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 面
文:王继如
“这是水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韧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人分不清那一个是滋味,那一种是情怀”。 周末,受邀参加老家乡镇的“新乡贤杭州片区座谈”,刚上任才3天的全县最年轻的宋镇长和吴副书记专程从象山赶来一起座谈。因为年底,又是特殊时节,受邀参会的乡贤不多,使得自己获得了这样一次特别的乡聚。会议结束,乡贤会还从老家给每个与会者带来两盒冻面。拎着这两盒面沿中河路从香溢酒店走回南星桥,中间歇下来在路灯下把前面这段文字看了又看,后面的行走就始终沉浸在这样一种愁绪思念里。![]()
这是老家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备的寻常物品,却又是需要付出气力付出辛劳的很不寻常的物品。说它寻常,因为它的原材料是家乡随处可见的作物——番薯,也叫地瓜。在丘陵地带的沟沟壑壑里,番薯是最容易种植的物种。由于人多地少,常常是角角落落都被挖起来种了作物,阳光充足,雨水滋润,沙土不粘,因此这里的蕃薯品质尤其好。在三年困难时期,番薯连渣都成了老百姓维命的宝贝。说这冻面不寻常倒不是因为它很稀罕,而是说每一条面都浸透了农人的艰辛与欢喜。且不说番薯栽种从荷秧、起垄一直到挖掘,历经春夏秋三季的风雨雷电;也不说番薯从山上地头一担担搬回家洗净磨粉,并在水中沥出薯粉,沉淀板结后析分不同等级的精白粉和次白粉。再说把薯粉做成面条,可以选择机械加工,省了力气却根本吃不到它固有的味道。好的冻面必须按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这是技术活又是重体力活,从薯粉发酵揉团到打面下锅,一道道工序都是技术加力气才成。![]()
夫人早些年与父母一起做了一次冻面,才真正吃出了这碗面的味道。做冻面一定要选择霜冻天,成形的面条在开水锅里煮透马上捞起在冰冷的清水中洗去浮沫,然后一份份挂起,一晚上的冰冻,面和水被冻成冰块。霜冻夜第二天一般都是大晴天,等到太阳出来,冰块开始化冻,要迅速一份份把冰块拗开,这样面条才容易晒干。在这个过程中,揉面打面团看似简单,却是极费力气。冻面是冻出来的,一场面做下来,手脚被冻了,身上却冒汗,冷冷热热,很有点意味。如果把冻面写成“冬面”,自然就失去很多意味了。因此,这冻面里有水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
我们少时年夜饭或者是平时有客来,才能吃到冻面羹,一般情况下母亲是舍不得吃的。后来生活改善了,冻面又被做成了商品。我大舅妈就是个既勤快又能干的人,她与大舅不但年年都种很多番薯,年底总要做很多冻面,除留足自己吃的,其余都被合作社收去,成了她的一块大收入。因为肯下力气,又能体味面的味道,她家的面总是又细又白还韧性好,煮不糊。每年过年她都要送我们一麻袋,够我们吃上一年的。去年她却病倒了,去医院看她,写在她脸上的是满满的无奈和不肯。我们安慰不了她,只能劝她别太不惜力。
![]()
这冻面可汤可炒,辅以猪肉鸡肉鹅肉或者是黄鱼鲳鱼米鱼,浓汤红烧是一种味道;而佐以芹菜肉丝蛋丝或是笋丝茭白丝鱼鳖丝加油火炒又是一种味道。既可以吃怀旧的味道,也能够领略掠奇尝鲜的意思。象山人吃上这碗面可以吃出乡土味童年味,而象山的客人朋友则可以吃到风土味情感味,总之是人情味里带着烟火味,山野气中夹着鱼腥气。看来,镇长和乡贤会带的冻面,还真下了力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