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锁国时代:幕府为何唯独与荷兰贸易不断?

文摘   2024-11-10 08:01   日本  
曾经广为人知的“锁国”一词似乎要从日本教科书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新词是“海禁”和“限国”。
尽管当时处于锁国状态,当时的幕府不仅仅与中国等少数国家,还与基督教国家荷兰进行贸易,为什么如此奇怪呢?
什么是“锁国”?为什么当时的日本幕府会采取锁国政策呢?
“锁国”这个词其实源自德语翻译,提到“锁国”,很多人会联想到1639年德川家光颁布的锁国令,从那以后,日本逐渐对世界不再关心,甚至被比喻成“加拉帕戈斯化”。不过,最近的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锁国是指江户幕府为了防止他们视为“邪教”的基督教传播,而采取的一种切断与外国联系的政策。
不仅不允许外国船只靠岸,日本人也被禁止出国,所有的贸易活动都在幕府的监控和限制之下进行。
在锁国政策实施之前,江户时代的日本其实是一个贸易活跃的国家,当时的幕府对发展贸易颇为重视。
日方记录了雷扎诺夫的船只,以及被形容为“手下官员”的武装士兵。
获得贸易许可的船只会收到“朱印状”(特许状),持有朱印状的船只被称为“朱印船”,这类船只享有幕府的认可与安全保障。
这种贸易形式被称为“朱印船贸易”,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的贸易相当繁荣。
西方文化传入日本后,基督教逐渐在国内传播开来。基督的教义在当时的日本人眼中十分新颖,逐渐吸引了众多信徒,被称为“切支丹”(基督徒)。
随着切支丹人数增加,市民的凝聚力也在增强,幕府担心这种团结会削弱大名(地方领主)的势力,因此推动了锁国政策。
然而,不满锁国政策的基督徒在各地发动了起义,其中著名的“岛原·天草一揆”便是其中之一。
面对切支丹强大的团结力量,幕府对其产生了恐惧,便更加强硬地推行锁国政策。
日本虽然通过锁国来阻止基督教的进一步传播,但并非完全断绝与他国的联系。
除了没有信仰基督教的中国等少数国家外,日本还与基督教国家荷兰保持了交流。
日本与荷兰的贸易关系延续了约200年,日本从荷兰人那里学到了西方医学和科学知识。
日本人画笔下的哥伦布号与美国水兵。
1823年,荷兰医生西博尔德(Siebolt)在日本开设了“鸣滝塾”,通过示范治疗和诊断方式,传播了西洋医学。
荷兰不仅向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他国的信息,而且承诺不在日本传播基督教,因此成为幕府理想的贸易伙伴。
日本人笔下的“飞龙号”。
即使在锁国政策之下,幕府仍然与基督教国家荷兰保持贸易往来,其实是为了获得先进国家的文化和他国的信息。
可以说,锁国政策是当时幕府所谓为了“取其所长”的权宜之计。

热门推荐:

盟军托管时期的日本社会


日本人为什么被叫做“倭寇”


为什么日本在江户末期没有沦为殖民地?


“没有日本的支持,我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英格兰人偏要在日本种地

感谢支持,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日本心体验
带您深度了解您不了解的日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