背锅的。
这些研习生,是来镀金的。
放在投行券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VIP。
换了一个名字,就换了一个身份,清晰定义他们,公司就可以在坐收渔利的同时,规避很大风险。
投行打工人其实是懂的,这些孩子是来体验生活的,一方面为刷一刷简历,另一方面也接触职场,为未来做准备。
事实上,金融机构是非常欢迎这些孩子的,所以他们才特意发明了「研习生」这个岗位。
换句话说,这些二代们可能是需要投行券商的实习经历,但相比之下,金融机构更需要他们(背后的资源)。
金融行业是靠资本运作来赚钱的。
所以很容易在招聘时受到影响,前些年,摩根大通当年没能免俗,搞起来一个「Sons And Daughters’ Hiring Program」为自己拓展业务。
结果是,摩根大通被美国政府罚款2.64亿。
借这个事情给年轻人再次分享一下我的求职价值观:
如果你没啥背景,毕业后就想进入企业,那么对比金融行业,互联网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互联网虽然这些年表现很烂,又是加班996,又是内卷裁员……
但退一万步说,互联网还是一个「你做出成绩,就有机会上位」的地方——尽管这几年机会不如前些年大了。
反观「家里有资本,才能玩资本」的金融行业,你想要做出成绩,首先你得手握资源。
说个真事,就知乎上我认识的一位小伙伴,也算是知乎小V,复旦金融系毕业,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实习经历,都没话说。
去年毕业的时候拿互联网offer好几个,没啥压力。
但是因为想去基金公司,所以很努力地投了不少实习岗位,最后拿到了一家基金公司的实习offer。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金融行业的实习岗位。
其他行业的公司实习和入职有关联,但没有那么强的关联;以我们咨询行业为例,我们大量用实习生,其中表现不错,且留得住的同学——因为咨询行业实习挺苦的——我们会考虑发offer。但如果人不来,我们给一个没实习过的同学发了offer,我们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但基金券商资管行业不同。
这里的实习生,有种竞争机制,招来3个实习生,实习期是需要做报告的,最后需要通过那份报告来拿最后的offer。
我这位小伙伴很优秀,顺利PK另外几个同学,拿到了offer。
眼看部门老大已经承诺给他发offer了,于是他开开心心回学校写论文了。
等他论文写好,回来一看煮熟的鸭子飞了。
他反复自我反省,是不是高管面试中哪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哪个问题没有答对?
其实这种事情很常见,大部分公司只要HC还在,把确认的人换掉就一个原因:
有人临时打了招呼,预定了你的HC。
你拼命为之奋斗的岗位,别人一句话就能拿走。
而我这位小伙伴,不得不重头来过,再次重新开始实习。
叠加如今的金融行业降薪趋势,很多金融公司的降薪力度都在30%以上,年终奖打七折都算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我对没有背景的年轻人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要进入企业,科技行业,往往比金融行业更能凭借实力胜出。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但在金融行业,这一点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