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平︱怀念日本友人三浦先生

文摘   2024-12-08 18:30   浙江  

三浦先生(左)与本文作者


怀念日本友人三浦先生



文:王才平


      近日,从朋友那里惊悉日本友人三浦先生仙逝,我非常伤心,心情十分沉重。宁波市与日本岛根县益田市是友好交流城市,三十年前,我作为宁波派遣益田的农业研修生,在三浦先生家生活了6个月,同吃、同住、同劳动。承蒙三浦先生夫妇的热忱帮助、悉心照顾,顺利度过了离乡背井、人生地疏的半年研修时光。益田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三浦先生和周边农户的热忱、友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


当年欢迎会上本文作者与益田市长(前中)握手,后排右为三浦先生。

  三浦先生是一位敬业勤劳的农庄主人。他家生产规模不大,共有15亩地,其中12亩种植蔬菜,3亩种植水稻。他有一个“无人蔬菜铺”,已经营40余年,自家种的蔬菜就摆放在公路边的无人蔬菜铺,过往的顾客拿了菜,自觉将钱币投入挂在柱子上的铁盒子。
  长期从事农业的三浦先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那年为了让我更多了解益田水稻生产情况,他除了种植粳稻外,还种些糯稻让我观察。最让我惊讶的,是他对水稻品质的追求:首先是不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割脱粒,而是选择步行式收割机,自动捆扎后在田间搭竹架晾晒,半个月后再进行脱粒,让稻谷充分后熟;其次是脱粒后的稻谷放入大棚,遮光处理,避免强光直晒,以期谷粒缓慢干燥。我好奇地请教为何这么麻烦?他爽朗地笑着说:“这一切全为了稻米的品质”。
  我们到益田的时候是春季,还是蔬菜育苗季节,气温较低。三浦先生育苗时浇的水是用煤油加热过的温水。他手把手教我嫁接黄瓜。一株黄瓜不仅可以结40根以上,而且形状挺直,卖相很好。那年夏天炎热干旱,他种的芋艿坚持每天早晚浇水,后来别人家芋艿都生长不好,他家的芋艿产量高且品质好,一上市就大受欢迎。
  三浦先生更是一位热忱友善的人。2000年宁波市农业考察团访问益田,曾到三浦家参访。他热忱地介绍蔬菜生产、无人蔬菜铺、产品销售等情况,还回答了团员们有关农业机械、保险,农村医疗、社保等提问。
  在益田的半年时间里,三浦先生总让我尽可能多了解日本的民俗风情。益田市在岛根县西面,临日本海,海岸线美丽迷人,碧波荡漾。到了夏天,三浦先生为了让我更多体验当地生活,还安排我和右邻居一家一起,去日本海游泳。记得那次还被小海蜇碰了一下,回来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

益田持石海岸

  三浦先生家前面有条河叫高津川,据说是国家一级河川,河水清澈,河里有香鱼。益田友人告诉我,只有水质好的河川才会有香鱼生长,说明益田的生态环境是非常好的。为了感受高津川的自然生态,三浦先生安排我跟着左邻居三浦岩先生一起去高津川捕鱼。当天凌晨,两个人带上渔具,提着马灯,撑着一艘小船出发了,这是一次从未有过的体验。三浦岩先生曾几次将自己捕获的大闸蟹送来让我们尝鲜。
  那年,我们同去的有三位研修生。三浦先生安排我们仨去下关,参观下关大桥。记得那天是请专业司机退休的右邻居三浦石先生驾车,一路有说有笑,轻松愉快。夏天带我观看烟火大会,去持石海岸观漁火,体验“夜台”(吃宵夜)。秋天一起参加村里组织的运动会“玉入对抗”,让我感受日本乡村的文化和群众体育活动。

雪舟庭院(雪舟曾在天童寺生活过,后在益田圆寂,宁波与益田友好交流有此缘份)

  三浦先生热忱地把亲戚朋友介绍给我,让我参加村组及家族组织的一些活动。周边农户也都很友善、热情。记得有一次,三浦先生带我去教正寺,一起与寺院的主持交谈,了解风土人情。离开时,主持还送我一幅画,是充满禅意的《开门落叶多》,我至今仍珍藏着。临近归国那个月,有许多送别活动。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三浦先生在他夫人的哥哥家,设家宴欢送。三浦夫人的哥哥、姐姐等亲戚悉数出席,真的很隆重。主人丰田先生热情洋溢讲话,还赠送了长长的临别赠言。这临别赠言是硬笔书法,笔笔有劲、字字生动。用的纸很有质感,还仔细地折页成册,插入信封,信封上写《临别的话》。丰田先生的盛情和用心成了我难忘的记忆。
  三浦先生也是一个善于学习和交流的人。在异国他乡,既无亲戚朋友往来,更无电脑手机消遣,三浦先生总是想方设法,排解我的寂寞无聊。尽管一天的劳作很辛苦,晚饭后,他还是会和我一起聊天。海阔天空、天南地北,聊学习、聊生活、聊粳米与糯米,聊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日常等,聊的内容很宽泛。还帮助我学日语,纠正发音。同时,也讲他曾在我国东北的学习生活故事,讲他在丹东一农户家里生活了一年的尘封往事。他对学中文十分感兴趣,说中文的四声很难记准。时不时地冒出中文和我对话,夹带着爽朗的笑声。

益田火车站

  三浦先生很喜爱喝酒,烧酒、清酒、啤酒都不嫌弃。夏天以烧酒、啤酒为多,每天都会喝几盅。他告诉我,中国的汾酒最好。无独有偶,后来我在一家食品研究所,听一位制酒专家讲,中国的汾酒比较符合日本人的口味。这正印证了三浦先生对酒的品鉴达到了行家里手的境界,也诱发了我对汾酒的关注热情。他还告诉我,喝烧酒时,要倒一杯水放在边上,喝酒的同时,还要喝点水。每当我问给他带点中国的什么土特产好,他一定说“唯有汾酒”,然后便是爽朗的笑声。2000年,我随宁波市农业考察团再访益田,晚上聚叙结束,留下几位一直聊天喝酒至次日凌晨2点,大家仍意犹未尽。三浦先生也曾两度来宁波,我会备好汾酒,请先生品鉴,听他爽朗的笑声和溢美之词。2018年,三浦先生已近鲐背之年。我与家人重访益田,欢迎宴上我们陪他喝了啤酒。
  三浦先生人虽仙逝,但他的音容笑貌,对我的关爱照顾,对宁波农业研修生的真挚友谊,我将铭记在心。愿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简介

      王才平,浙农大宁波分校毕业,宁波市农业农村局退休。


大河奔流工作室
文学文化类自媒体。坚持原创,独家授权,全网首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