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上)(点击阅读)发出后,引起了一点动静,热心读者竞相留言,竟然创造了该公众号单篇点评数量之最。多位家乡亲友发微信甚至专门打来电话,提供了更多关于小东的逸闻趣事,以致写完下篇之后,这些素材还足以再炮制一篇《棋王外传》。小东其人其事已过了近半个世纪,他的影响力还有如此之大,这着实让我感动。闲话少说,还是先续完下篇吧,不少读者还在等着呢。
《棋王(上)》写道,在小县城的象棋车轮大战上,湖北籍特级大师柳大华遇到了一位非常难缠的对手。他低估了业余棋手的实力,导致自己开局不久就陷入了被动。由于还要分心应付另外九盘棋,等到发觉这边局势不妙,情况已经颇有些复杂,大师开始感觉吃力了。 前面十数个回合对局平稳,双方棋逢对手按谱行棋,旗鼓相当波澜不惊。![]()
挑起战端的首先是大师。因为他面对的是十盘棋,即使他长了个计算机大脑,也力求尽量简化每个棋局,随时寻求速战速决甚至一击制胜的机会。只见柳大华率先脱离棋谱,左马快速跃出,想给红方以意外骚扰。没想到红方看得准确应对稳健,针锋相对反过来出车关住黑马,也想困住对方。柳大华经过思考,走出了卒7进1的着法,但解得了一时之围,后续仍有些难办。 红方抓紧进攻,出人意料地采取了先弃后取的战术,柳大华以为对方露出破绽,贪吃冒进一个卒3进1,反被红七路兵趁势渡河,一番盘点竟是黑方吃亏。接下来红方佯攻智取,一个扬仕挡炮,杀功强悍又得回大子,七路兵顺势冲下去再次威胁黑马。 柳大华眼看局势开始吃紧,但他毕竟是特级大师,身经百战临危不乱,看看不能速胜反而累及自己,遂不愿恋战,寻求兑子一心谋和。 然而红方却不依不饶乘势而上,一个闪身,挥炮打去黑士,破开对手防线。双方接下去又是一顿激烈缠斗,残局成为红方车、炮、兵仕相全对黑方车、炮单缺士。这个棋红方虽局面占优,但要取胜也不容易,何况黑方是全国特级大师,防守几乎滴水不漏,稳扎稳打只想险中求和。 但此时谁也没有想到,霎时战局突变,红方居然使出一招残棋神器“天外飞仙”。但见红车炮兵飞奔前线,先是设伏吃去黑一象,烂其后防,随后更盯住柳大华缺士弱点全力做文章。大师也守得顽强精巧,有好几次几乎就要成和。不过在一个棋例中,柳大华长捉需要变着,他一时沉吟不决,被红方趁势发难,兑炮后小兵靠拢,直逼九宫。黑老将仓皇上三楼,红方思索片刻,老帅出四路,借助帅力斩去黑棋最后一士。当下红中兵定中心,柳大华再也无力回天,激战至第175手,举手示意认负。 大师输了?不会吧?大家没看错吧?全国特级大师竟然输给小县城一个无名小卒?全场观众顿时翻了天,老林站起来声嘶力竭地宣布总成绩,因为激动他的声音完全变了。 要说大师毕竟是大师,虽然九胜一负差强人意,但输棋不输人,非常有风度。柳大华哈哈一笑,起身冲着林主任说了一句:“贵县人杰地灵,民间还有如此高手,人才济济可喜可贺啊!” 说完柳大华主动走过去与胜者握手,对小东说道:“你的棋不错,如有机会来湖北,我在武汉等你,随时奉陪,以棋会友。”说罢,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柳大华拱手向全场观众致意,不失风度,体面退场。 嘉宾走后围绳撤销,众人呼啦啦涌上前去,将小东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可是全县了不得的大事,林主任更为兴奋,柳大华就是他半路截胡请来的,没想到创造了如此奇迹。他挤进人群将小东连拉带扯领回到主席台前,拿起话筒让他跟家乡父老说说赢棋经过。 此时现场还有四五百人。小东顶着父亲资本家的帽子沦为贱民破落户已二十多年,平日尽遭白眼,被人践踏惯了,何时见过这个阵势,他满脸通红一个劲摆手后退,被林主任一把揪住,不由分说把话筒递到了手上。 小东拿着话筒像拿烧火棍,笨拙不知所措,说话浑无底气,仿佛输棋的倒是他,声音轻声细气像蚊子叫。林主任几次大声提醒,这才吭吭哧哧说了个大概。大意是:第一他在暗处柳大华不知他的底细;第二他的思考时间是柳大华的10倍,因为柳大华还要应付另外9盘棋;第三,这盘棋小东提前深度研究了反宫马布局的各种变化,以逸待劳力求出其不意。不过我觉得还有第四,那就是柳大华一定犯了轻敌的大忌,才导致最终马失前蹄。 那晚下棋时,主席台上有工作人员用手工记录的方式保存了这盘棋的棋谱,随即被县体委用蜡纸刻印四处散发,第二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那些天,全城百姓不论懂不懂棋,茶余饭后谈论的全是小东,仿佛他是保卫城池的古代英雄。有好事者添油加醋,更是将小东传得神乎其神。 没几天,县里趁热打铁成立了象棋队,由林主任带队小东领衔,从此经常巡回邻近各县市,挟带战胜特级大师的余威,凡挑战必斩杀四方屡屡获胜。![]()
一次老林带领象棋队到台州黄岩友好访问,那次小东又获全胜,主人在当晚摆土酒接待。席间一位王姓老汉频频过来敬酒,他是超级棋迷,对小东钦佩不已。小东不胜酒力,几杯下肚满脸血红,老汉看着小东捋须直乐,爱不释手。 第二天象棋队乘班车回乡,老林刚回办公室,就接到了黄岩体委卢主任的长途电话,他们俩当年是体院的同班同学。卢主任直言相告,原来那老汉酷爱下棋,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仰慕小东棋艺,打听到小东尚未婚娶,老汉膝下有三个女儿待嫁,竟想招小东为婿。 老汉提出让双方体委主任为女儿保媒,老林大喜,放下电话立即派人把小东叫到办公室,一见面就照着脑袋弹了个脑瓜崩,指着小东笑骂道:“你小子!都说福无双至,你这回可是双喜临门交了狗屎桃花运。” 小东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平日丧家犬一般活着,竟还有这天上掉下的福分。惊诧之后一阵恍惚,吭哧半天说了句:“全凭林主任做主。” 体委给小东临时预支了两月工资,小东去布店扯了布,到上街裁缝店给自己做了一身灰咔叽布衣服。还买了顶帽子,胡子拉茬的脸也修得干干净净,又买了些家乡特产做见面礼,老林择日亲自带小东去黄岩考察。 班车到了黄岩县城,约上了卢主任,又一起坐上了开往乡镇的区间客车。正是秋高气爽阳光明媚,车窗外碧空如洗山峦如黛,不到半个时辰就来到了一处山村。 村子不大,小溪流水蜿蜒穿过,村头有座农家小院,黄墙篱舍倒也干净。听说来了客人,王老汉出门相迎,后面跟着三个宝贝女儿,老汉如数家珍挨个介绍,老大招娣,老二来娣,老三盼睇。老林逐一看去,三位姑娘皮肤虽略显粗糙,毕竟都是黄花闺女,老大稳重成熟,老二眉眼周正,老三俏皮伶俐,农村女孩常年干农活,家务女红样样拿得起。还有一件更妙的事让众人惊讶,原来三个女儿在老汉的熏陶下,自幼都酷爱下象棋而且功夫不凡。![]()
山村民风淳朴,还沿袭着父母之命的旧俗,三个女儿对父亲之命均无违拗,见了小东也不生疏腼腆,反而好奇打量,然后扎堆儿窃窃私语,不时爆发一阵嬉笑。小东却万般不自在,低眉垂眼像个大姑娘,跟在林主任身后寸步不离。 吃罢卷饼点心,老汉说,大家都是棋友,机会难得,下盘棋吧。说着把客人引入小院儿,只见一块石坪上摆放了一个木制棋盘,三姐妹为一方,棋盘上早就布好了一个残局。静待小东入局。 真是负曝奇谈。自古曾闻比武招亲、绣球招亲、对诗招亲、山歌招亲,难道这而今竟然又有下棋招亲不成? 小东上前一看,全盘拢共只有五子,除了双方将帅之外,红方只有一马一炮,黑方就剩一个单车。![]()
棋谚有云:一车十子寒。说的是有车一方可纵横捭阖必显子力强劲,照理应是胜势。这就给现场的红方出了难题,按照规矩,小东是客人,须执红棋先下。棋盘上的红方子力摆放位置既特殊又别扭,老帅坐在中宫,底炮偏在右下,红马更怪,竟倒卧在黑方中宫,与对方主将形成犄角之势。 原来这三姐妹平日农闲没事就拆棋作乐,她们早把这个残局玩了千百遍,闭着眼睛都不会下错,就看小东能否正确应对。这残局看似子力寥寥,暗中却陷阱四伏,说白了,此局不能走错一着,从头至尾必须应对无误才能确保化险为夷,否则就算下到99分还是要输棋,稍有疏忽就功亏一篑。 家乡有句俗语叫索面头挑不上箸。说的是有一类人最没出息,每临大事就跑肚拉稀掉链子。小东久经战阵,棋倒未必能难住他,可要命的是他还是个处男,三十大几没亲近过女色,如今三个白晃晃的大姑娘近在眼前,小东虚空走神心猿意马,一上桌就乱了方寸,全身紧张不听使唤,竟像筛糠一样哆嗦起来。 老林是过来人,见状大喝一声:“滚头渣,夹个啦?”真是一物降一物,这句家乡话就像老和尚的当头棒喝,立马止住了小东的生理反应,他按捺心猿恢复本色,这才把心思放回到了棋盘上。 只掠了一眼棋阵,小东就知道了大概,这个残棋红方运马是全局的关键,随即在心里摆出了多种变化。 其实这局残棋属于野路子,在高手眼里并不算深奥,小东思索片刻就慨然走马,然后马炮搭配不断长将黑方老将,间或还出个闲棋,静待对方入瓮。三姐妹公推大姐招娣出面行棋,双方你来我往拆解了二十余招,小东瞅准机会突施冷箭,一个抽将以炮换车,最终单马擒王,将黑方斩于马下。三姐妹红着脸收了棋盘,对小东已经五体投地。 是日宾主聊天甚欢,中午三姐妹杀鸡作食。席间老林与卢主任将小东叫到偏房一番询问,出来告诉老汉,小东中意老大招娣,王老汉闻言不由大喜。 原来三姐妹早就到了成熟待嫁的婚龄,可按照当地风俗,老大如不出嫁,下面的妹子谁也不便出阁。论相貌,老三盼睇眉眼俊俏年轻漂亮,可老大招娣最急于出嫁,年龄也最接近,小东虽蔫儿却不傻,会掂掇局面看风色,为坐实这段姻缘,他审时度势投其所好玩了点人情世故。当日又喝了一顿土酒,老汉酩酊大醉,宾主兴尽而别。 回到家后择了吉日,运输公司定了一辆崭新的钱江牌大货车开到黄岩,将新娘和嫁妆一起拉了回来,当天就在民政局办理了结婚证。婚礼设在了棋牌室,晚上灯火通明,室内贴了大红囍字挂了彩色气球一派喜气洋洋,各路棋友济济一堂,大家伙凑份子购置了一些生活用品当做结婚礼物,搪瓷缸子洗脸盆,热水暖瓶钢精锅,席上瓜子花生红枣香烟桂花糖兰花根,倒也琳琅满目。 小东战胜特级大师为全县争了光,又欣逢如此喜事,体委研究之后特批给小东20元作为特别体育经费。此外又准备了两件实物作为贺礼,除了一副精致象棋之外,还有一条印花床单。 老林亲自主持婚礼,他先拿起象棋赠予新人,郑重其事地说道:“这是革命的婚礼,也是友谊的婚礼,希望二位新人婚后互敬互爱相敬如宾,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说完又拿起床单调侃道:“这份贺礼也很有讲究,一条床单,千种风流万种恩爱,祝你们恩恩爱爱早生贵子。” 一番话引来满堂哄笑,新娘瞬间羞红了脸。再看小东,一个劲儿傻乐,人又开始间歇性哆嗦,还没喝交杯酒他已经找不着北了。婚礼结束后众人簇拥着新人又来到小东家,当夜闹洞房至三更,待到肴核既尽客人散去,两位新人这才洗盏更酌铺床就寝,是夜二人极尽恩爱,相与枕籍乎床单,不知东方之既白……![]()
就在小东结婚的第二年夏天,我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从此一直辗转在外地学习工作直至退休。几十年中也经常回乡探亲,但家事倥偬来去匆匆,既没见过也无暇问起小东,直到退休以后,才慢慢有了些闲情余暇。前年一次在发小家中吃饭,酒席上我想起小东随口问起,在座的一位学长恰巧知道,说小东还健在,就住在城南女儿家里,已经八十多岁了,人还很健朗。家乡的棋牌室今非昔比早就建成棋院高大阔气,但小东年纪大如今已不太去了,平时就在家中,黄发垂髫含饴弄孙,闲时也摆摆棋谱颐养天年。学长知道我业余时间喜欢舞文弄墨,也不多问,拿起电话一通联系,然后让我静候佳音。 晚上回到下榻酒店,不一会儿就收到了学长通过微信发来的小东手机号码。 得知小东的消息,就像在久违的酒宴座席上看到了贵客的名字,脑海里一下就浮起了那个眉眼耷拉的鲜活形象。我拿起手机正想拨过去,临机却又犯了迟疑,当年我也就是个半大孩子,小东应该不会记得我,而今时过境迁,跟他问些什么聊些什么呢?踌躇了半天,这个电话终究没打出去。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东,我也不用再查询采访释疑考证了,就信马由缰信笔写去,不需要再有什么顾忌。我也无意让小东知道,还有个不相干又怀旧的人,几十年来一直念兹在怀,至今还没有忘记他呢。 家乡有较真的朋友,在读完《棋王(上)》之后特意发信问我,这一切是不是真的?说实话近半个世纪的陈年往事,很多记忆既清晰又模糊,诸多场景描写连自己也难辨真假,说不定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嫌事大添油加醋抑或有之? 不过转念一想,是真是假是梦是幻其实并不重要,不管怎样写和写了什么,里面都寄托了我对家乡父老的眷念和期望。在我的心目中,小东是个好人,他凭手艺吃饭,懂规矩讲规则,一辈子不偷奸耍滑,不尔虞我诈,不偷鸡摸狗,不恃强凌弱,不违法乱纪,不为非作歹,不作奸犯科,不为虎作伥,不欺行霸市,不坑蒙拐骗……他只想老老实实地活着。 而今,经历了前半生的跌宕起伏,小东果真还健在,他还活着,真真切切心平如水云淡风轻地活着。图片取自网络
图文无涉,仅为示意
作者简介
应坚,1961年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1994年起供职于原鄞州电视台。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