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战争常常推动各种技术的进步,铁路也不例外。工业革命带来的铁路技术,很快被用于战争中,尤其是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王国率先成功地利用了这一技术。
明治初期的列车。图中是蒸汽机车,这款160型蒸汽机车曾是日本国铁的前身——铁路院的一部分。明治5年(1872年)日本铁路开通时,从英国进口的10辆机车中就有这一型号。它是京浜线上的主力机车。
明治2年(1869年),刚成立不久的明治政府内部开始讨论铁路和通信的建设。当时的政府官员们没有人想到要把铁路用于军事目的。然而,第二年决定了从新桥到横滨的铁路建设,英国人埃德蒙·莫雷尔被邀请担任建设总监。莫雷尔向大隈重信(据说)询问“轨道宽度应该怎么定?”大隈回答说:“宽度大了建设费用就会增加,日本又不宽裕,所以狭窄的轨距就够了。”于是,日本的铁路就决定按3英尺6英寸(1067毫米)的宽度建造了。
普法战争时期的法国兵。法国军队由常备军组成,相比普鲁士征兵制的军队,动员速度更快。然而,尽管前线距离较近,法国的铁路运输能力较差,导致他们的移动比普鲁士军队花了更多时间。
正好在1870年7月,普法战争在欧洲爆发。这场战争发生在致力于德国统一的普鲁士王国和阻碍其统一的法国之间。战争爆发前,普鲁士在参谋总长冯·莫尔特克(大莫尔特克)的命令下,已经将国内的铁路系统增设了9条,以备战时使用。
法国军队从7月15日开始动员,而普鲁士军队则从16日开始动员。普鲁士军队充分利用了铁路网,到8月3日,38万名普鲁士士兵已经集结在前线。相比之下,法国虽然提前了一天动员,但由于铁路只有4条,集结的兵力只有25万。这种运输能力的差异也是普法战争中普鲁士胜利的一个原因,战争在短短10个月内就以德国帝国(1871年1月18日成立)的胜利告终。
普鲁士陆军在当时是欧洲唯一拥有参谋本部的军队。参谋本部不仅负责制定作战计划,还指导兵站、通信等战争全局。普鲁士军队由赫尔穆特·冯·莫尔特克元帅(大莫尔特克)和参谋本部指挥。
明治11年(1878年),山县有朋成为参谋本部长后,开始强烈意识到铁路的军事用途。随后,明治18年(1885年),为了模仿德国陆军,推荐了由冯·莫尔特克参谋总长推荐的梅克尔少校作为教官。明治20年(1887年)时,向天皇呈递了《铁路论》。
《铁路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要根据战时运输需求来规划路线”,以及“单轨铁路不适合军事运输”这两点。附加说明中提到“军用列车应采用宽轨,机车要有足够的马力,客车要能装载兵士的个人装备”。
明治维新的功臣山县有朋效仿德国建立了参谋本部,并担任首任参谋本部长。在第一次伊藤博文内阁中,他还担任内务大臣。对于东西交通要道的铁路建设,最初他支持中山道方案。
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将军队派往海外的思想。日本认为应通过在东京湾等主要地点建造要塞来防御敌人。因此,他们最关注的是如何快速利用铁路网部署防卫军。
因此,连接关东和关西的大动脉铁路建设被视为首要任务。参谋本部希望铁路能够适应大量运输,并要求使用宽轨。同时,由于海沿线可能遭遇敌舰炮击或破坏,陆军也反对沿海路线,要求经过内陆的旧中山道。
然而,经过山岳地带需要巨大的预算和时间,所以负责铁路建设的井上胜向总理大臣伊藤博文提出了将中山道方案改为东海道路线的请求。同时,也请求说服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由于财政困难是整个政府面临的问题,内务大臣山县也难辞其咎。考虑到铁路建设的紧急性,山县最终不得不妥协。
于是,中山道方案被改为东海道方案,明治22年(1889年)7月1日,新桥到神户的铁路全线贯通。此时,日本因朝鲜半岛主权问题与清国的关系开始恶化。刚刚通车的铁路很快就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可能是他们没预料到的。
井上胜的父亲是萩藩士,他年轻时曾和伊藤博文等人秘密前往英国,并在伦敦大学学习矿业和土木工程。明治政府中,他主要负责铁路建设,因此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父”。
内容推荐:
冲绳铁路的遗忘
日本铁路准时的真相
520人死亡的“日本最惨空难”
你不了解的高田马场
在日本火车上“放屁”会被罚款?
感谢支持,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