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京︱鮟鱇鱼:外貌丑陋长相凶恶的极品级海鲜

文摘   2024-12-09 18:30   浙江  


鮟鱇鱼:

外貌丑陋长相凶恶的极品级海鲜



文:何良京


     大熊猫,滇金丝猴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之所以能赢得人类特别青睐,靠的不是稀有而是颜值,不然,同受国家一级保护黑不溜秋的棘螈,为何在非专业研究人员的眼里,却毫无存在感。我所以要特别添加这几句“废话”,是想强调颜值很重要,非常重要。

      有这么一条鱼,只因外貌丑陋,长相凶恶,体表黧黑且凹凸不平,又一身黏液,令人观之厌恶,因此一直不受待见。这就是近年来才开始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其价值的鮟鱇鱼。
      鮟鱇鱼属硬骨鱼类、鮟鱇科。该鱼种类多样,在各大洋都有分布,系世界性鱼类。鮟鱇鱼在我国有三种,即黄鮟鱇,黑鮟鱇和隐棘拟鮟鱇。东海所产主要是黄鮟鱇,俗称蚧巴鱼。鮟鱇鱼虽长得很丑,但它的食用价值,包括营养、口感、味道等真不输我们记忆中的诸多美味海鲜。
      近年来,鮟鱇鱼日益为吃货们所认识,市场销量不断扩大。有统计数据显示,该鱼捕捞量近年来不断增加,如今已发展成为浙江省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虽然该鱼目前尚未列入保护目录,但发展下去就很难说了。从这个角度看,丑也许曾经是它的保护伞。
      鮟鱇鱼的外形非常奇特,身体呈短圆锥形。也因此,取它的外形,这条丑鱼居然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琶琶鱼。该鱼头巨大而扁平,嘴扁而阔,其边缘长有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双眼长在头背上,身体柔软,因没有鳞,为保护皮肤,体表上有一层厚厚的粘液。


      说鮟鱇鱼的“地位”不高,不光是不受人类待见,还有它长年待在深海(海平面500米以下),而且还直接匍匐在海底,和海底泥沙混在一起“潜伏”着,用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美食”自投罗网。
      也不知历经过多少年岁月,鮟鱇鱼居然能进化出一个独特的“谋生”器官,它有一支由前背鳍进化而成的发光“钓竿”,钓竿顶端有一个球状的集合体,内中集聚着千百万个发光菌,形似一个小灯笼。“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灯笼”内的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捕捞行业有个用语叫“拟饵”,意思就是假的诱饵。鮟鱇鱼头顶的“小灯笼”就是一个自然界进化出来的“拟饵”。这个“拟饵”对一些小鱼小虾虽没有什么猎食方面的诱惑性,但在深海,许多小型的鱼类和虾类都具有趋光性。因此,“小灯笼”虽不是“拟饵”,却能发挥“拟饵”功能。鮟鱇鱼不怎么会游泳,匍匐在水压巨大的海底时,往往是利用两只前鳍刨开沙土,将自己埋在海底的土壤中,以此来隐藏身形。在身子完成隐蔽之后,其头顶的“灯笼”则单独“悬挂”在外面。不仅如此,它还会灵活地利用摆动“灯笼”,来吸引小鱼小虾等其他猎物前来“观灯”,当鱼虾集聚到一定密度时,它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张开血盆大口,将其“吸”程范围内的鱼虾一口吸进肚里。可以这么说,很大程度上, 鮟鱇鱼正是靠这盏小“灯笼”,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

      鮟鱇鱼靠用“拟饵”诱捕其它鱼虾过日子,但业内人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几乎所有长有“灯笼”的鮟鱇鱼都是雌性的,那么雄性的鮟鱇鱼怎么活呢?说来不太好听,这雄性鮟鱇鱼就是一个吃“软饭”的家伙。对此,有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在深海由于水压巨大等各种原因,个体之间很难接触,导致雄鱼一旦遇到雌鱼,就立刻紧紧咬住雌鱼,从此再不松口。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时间一长,这雌鱼和雄鱼的咬合处竟然会血脉相连,雄鱼从此吃上了“软饭”。其一生,活下去的所有生命之需,就从雌鱼身上吸取。雄鱼这样虽然很“安逸”,但它也由此把自己给废了。这“不劳而获”的生活,最终导致它不断地退化,而今说是雄性的鮟鱇鱼,实际上已退化到几乎只剩生殖器官了。从捕捞上来的鮟鱇鱼中发现,一条成年的鮟鱇鱼,雌鱼一般长达半米以上,大的也有超过一米的,雄性最大的都不会超过20厘米。另外,一条雌性鮟鱇鱼身上,往往会吸附有多条雄性鱼。
      据一位在渔船上待过十数年的老朋友介绍,鮟鱇鱼在我们这里(差不多可以说是全中国了)以前是根本不吃的,因此也不会刻意去捕。当年渔民们用拖网,帆张网等在捕捞其它鱼类时,偶有兼捕到鮟鱇鱼时,数量不多就直接用鱼耙,把它打发回“老家”,扔回大海。数量多时,就会用手拉车拉到离码头有一段距离的化肥池去处理。所谓化肥池就是几块大石板拼接搭建起来的、上有盖板下有底板,连接处做过密封处理的石板池。渔民们会把一些销售后剩下的无法“消化”的臭鱼烂虾,以及从渔船仓里角角落落里清扫出来的小鱼小蟹等一股脑儿倒到池中,任其腐烂发酵,这过程虽有挡不住的难闻气味飘出,但过后却是非常好的有机肥。当年有大量的鮟鱇鱼就是这么被“化”肥的!而且从来没有人为此心疼过。现在回头看看,这实在有点暴殄天物了。


      鮟鱇鱼从被“化”肥到“开发利用”、逐渐端上人们的餐桌,始于上世纪下半叶传统渔获物数量急剧下降之时。用我们这里一句“河里呒鱼看揢篓”的老话,来形容鮟鱇鱼的逐步被待见似乎颇为确切。大黄鱼、乌贼等传统渔货捕捞不到了,于是以前看不上眼的一些小鱼小虾也成渔获了。即使到了这个时候,鮟鱇鱼被渔民们看中的仍不是它本尊而是它的“胃”。前面说过,鮟鱇鱼阔口边缘虽有一排锋利的尖齿,但它进食不是吃进去而是吸进去的(该鱼靠近喉咙部位另长有一排牙齿,是否有牛那样反刍功能不太清楚),而且它的胃还很大。笔者日前在宁波海洋渔文化展示馆看过一则解剖鮟鱇鱼的视频,这条鱼体长54厘米,解剖时从其胃中清理出一条石首鱼,体长竟超过40厘米。由于鮟鱇鱼胃的“包容”度大,如其进食不久即被捕获,其胃里的鱼货“品相”大多相当完整,因此从一条七八斤重的鮟鱇鱼的胃里,“捕捞”到二三斤新鲜的虾,虾潺,小黄鱼等是常有的事。于是,这些鮟鱇鱼的腹中餐也都成了渔民们的渔获。说起来难免有点悲哀,说不定你我辈,都曾吃过鮟鱇鱼的胃中之鱼。事实上,这种“捕捞”行为现在仍在进行中。

     鮟鱇鱼真正被端上餐桌,据说也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可能有朋友不解,这和改革开放有什么关系?事实确实有关系。因为我们的东邻日本、韩国等国民一直在享用鮟鱇鱼,而和日韩交流则始于改革开放。笔者从知情朋友处了解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宁波、台州,还有山东的渔业部门,经批准后可从事渔获物的“跨国贸易”。于是一批持有获准营业执照(具有签证意义)的鲜销船,从渔船上收来渔货,然后直接驶往日本(东京、长崎、福冈)、韩国(釜山)等地的渔货市场,以拍卖形式销售收集来的渔货(为国家赚取外汇)。在上述交易活动中,我方人员惊讶地发现,我们这边向来不吃,视之如粪土的鮟鱇鱼不仅很抢手,而且还能拍出很高的价格。于是私下交流咨询,这拍去的鮟鱇鱼干什么?这下轮到对方惊讶,还能干什么,当然是吃了。我们这边有人很不屑地问,这种鱼也能吃?人家笑称,当然能吃,而且还是珍品。结果刨根究底才发现人家鮟鱇鱼不仅吃了多年,甚至还吃出文化来了。
      据记载,日本人食用鮟鱇鱼,具有悠久历史。早在江户时期鮟鱇鱼已是高级的贡品,且和河豚鱼齐名,素有“东部吃鮟鱇、西部吃河豚”之说。在日本关东,鮟鱇鱼还被喻为人间极品。由于该鱼肉质紧密如同龙虾一般,结实不松散,纤维弹性十足,鲜美更胜一般鱼肉,胶原蛋白十分丰富,因此被称为“鱼中的龙虾”。日本人喜爱吃鮟鱇鱼火锅,尤其是在冬天。除了火锅,他们还会挑选某些部位切片加工成供生吃的刺身。此外,还有鮟鱇鱼肝做的高档寿司;将鮟鱇鱼的背皮、腹皮及头皮等,经过加工制作成有“赛海参”之誉的美食(笔者尝过红绕鮟鱇鱼,感觉其皮颇有甲鱼裙边的口感和风味);将连接鮟鱇鱼头部与脊骨的圆柱形肉筋制成的干,则享有“赛干贝”的美称。日本甚至专门有以鮟鱇鱼命名的鮟鱇鱼舞蹈……
      日本人对鮟鱇鱼的喜好,让我方鲜销船上的船员们大跌眼镜。于是克服原先对该鱼的厌恶心理,也小心翼翼地品尝起它的滋味,想不到一吃果然味道鲜美。


      鉴于鮟鱇鱼的外貌,确实无法以全鱼形式端上餐桌,但它全身几乎都是口感不一、美味各异的珍肴。如该鱼的肝在日本有“海底鹅肝”之称。鮟鰜鱼食量超群,堪称大胃王,不仅能吞下和自己体型差不多的鱼,而且量还很大,也就是说它的胃消化功能很强。由于经常“满负荷”工作,所以,鮟鱇鱼的肝相对于它的身体,实在大得惊人,最大时其重量可接近全鱼的四分之一。由于鮟鱇鱼肝不像法国鹅肝那样是人为催大的,它是纯天然的脂肪肝,因此,有关指标更健康,如它含有极高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的美肤功效。鮟鱇鱼鱼肝的加工也极简单,基本就类似于鹅肝,鸭肝。不同的是沸水汆一下捞出后沥干后,最好用包鲜膜包紧,然后在冰箱冷藏室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切片蘸着酱油吃。据说这白切鱼肝没有丝毫鱼腥气,口感细腻,丰腴柔嫩,堪称美味。笔者尚无缘享此口福,但吃过的朋友表示,其口感美味胜似法国鹅肝!
      此外,鮟鱇鱼的胃又是一道美食,做成白切最是原汁原味,松脆中透着特有的鲜美,口感极佳。还有该鱼的皮,鳍,头等一些“边角料”用来炒大蒜,也都有别于其它鱼类,另有一番风味。笔者的一位舟山朋友介绍,鮟鱇鱼逐步被当地渔民市民认知接受后,如今已是普通人家餐桌上常见菜肴了。做得最多的是鲞烤肉,即渔民们捕到鮟鱇鱼后,气象条件许可的话,直接在船上剖开去内脏后吊挂在船仓外,日晒风吹没几天就可以了。如天公不作美,则需腌后再晒。鲜鱼成鲞后,大多用来烤肉吃。新鲜的最普通的做法就是切成块烧咸菜,这个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毋需考虑色香味形什么的。和咸菜大汤黄鱼不一样的是,汤不大,类似咸菜烤乌贼,特点是较原汁原味,鲜爽清口……


      鮟鱇鱼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季节变化对它的“体质”影响很大。每年冬至前后一段时间,是最佳食用期,期间肉质丰腴鲜爽。此后慢慢变差,过了清明,它的肉质变得软绵绵的,口感也柴了。不仅如此,这时的鮟鱇鱼烧煮时,缩水还很厉害,因此得肉率很低,原本按红烧的方法来烹煮,结果说不定揭开锅盖时,已成鱼汤了。
      鮟鱇鱼近年来已逐渐在一些酒店露面,大多是切成块后红烧,您会去品尝这美味吗?或者说您敢品尝这美味吗?

大河奔流工作室
文学文化类自媒体。坚持原创,独家授权,全网首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