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章才根︱又见到了祖母和父亲
文摘
2025-01-04 18:31
广西
又见到了祖母和父亲
文:
章才根
冬至那晚,夜长梦多,我又见到了祖母和父亲。由于太真切,醒来后竟有庄周梦蝶的恍惚,一时不知是仍在梦里,还是回到了现实。祖母去世已有四十一年,父亲去世也有二十四年,梦中再见,悲欣交集。
我七岁下半年开始换牙。下门牙先松动,爱用舌头舔它。怎么舔?要看心情。想,虽然松动,毕竟朝夕相处好多年,临别要珍惜,就舔得小心、温柔;想,总归要脱下,留着也碍事,破罐子破摔,就舔得粗暴,暗中使劲。
父亲知道了,叫我张开嘴,看与摸不过三分钟,他就扯了一段棉纱线扎住了那颗门牙,嘴里数“一,二,三——”,手却不配合,出其不意地一拉,门牙就脱落了。
拿着那颗倒霉的门牙,知道与它缘分已尽,但我又想保存它,准备放到一个盒子里。祖母恰好看见,说:“把换下的牙扔到屋顶上去。”“为什么?”我很惊讶。“不要问。”祖母微笑,“问了就不灵了”。
我就站在院子里,用力将那颗门牙扔到斜面屋顶。瓦片上轻细的两声,我从此跟那颗门牙没有了关系。
记得八岁那年的冬天,我生了一场病,是与同伴一起冒雪玩耍受了寒气引起的。当晚咳嗽,第二天喉咙痛,发烧。父亲一边骂,一边领着我去看医生。配了咳嗽糖浆、感冒药、退烧药,又给我买了许多红橘。
吃饭间有藤椅,我拥着薄被坐着,胡思乱想。越想不咳嗽,越咳得厉害,不能想它。除了祖母,家人都出去了。吃饭间很大,也很静。祖母烧好饭菜,坐在旁边,给我剥煨熟的红橘。“阿狗,煨橘子能治咳嗽,你拿着。”我家祖母、父亲叫我“阿狗”,母亲和三位姐姐叫我“大狗”,太阳殿路上都叫我“大狗”。“大狗”病了,“阿狗”吃煨橘子。
早上体温正常,接近午餐又会升上来。这样过了四天,病不肯离开。姐弟时不时表达关切;父母很焦急,下班回来都先摸我的头,不再骂我。
第五天,午餐前半小时仍然昏昏沉沉。祖母从灶间出来,一手拎着高镬盖,镬盖热气腾腾。
家里人多,平时煮饭用大灶,尺八大镬。米和剩饭下镬,再平放竹蒸架,蒸架上放蛋汤、咸带鱼、咸肉、苋菜菇……只能盖高镬盖。
祖母径直走到我面前,叫我不要动,然后举起镬盖,几乎罩住了我的头,转圈,一圈又一圈。又压低了嗓子:“天灵灵,地灵灵,阿狗四方招活灵。”说了三遍,回灶间去了。我昏昏沉沉中独自回想刚才镬盖带来的咸带鱼、苋菜菇的气味。
这一天下午,太阳从云层里出来。祖母叫我到院子屋檐下晒太阳,给我一个铜火炉暖手,很烫,毛巾盖着。院中积雪成堆,反射着寒光;几只雄鸡漫步来回,旁若无人。我觉得这样既不用上学,又可赏雪观鸡暖手,生病不是坏事。
到了晚上,觉得饿;父亲问我想吃什么?想了片刻,想到“菜汤糕”。父亲便叫二姐去“伙计楼”买。真好吃。
一觉醒来,头很清爽,不再咳嗽,喉咙也不痛,病好了。午餐时,全家议论我的病。父亲说,药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时间足了自然会好。祖母鼻子“哼”一声,眼睛白父亲,表示父亲瞎说。小姐竟没看到祖母的眼神,说:“昨天,大狗的病早好了,他就是想骗一碗菜汤糕。”大家都笑起来。祖母眼睛又白小姐。
祖母很忙,操持三餐,午餐后才有一点空闲,就念佛。墙门里另有一位方姓婆婆也念佛,翻来覆去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祖母念佛像学生背熟书,很长的一段不重复,念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时,语速放缓,音量提高。我知道又一遍要结束了。
祖母念的经都是烧给死去亲人的。大部分烧给大伯。
祖母有两个儿子,大伯和我父亲。父亲四岁时,祖父病死,祖母守寡。大伯一九四二年参加新四军,两年后牺牲在江苏启东。死讯传来,祖母撕心裂肺,无法接受;别人在祖母面前不能提及大伯,一提祖母就流泪。
因为大伯,祖母一直跟父亲不对劲。我小弟出生后,祖母曾跟父亲商量,想把我过继给大伯,父亲死活不同意,两人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祖母不再坚持,但心里一直记恨父亲。
我从小跟祖母睡,一直到十二岁。每晚上床,祖母会有一二十分钟的睡前教育。
祖母:“阿狗,睡着了吗?你大伯小时候读书成绩很好的。”
我身子动一动,表示听着。又是大伯,我不明白,平时别人不敢提,而她自己睡前却总提大伯。我不知祖母的内心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祖母:“你父亲读书却不好,心思野,书包老塞在桥洞,读了四年读不下去了。”
我心里替父亲惭愧,又觉得父亲做水果生意,读四年也差不多。
祖母:“学堂里先生总夸你大伯。毕业那年,镇上陈先生推荐他去上海当学徒。”
“哦。”
“学了两年,快要满师,却悄悄去参加新四军。”
“哦。”
她又道:“学堂里,先生总讲爱国、抗日,他都听进去了。”她叹了一声,“你大伯命不好,牺牲时还不到二十岁……敌人把竹签钉在他手指上,他不肯说”。
我霍地坐起身,对着床的另一头:“阿娘,不是,大伯死在战场,死人不钉竹签。”祖母看了一部电影,英雄所受的严刑拷打都安在大伯身上了。
祖母沉默了一会儿,换一话题:“你大伯长得魁梧、高大,腰里系横皮带。”
我不太信,父亲个子不高,大伯也不会太高;大伯十五岁离开慈城,一直未回来,怎么知道其魁梧呢?但我没说。“腰上系横皮带”是可能的,我在大伯烈士证书上看到的职务是“连指导员”。
“你大伯没成家,没子女;前几年我想把你过继给你大伯,你爸死活不同意,噶没良心。”祖母又来气。
“你为什么一定要把我过继给大伯呢?”
“你不懂,你过继给大伯,大伯就有后代;”她很失望,“有了后代,就是大人,阴间里,‘小鬼’就能变‘大鬼’”。
我身子往床里边移,有些害怕,觉得父亲做得对。
我跟祖母也有一小段时间不对劲。
十二岁那年,我在太阳殿路西段的一个院子玩,一个被称为“三姐”的女人问我:“阿狗,听说你跟阿娘睡?”
“是的。”我轻声回答,觉得这件事有些丢脸,好多同学都已经一个人睡了。
“不要一起睡啦。”“三姐”说,“你还没发育,全身朝气;你阿娘老人,暮气重,暮气压过朝气,会影响你发育。”“三姐”态度很诚恳。
吃晚饭时,我不看祖母,对父亲说:“我要一个人睡。”父亲很生气,看看祖母,就拿筷子头敲我:“你说什么,阿娘对你这么好,你还伤阿娘心。”
我涨红脸,“人家说了,老人暮气重,一起睡,影响发育”。父亲听了一愣,气得不说话。祖母叹了一口气,“岁数大了,分开睡吧。”又补了一句,“噶没良心”。
第二天,父亲请了一位木匠来家里,在吃饭间北侧隔了一个五平米的小间。此后,祖母好几天不理我。我也感觉自己犯了错,白天吃饭总是低着头。但是,到了晚上,一个人睡在小房间里,既新鲜又自由,翻来覆去睡不着,睁着眼睛时刻等待“发育”的到来。
1983年,祖母患脑溢血去世,葬在慈湖后山一个朝东的山坡上。镇里管民政的同志说,如果火葬,镇里会送花圈,医药费也能报。那时提倡火葬,但规定不很死。祖母最后是土葬,依了她生前的意愿。出殡那天,送祖母上路,我和小弟在那些原是桥头的路口都依次跪下来。
此后十年,江北区政府在慈城慈湖北面重建“慈湖烈士陵园”,镇里通知我父亲,说陵园里要立大伯的墓碑。
那年春分节气前一天,父亲对我说:“阿狗,我去看了,你大伯的墓碑已立好了。我想去一趟启东,把你大伯的魂招回来,你能不能陪我去?”
我记得,我和父亲在启东英烈堂点香、跪拜的那天凌晨,天才蒙蒙亮,又阴冷。父子俩带着香火乘汽车返慈,抵长江北岸,又随车登上渡轮。汽笛长鸣数声,渡轮缓缓离岸。父亲坐在车上,闭着眼,似禅师入定,手里的香火烟缕轻飘。稍后,他喃喃道:“阿哥,过长江啦,我们回家去。”其语气神态像极了祖母。
我悄悄下车,站在渡轮前甲板。江面辽阔,天水苍茫,前方是长江南岸,更远处是历史名城镇江。我想起辛弃疾“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词句,就在那瞬间,我在渡轮左侧浑浊的江面看见了一个魁梧、高大,系着横皮带的背影,在流动的江水上变形、沉浮。
又七年,父亲去世。坟也在慈湖后山,比祖母的坟更靠北。两座坟与慈湖烈士陵园构成等边三角形,距离不会超过500米。
2014年,我用拆迁补偿款在慈湖后山东面的慈湖逸墅小区买了一套房,小区后门离慈湖烈士陵园也不到500米。
我每年总要在慈湖逸墅住几个月,喜欢这里的环境,看山看水看杜鹃盛开。夏天的深夜,站在院子里,月色溶溶,星空遥远,就会想起去世的亲人,会幻想:以后见到了他们,我要问一问父亲:“过继”一事,想法有没有改变?问一问祖母:换下的乳牙要扔到屋顶到底因为什么?
(2025年元旦于青林湾)
配图由AI生成
作者简介
章才根,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退休教师。退休后,品茶、小酌、读书,寄情山水,不知老之将至。
大河奔流工作室
文学文化类自媒体。坚持原创,独家授权,全网首发。
最新文章
水乡人家︱在老挝过大年
李浙闽︱秋雨之学:我心目中的余秋雨先生
非雨︱你那里下雪了吗?
韩培生、吴百星︱送给千家万户鲜美日子(诗配画•第八辑)
韩长茂︱远去的今宵
甬上话︱重上洞头岛(下篇)
陈以明︱崇德世泽长:陈杏村祖孙的传奇人生
何良京︱心头最好小海鲜
刘开文、杨学锋︱宁海是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武装斗争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中心
甬上话︱重上洞头岛(中篇)
吴宁亚︱三角里头:历史与地理交汇处
黄道元︱丽 芬
甬上话︱重上洞头岛(上篇)
王剑波︱大河奔流又一年:2024年本公号发稿综述
心中的清溪水:“领读人”阅读社读书札记一组
陈早挺︱当密码失去有效期(诗四首)
吴铁佶︱《四时桃源》:这一路上的风景,便也是这一世的风景了
麻季远︱向声而行
张晓红︱回家的礼物
蔡能平︱杀年猪
应坚︱棋王(下)
李洋江︱当年我会放电影
王继如︱冻面
廖奠坤︱父亲与酒
吴宁亚︱白水南北两条巷
陈鸣达︱一个没有文化的文明人:追忆父亲二三事
章才根︱又见到了祖母和父亲
陈建苗︱家乡的冬天
李浙闽︱老骥跃枥的生命密码:陈民宪歌词集《此心歌处》读后记
王剑波︱心中的歌声永不落
龚烈沸︱不寻桂子寻先生
韩培生、吴百星︱寻找光芒自身的形象(诗配画•第七辑)
鲍志强︱郭家堰
吴宁亚︱远逝了,去梅园食堂哥俩的背影
甬上话︱见识罗纹砚
孙翰钦︱孤独的守望者
叶亦波︱歌声伴我新疆行:从喀什到乌鲁木齐
吴宁亚︱10号门进去从带河巷出来
黄道元︱会哭的鸟儿
陈鸣达︱药都酒城亳州行
应坚︱棋王(上)
甬上话︱话说指挥尺
吴宁亚︱我家后门是云石街
龚烈沸︱置书杂记(又四则)
何良京︱鮟鱇鱼:外貌丑陋长相凶恶的极品级海鲜
王才平︱怀念日本友人三浦先生
李信裕︱俞寅一其人其画
吴宁亚︱十年寒窗祠堂梦
王剑波︱爱在天地间
李浙闽︱对琼瑶离世的思考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