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达︱药都酒城亳州行

文摘   2024-12-15 18:30   浙江  


药都酒城亳州行



陈鸣达 
      地处皖、豫两省交界的亳州,古称亳,别称谯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商成汤灭夏,曾建都于毫近两个世纪,华佗、曹操皆生于此,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素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称,明清时期成商贸重鎮。如今,中药材和酒是两大支柱产业,当地人自豪地称亳州为世界药都、中国酒城。
  上世纪70年代,我曾在安徽生活过七八年。虽没去过亳州,但知道阜阳是安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而亳州就属于阜阳下辖的一个县。走进亳州,现实与留存的记忆出现巨大的反差,亳州早在20多年前就升格为省辖地级市。繁华程度,不输沿海。
  是什么让亳州快速发展,建成药都酒城?我一边参观走访,一边脑海思索。是亳州人擦亮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为亳州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做活、做实、做好了华佗、曹操两位历史名人的文章。

花戏楼

  华佗是地地道道的亳州人,公认的神医,是药都的鼻祖和守护神,从而使药都增加了历史感、厚重感。发端于华佗的亳州中医中药材在明清达到鼎盛,商贾云集,药材遍地。清诗人刘开写过一首亳州芍药的诗:“小黃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参观国保文物单位花戏楼(关帝庙),又称山陕(陕西、山西)两省会馆,就会惊叹当时亳州商贸的繁荣和中药材市场的兴旺。花戏楼始建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大门前的铁旗杆上,至今还铸刻有“山陕药材商帮捐建”的字样,戏楼精美的砖雕、木刻、彩绘,印证着当时中药材市场的盛况和药材商人的富裕。“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有余”的楹联,向人们叙说着药材商们讲道德、讲良心、讲信誉的营商胸怀。
  亳州人没有躺在文化遗产上,而是擦亮激活、传承创新、发展壮大。进入号称世界第一的中药材市场。广场耸立着华佗塑像和江泽民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纪念碑。市场內固定摊位3500个,每天客流量3至5万人,中药材日上市量高达6000吨,上市品种2600多种,年成交额100多亿元。这一串串的数字,让人信服,不愧为药都。同行者为琳琅满目的药材所吸引,想购买一些滋补中药材,又担心携带不便,店老板笑言,告诉我地址就行,你人未到家货肯定先到了。于是手机扫码,轻身走人。

药材市场

  称毫州为酒城,是因为当地酒厂林立,从业者众多。其中最具实力和代表性的是古井贡酒。上世纪60年代初,该酒就被列入全国八大名酒之一,此后多次蝉联全国白酒类金奖。
      古井贡酒的渊源,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和酿造方法《九酝酒法》晋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该酒一直作为皇室贡品而闻名于世。“水为酒之血”“千年老窖万年糟”,在古井酒文化博览园里,尚存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魏井和宋井及明正德年间的“公兴糟坊”,引来众多游客注足参观。
  酒的种类繁多,名称不一。有以地名命名的,如茅台、泸州老窖;有以酒材质命名的,如五粮液、高粱大曲;以古井命名的仅亳州一家。古井贡酒尽管有千年历史,但真正叫古井贡酒的不过60余年。1958年春,亳县张集乡红旗第十一人民公社在明清“公兴槽坊”的基础上办起了减店酒厂。当年5月,省长高岩到亳县调研,偶然品尝到该酒,感觉此酒风味独特,近似浓香型,入口绵,落口甜,回味悠长。同时了解到“此酒以百年老窖和古井泉水所酿,曾进贡过帝王”的历史。建议减酒改为古井贡酒。1958年省轻工业厅拨款30万元扩建厂房,减店酒厂更名为省营亳州古井酒厂。时任副省长、革命家、书法家张凯帆挥笔题写“古井贡酒”酒标。从此古井贡酒名扬全国。省长起酒名,副省长题酒标,这在中国酒历史中绝无仅有。一段佳话,被人们所铭记。

宋井

  在亳州喝酒就喝古井贡。当了解了古井贡酒的来世今生及酒中蕴涵的历史典故后,喝古井贡就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似乎喝的不仅仅是酒,喝的是历史,是文化,是飘飘欲仙、至高无上的“帝王”享受。从不沾酒的周君忍不住也端起了酒杯。一行人谈笑风生,举杯畅饮,欲醉方休,仿佛进入了诗人艾青陈列在古井酒文化博览园内的诗境:“她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它是欢乐的精灵,哪儿有喜庆,就有她光临,她真是会逗,能让你说真话,掏出你的心,它会使你,忘掉痛苦,喜气盈盈”。
  到亳州,曹操的地下运兵道,是必去的地方。地道纵横交叉,从城里直通城外,可供藏兵、运兵、作战使用。据介绍,曹操与袁绍作战兵败,率残部退回家乡,为迷惑敌人,建成运兵道。天亮前,将兵由地道运到城外,天亮后大开城门,浩浩荡荡开进城内。如此往复,造成曹操拥有千军万马的感觉,让外敌不敢轻易进攻。一直以为地道战是抗日游击队的创造,原来最早的发明者还是曹操。

运兵道

  清晨,散步于宾馆附近的酒神广场。广场中央坐北朝南矗立着高达10余米的酒神曹操塑像,与老城区药材市场的华佗塑像遥遥相对。在西方有酒神狄俄尼索斯,在我国似乎没有公认的酒神。只知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说曹操是酒神还是第一次所见。“各庙各菩萨”“各城各城隍”。亳州人也许认为曹操有“何以解愁,唯有杜康”的诗作,有“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有进献《九酝酒法》得以保留传承传统酿酒方法的功绩,故将曹操奉为酒神。真佩服亳州人的创意和做法,把酒城与曹操紧密结合起来了。不过要得到外地人的认同则难。其实,亳州人从不在乎旁人怎么看,他们认可就好。
      药都与酒城似无关联,实则紧相连。比翼双飞,相得益彰。药、酒同源,古人云酒为药之首,具有治病健身的功能。医的繁体字,医旁反文,下方有酉字,酉乃古代装酒的容器。葫芦是古代从医者的标配,常言“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其实葫芦也是可装酒的,梁山好汉鲁智深的葫芦里装的就是酒。亳州新出了一种由多种中药材和植物通过现代工艺制作的酵素产品,既可健肠胃又能解酒,口感甚佳,可说是药与酒有机结合又一例。
  华佗与曹操,两位同时代的亳州同乡。生前,一为良医,一为汉相,职业不同,地位悬殊,关系不睦,最后曹操还杀了华佗。没想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两人又走到了一起,被亳州人奉为药都和酒城的守护神,保佑亳州大地,恩泽亳州人民。

神医华佗

酒神曹操

  此刻,我站在亳州大地,想起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躺臥在古罗马战场废墟上,耳贴大地倾听战马的嘶鸣声和战士的刺杀声,以期获得写作《历史研究》的灵感。于是我双眼凝视着华佗、曹操的塑像,希望穿越时空的隊道,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问一问他们对家乡人民的做法有何感想?良久,一种声音仿佛从虚空传来:欣慰故土未忘故人。惟利国益民,吾身上一切皆可发掘发现发挥。


作者简介

     陈鸣达,笔名一鸣、陆照宁,浙江奉化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77级,哲学硕士,高级讲师。务过农,参过军,教过书,从过政,宁波市级政府机关退休。业余时间从事时事评论写作,偶作散文、随笔。著有评论集《一鸣集》(2009年宁波出版社),《剡溪细语》(2021年中央党校出版社)。与张雄合著《文明:充满生死搏斗的神秘剧》(198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大河奔流工作室
文学文化类自媒体。坚持原创,独家授权,全网首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