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没堵,动动腿就知道?医生:若出现4种症状,尽早到医院检查

文摘   2024-12-31 18:25   重庆  

王阿姨60多岁,退休后她的生活变得清闲了,早晨常和朋友们去公园散步。最近,她总觉得走了一会儿就开始觉得腿沉,特别是走路的时候,脚踝和小腿部经常有肿胀感,按下去还留个坑坑洼洼的痕迹。

刚开始她觉得可能是自己年纪大了,活动量稍微多了点就有些疲劳,但几天过去了,这种情况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

一天,王阿姨在家里晃悠了一下,忽然觉得自己的左腿从大腿到小腿都像是发麻一样,走两步就觉得刺痛难忍。

她想着是不是鞋子不合适,或者久坐久站不动,休息了一会儿,麻木感还是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强烈,连晚上躺下后,麻木和刺痛也没得到缓解。于是,她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医生告诉她,问题出在血管上,原来她的下肢动脉已经有了一些堵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医生还特别强调,如果她再忽视这些信号,未来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01活动后

腿部出现的4种症状预警

腿部不适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甚至可能影响到你的整体健康。活动后腿部出现的4种症状,它们可能预示着你血管的健康正遭遇危机。越早察觉,越能尽早采取措施,避免问题加重。   

1.活动后剧烈的腿部疼痛

你是否曾经在走路、爬楼梯或是做点家务之后,感觉到腿部小腿或者大腿部的剧烈疼痛?这种疼痛一开始可能不太明显,但越走越痛,甚至走几步都觉得困难。

这种疼痛,不是简单的疲劳引起的,它很可能是血管出现了问题,导致血液流动不畅。你可能听过“间歇性跛行”这个词,指的就是下肢动脉阻塞,血液无法顺畅流动,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导致疼痛加剧。

专家建议:

如果你经常在活动后感到腿部剧烈疼痛,并且这种疼痛不因休息而缓解,那就要特别小心,可能是动脉硬化或者血栓引起的血液流动不畅。最好去医院做一下检查,看看血管是否有阻塞,防止病情加重。

2.活动后腿部肿胀,尤其是脚踝和小腿

有的人在长时间站立或走动后,脚踝和小腿部位会肿胀,按下去会有坑坑洼洼的痕迹。这种肿胀,可能是下肢静脉血回流不畅引起的,甚至可能是静脉曲张的先兆。   

静脉曲张是因为静脉瓣膜受损,导致血液无法顺畅返回心脏,积存在下肢,造成肿胀和不适。

专家建议:

如果活动后,特别是晚上,发现腿部肿胀,且休息后没有好转,建议尽早到医院做血管检查,避免静脉曲张发展为更严重的情况。你可以通过提高腿部、穿弹力袜等方法帮助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3. 活动后腿部麻木或刺痛感

有时候,长时间活动后,腿部特别是脚部会出现麻木或者刺痛感。你可能以为是穿鞋不合适,或者坐得时间太久了。

但实际上,腿部的麻木感也可能是血管狭窄或者血液循环受阻的信号。血管狭窄会导致血流不畅,从而影响到神经,出现麻木、刺痛甚至走路困难等症状。

专家建议:

如果这种麻木和刺痛感持续不退,特别是在活动后变得更加明显,那就需要警惕可能的动脉硬化或者神经受压问题。早期检查可以帮助你发现问题,避免进一步恶化。   

4.活动后腿部皮肤颜色变化

你有没有注意到,活动之后,腿部的皮肤颜色发生变化,变得苍白或者发紫?

这种颜色的变化,通常是血液流动不畅的表现,尤其是在血管阻塞或血栓的情况下,血液在腿部无法顺畅流动,导致皮肤的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出现颜色改变。

专家建议:

如果活动后,腿部出现明显的皮肤颜色变化,尤其是变得苍白或青紫,一定要警惕血栓的风险。

早期的检查和治疗能有效避免血栓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深静脉血栓症(DVT)或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0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血管健康?

那么,血管健康的日常养护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这些简单又有效的建议,可以尝试下:

1. 适量运动,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运动对于血管健康至关重要。你不需要每天都去健身房大汗淋漓,适量的运动就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爬楼梯,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都能让血管保持活力。

特别是对于久坐的上班族,简单的站起来活动活动,走几步路,都会有助于血液回流,减少静脉压力。   

有研究表明,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因此,保持适量运动,每天动一动,血管健康就能更好地得到保护。

2.合理饮食,远离高脂肪、高盐分食物

饮食对于血管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高脂肪、高盐分的食物不仅会让血管变得更“脆弱”,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血脂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保护血管,建议每天的饮食中,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减少摄入过多的盐和油脂。

特别是含有丰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等)对血管健康非常有益,它们可以帮助降低血脂,减少血管堵塞的风险。还有每天适量摄入的坚果类食物,既能提供优质的脂肪,又能改善血管弹性。

3.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你是否常常熬夜,或者因为工作压力大,常常保持一个不规律的作息?这样的习惯其实会影响到血管健康。长期缺乏充足的睡眠,会让血管的修复和自我保护功能受到影响,增加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的风险。 

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天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减轻血管压力。尽量避免熬夜,尽早入睡,保持规律的作息,给血管和身体充足的休息时间,才能让血管保持年轻和健康。

4. 控制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压力过大会导致血管收缩,长期的高压状态会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因此,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态平和,对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中,不妨通过瑜伽、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适当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和朋友聊天,散步等,都是减轻压力的好方法。

5. 戒烟限酒,远离血管杀手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管造成伤害,导致血管硬化和堵塞。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壁,而酒精则会提高血压,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所以,戒烟限酒,不仅能保护心脏,也能让血管保持通畅。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重庆城市TV生活
隶属于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