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在世界

情感   2024-11-10 21:00   新疆  

文字编辑 | 田

排版编辑 | 陈




摘自李爱玲《痛快去活》

一个人一生的终极使命,就是成为真实的自己。 


成为真实的自己,本质上是一个过程,一个认知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那么,“自我”到底是什么?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自我概念”。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念体系。 


弗洛伊德在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把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三个部分。 


本我,即人的本能欲望。它是人的原始动力。 


超我,是经过社会规范、道德、价值观内化而形成的理想人格部分,也是人格的管制者和评判者。 


而自我,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协调者。 


本我遵循享受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二者之间有必然的冲突。 


一个人想要很多很多的钱。这是本我的欲望。而超我会告诉你,银行的钱不能碰,这是法律;不义之财不可取,这是道德。 


但想要钱怎么办? 


自我会去协调本我和超我,促使自己想方设法,发展并使用自己的能力, 合理、合法地赚钱,获取财富,满足自己。 


一个人想拥有窈窕的身材,超我作为人格中的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是节食、运动。但这是个苦差事,遵循享乐原则的本我并不愿这么干。 


这时就需要自我的功能出面平衡二者,执行一个既能满足生理需要,又能实现瘦身目标的计划。 


我们这本书探讨的主题“痛快去活”,如果遵循本我的标准去活,那可能会伤害到很多人,也可能会违反社会规则;但如果按照超我的标准去活,那就做不成真实的自己,更谈不上痛快。 


自我的功能,就是最大化地让我们在现实规则之内做自己,成为真实的自己,拥有自由的身心。  


本我很容易放任,超我总希望自律。


而自我,就是在放任和自律之间,寻找一个平衡,让一个人活得协调,舒展,自洽。 


关于本我、自我和超我,有一句凝练的总结:本我是动物性,超我是神性,自我是人性。 


一个人不可能只有动物性,也不可能只有神性。因为只有动物性,那是低等生物;只有神性,那只能是神仙或佛陀。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协同运作,才构建了一个真实的人。它们协同运作的水平,也就是一个人的人格水平。 

而人格水平,又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如何生活,如何对待和享有自己的人生。 


自我如果是健康的,有力量的,就具备能力与本我和超我团结协作,实现一个人良好的人生价值。 


如果自我不够健康,或者过于弱小,它就无法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冲突。没有了协调人,这场内在的战争,就成为对一个人巨大的消耗。 


所以,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其实就是人格的成长和发展。 

所谓做自己,就是充分地发展人格,让它变得更加豁达,更加坚韧,更加成熟,更加灵活。 


充分地认知自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人格。


 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使在了解了心理学理论、研读了名人巨著、听过了大师课程之后,通向“自我”的这条路,仍然只能自已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射行。” 


在对自我进行深入人探索之前,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很可能是极为肤浅的。如果此刻让我们做一个自我介绍,或许几句话就概括完了。 


但实际上,作为一个人,关于“我”的内容,远不止这么多。罗杰斯说:“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我们要如何真正认识自我? 



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外在世界,一个是内在世界。外在世界是可见、可触的世界: 


四季如何更迭,昼夜如何交替,潮汐如何起落,草木如何荣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相貌身材,做什么工作,有怎样的职位与收入;多大年龄,是否结婚,是否生儿育女,拥有什么样的家庭……这些都是客观的现实存在。 


而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却幽深而隐秘。 


它是一个人内在的风景。 


它可能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又可能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 

当一个人的外在世界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时,他的内心世界,却可能黑云压顶、苦雨凄风。 


反之亦然,一个人的外在世界荆棘密布、坎坷重重,而他的内在世界,却可以从容笃定、云淡风轻。 


认识自我,就是真正地、全然地走入自己的内在世界,看一看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自我(人格)是如何运作的。




觉之道

微信号 : ganweif


● 扫码关注


觉之道
传播心理学知识, 心理疗愈与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