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 | 田
排版编辑 | 陈
摘自【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的人生进阶法则》
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哪些阻碍呢?这个问题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复杂难解。
我们知道,被宠坏了的孩子在社会中并不受欢迎,我们的文化一直非常抵制溺爱孩子的行为。被宠坏的孩子在社会中将遭遇各种各样的难题。
比如上学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完全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学校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他讨厌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不愿被老师管头管脚,无法专心听讲等。他害怕这样的环境。
他在原型阶段获得的经验是: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满足他的一切需要。这种性格特征,我们根据他的原型和目标性质,完全可以推测出来,与遗传没有任何关系。这种特殊的性格会让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追求优越目标上,遏制其他性格的发展和其他可能性的出现。
前面我们说过,孩子四五岁时原型就已基本成型。所以,我们必须探寻他在此之前的所有记忆。在他心里留下印记的事物,可能比成人想象的更加繁杂和丰富。
父母通常会对孩子产生最大的影响,这一点亳无疑问。遗憾的是,父母对孩子心灵最普遍的影响,其实是斥责和惩罚带来的压抑感。
没有人喜欢受到斥责和惩罚,在遇到攻击的时候,反抗是人的本能选择。父母的苛责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亲的粗暴会让女儿对所有的男人都产生抵触情绪。她觉得所有男人都是这样的,并由此建立了讨厌男性的原型。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男孩身上。过于严厉的母亲,会让儿子产生抑郁情绪,进而厌恶所有的女人。排斥异性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不只体现在懦弱、害羞、和异性保持距离上,还有可能以滥交的方式呈现出来。滥交和遗传无关,是环境和原型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不犯错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伴随着长辈的斥责和惩罚。可是作为监护人,父母并不知道修正孩童错误最好的办法,是从一开始就塑造好他们的原型。
惩罚和引导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行为,但这种影响绝不会是决定性的,换句话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如果我们不知道问题的症结,那么一切努力都将徒劳无功。孩子不会因为遭到了斥责和惩罚,就敏锐地意识到是自己的原型发生了错误。经验同样无法改变原型中的错误,因为我们是按照自己的统觉系统来认知和总结经验的。所以,斥责和惩罚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怯懦、狡猾虚伪。
想要真正改变一个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探寻他的最初记忆,找到原型错误。
微信号 : ganweif
●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