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到宫廷:相扑的起源
文摘
2024-09-18 12:08
日本
这个故事记载于《日本书纪》。据说在垂仁天皇七年期间,大和国的当麻村住着一个名叫当麻蹴速的豪杰,但他性格非常暴躁,常常自夸:“天下没有比我更强的人。如果有人敢和我较量,我想和他进行一场生死相扑!”于是,宿禰被召唤到天皇面前,两人的相扑比赛随即展开。比赛过程中,两人互相踢腿,宿禰一脚踢断了蹴速的肋骨,并踩断了他的腰骨,最终将蹴速踢死。尽管这个故事以死亡告终,但它被认为是日本相扑的起源。当时,相扑的发音是“すまひ”,意思是“不愿认输、较量力量的争斗”。相扑这个词还可以写作“角力”,而“角”在汉语中有竞争的意思,因此,逐渐演变成“すもう”的读法。日本最早的相扑比赛就与天皇有关,而历代天皇似乎都喜欢相扑。第43代元明天皇是一位女帝,她推行富国强兵政策,鼓励武官习武,认为武士必须勇猛无畏。这种精神也延续到了第45代圣武天皇,他首次举办了天览相扑比赛。根据《续日本纪》记载,神龟五年(728年)四月,天皇命令全国各郡的长官寻找最强壮的人带到都城。这或许促成了天平六年(734年)和天平十年(738年)的两次宫中天览相扑大会。天皇在南苑观赏相扑比赛,并命文人作七夕诗,还给予了奖励。值得注意的是,七夕节会在宫中是非常重要的五大节会之一,而相扑比赛正是在七夕这天举行的。这种比赛逐渐成为宫中的正式活动,后来作为相扑节会独立出来,在弘仁年间(810-823年)成为宫中正式的仪式。最初,相扑节会由掌管官员人事的式部省主持,后来由管理军队和兵器的兵部省接管,这表明相扑从最初的祭祀活动演变成了一项较量性的赛事。平安京的建都是在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在两年后就举办了相扑节会。这种壮观的节会深受宫中官员的喜爱。仁明天皇在天长十年(833年)下令:“相扑节会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为了锻炼武力。因此命令各地寻找强壮的人送到宫中。”然而,由于当时各地豪族努力发展富国强兵,许多强壮的人被地方豪族私下占有,因此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如今的大相扑一年有六场比赛,而当时每年只有一次相扑节会,是宫中极为重要的仪式。如果参赛人数不足,每年二月或三月,左右近卫府会派出使者前往全国各地寻找强壮的力士,六月初将这些力士送到京都。相扑节会通常持续两天,第一天是“内取”,也就是东西方力士之间的较量。在正式比赛日,天皇、皇族和贵族会在紫宸殿前观看东西方的二十场对决。力士们以左近的樱花和右近的橘树为背景,左方力士头插葵花,右方力士插夕颜花。这象征着火与水的对抗,寓意祈求丰收。当时的比赛没有裁判,也没有土俵(比赛场地),谁把对方打倒在地,谁就获胜。虽然没有行司(裁判),但有“相扑长”负责监督。如果力士的头发乱了或兜裆布松开了,相扑长会立即上前整理。此外,如果比赛过长,相扑长也会宣布比赛平局。比赛结束后,官员会在地上插一支箭,胜利的力士会高声呼喊“乱声”,音乐家们则奏起舞乐。如果左方获胜,就演奏“拔头”,右方胜利则演奏“纳苏利”。若比赛结果不明,会由天皇或公卿裁定。观众在观赛时,还会在两场比赛间享受宴会,品尝美食与美酒。宫中的相扑节会在十二世纪中期随着武士阶级的崛起而逐渐衰落,但相扑运动依然蓬勃发展。寺庙和神社的祭礼上经常会举行奉纳相扑,专门表演相扑的团体也应运而生。他们巡回于各地寺社,进行奉纳相扑,或通过举办相扑大会赚取门票收入,这些收入常用于寺社的修缮费用,形成了“勧进相扑”的传统。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武士们将相扑作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方式。源赖朝和织田信长等权势人物的喜爱,也进一步推动了相扑的发展。相关内容推荐:
感谢支持,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