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杰作:中国痛击日本的反坦克炮

文摘   2024-07-15 06:30   日本  
在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其中一款就是37毫米反坦克炮Pak35/36。中国军队的士兵们戴着德国式的钢盔,手握这种威力强大的反坦克炮,在战场上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在1910年代到1930年代之间,中国与德国建立了紧密的军事和经济合作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中德合作。通过这种合作,中国军队得以接受德国式的军事训练,并购买和装备了各种德国制造的武器。在日本,这些武器中最著名的包括毛瑟军用手枪、土豆捣碎器式手榴弹以及被称为“煤炭桶”的钢盔(铁帽)等,其中之一就是3.7厘米反坦克炮Pak35/36。
德国著名武器制造商莱茵金属公司开发了这款3.7厘米反坦克炮Pak35/36。这款反坦克炮是在德国被《凡尔赛条约》禁止生产重武器期间,与苏联签署《拉帕罗条约》后在苏联开发和测试的。到1920年代末,这款反坦克炮开始装备部队,苏联军队也将其作为M1930采纳。这款反坦克炮不仅轻便且易于使用,其威力足以击毁当时的坦克,堪称一款杰作炮。
Pak35/36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木制辐条型车轮的马拉型,另一种是橡胶轮胎的车载型。中国军队这两种都装备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使用这两种反坦克炮,在与日本初期装甲部队的战斗中给他们造成了重大打击。特别是在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中,Pak35/36反坦克炮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遏制了日军的装甲进攻。
Pak35/36不仅在中国战场上大显身手,在其他国家也有广泛应用。德国不仅将其改装成初期III号坦克的坦克炮,苏联还基于这款炮独自开发了45毫米反坦克炮。美国在开发37毫米M3反坦克炮时也参考了这款炮。由此可见,Pak35/36的设计和性能得到了多国军队的认可和借鉴。
日本军队在战争中缴获了大量的Pak35/36,并将其重新命名为“ラ式37mm対戦車砲”(日式37毫米反坦克炮),在当地部队中广泛使用。这些缴获的反坦克炮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深受士兵们的好评。此外,这些炮还被用作日本火炮开发的参考,为日本陆军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展,德军使用的Pak35/36已经无法击穿更强大的敌方坦克装甲,导致其逐渐过时。特别是在二战初期,面对新型的重装甲坦克,Pak35/36显得力不从心。德军士兵甚至给它起了个不光彩的绰号“门敲器”,因为它只能敲击而无法击穿敌坦克的装甲。
尽管如此,Pak35/36作为一款反坦克炮的杰作,其历史地位不可否认。据统计,这款炮共生产了约15000门,成为二战期间最具影响力的反坦克武器之一。
Pak35/36反坦克炮作为一种经典武器,不仅在中国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影响了多个国家的反坦克炮发展历史。通过中德合作,中国军队得以装备和使用这款先进的反坦克炮,并在与日本的战争中取得了显著战果。尽管随着战争的推进,Pak35/36逐渐被更先进的武器所取代,但其在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依然不可忽视。

精彩内容推荐:

日俄战争中的关键一战


弗罗里达沖海战


为什么日本和俄罗斯最终陷入战争?


太平洋战争开始前的宣传


“没有日本,我可能还生活在战火中。”



日本心体验
带您深度了解您不了解的日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