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做心理咨询,精神分析还有什么用丨漫谈精神分析、创造力与神经症
精神分析会阻碍艺术家取得成就,还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厄内斯特·琼斯进行过探讨,这再次反映了精神分析对于创造力的不安与矛盾心理。
在为弗洛伊德撰写的传记中,他讨论了弗洛伊德对艺术的态度:“我们现在已经对许多优秀的艺术家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出了确定无疑的结论。当从事艺术创作的冲动是真实的,那么通过分析,艺术家就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因此其创作的能力会得以增强。但是,如果成为艺术家的愿望只是被神经症的或者无关紧要的动机所驱使,那么分析可以对这种状况有所澄清。”
对“神经症的”艺术冲动和“真实的”艺术冲动进行区分真的如此轻而易举吗?人们可能会大胆地对此表示怀疑。当然,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很多人几乎没有天赋,他们既艳羡那些艺术家,又徒劳地试图模仿他们。如果对这些人进行分析,他们可能会幡然醒悟,不再白费力气。正如弗洛伊德在写给一位记者的信中所说:“分析可能会让人无法继续进行艺术活动。然而,这并不是分析的错,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这件事,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只会对我们有所裨益。”
我们无疑会赞同这个观点,虽然弗洛伊德并未提及与此相反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或许也并不鲜见——另外有一些人,他们具有潜在的艺术天赋,但由于缺乏他人的认可或者总是遭受打击,他们始终未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这类人很可能和那些自命不凡却资质平平者一样为数众多。弗洛伊德接着写道:“另一方面,当艺术冲动比内在的阻抗更为强烈时,分析将增进而不是削弱人们取得艺术成就的能力。”
至少从两个层面来看,这是一个有趣的说法。在精神分析中,“阻抗”这个词一般是指患者对分析师的解释表现出抗拒。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原始的、通常是幼儿期的性冲动和攻击冲动。然而,弗洛伊德的评论似乎是在暗示,艺术冲动是自成一体的。他提到艺术冲动有时比内在的阻抗更为强烈,由此可见,他把艺术冲动与本能相提并论,或者至少他并未简单地把艺术冲动归结为幼儿期的性冲动或攻击冲动。但是,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弗洛伊德确信艺术作品是升华的产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艺术冲动必定源于本能。
一般认为,这些本能冲动起源于幼儿阶段,即难以在文明的成人生活中直接被表达的“前生殖期”冲动,其中包括口唇期、肛门期和性器期的冲动。在西方文明中,某种程度的升华是成为“正常人”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在上文中引用了安娜·弗洛伊德的观点。不过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艺术家必定不同寻常地过分重视幼儿期性欲,或者在获得“生殖力”或性成熟方面遭遇过某些挫折,否则他们为何需要这种特殊的、隐藏在艺术冲动背后的升华呢?
既然精神分析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摆脱幼儿期性欲,并将这些童年期的残留与统领一切的生殖冲动融合,从而获得满足,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何在接受成功的精神分析之后,艺术家们的艺术冲动不会被消解。奥托·费尼切尔明确地提出,这是因为病人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疗之后,会部分地放弃升华。“但是从量的角度来看,升华在削弱和调整神经症的本能方面不如充分的性满足更有效。”弗洛伊德的论述并未言明,为什么哪怕艺术家具有“真正的”艺术冲动,精神分析也会增进其取得艺术成就的能力。基于他和其他分析师所提出的理论依据,我们会认为这种能力将被削弱。
《文明及其缺憾》中的这段话进一步证实了弗洛伊德对于升华和艺术家创作的态度是自相矛盾的——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令人深思。他写道: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本人非常有创造力,而在41岁的时候,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对我来说,性兴奋已经没什么用处了。”看来,在随后42年的生命中,他都无法再享受性的愉悦,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尽管弗洛伊德对文学、雕塑和建筑都充满热情,但他却认为,从艺术创作或欣赏中获得的愉悦感远不及性高潮带来的快感。
其中当然隐含着这样的假设,即这种乐趣是“真实快感”的替代品或者一部分,而后者在性行为或者前戏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分析师总是把前戏作为对“前生殖期”冲动进行精神分析的资料库。正如我们经常观察到的那样,弗洛伊德对文明的看法本质上是负面的。他认为对于天性自由的人类来说,文明是一种必要但却不受欢迎的约束,会妨碍他们追求幸福,而不是为他们提供性欲之外的获得愉悦的其他途径。
此外,哪怕是获得有限的、并不充分的满足,即弗洛伊德所承认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科学家在解决问题或者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也是有限制条件的,而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些条件无疑是相当苛刻的。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成为那些为数极少的原创者,就能够从许多事物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在弗洛伊德的眼里,这无疑是一种升华。比如,对很多缺少创造天赋的人来说,从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年轻人通过流行音乐释放自己——无需精神分析学家加以肯定,我们就知道这显然带有一部分性的因素。当然,美满的性生活是人类获得幸福的重要源泉,但是,性就如同对国家的热爱一样,总是“没有止境的”,并且本书的主题之一就是,由于精神分析的影响,我们对性寄予了过高的期望。
------------kaisenxinli------------
好书推荐:天才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患有精神疾病,还是因为具有躁狂-抑郁气质、分裂型或强迫型人格?只有远离尘嚣耐受孤独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吗?创造是为了防御焦虑、抑郁或者分裂,还是为了满足全能幻想、表达攻击性或升华童年冲突?抑或是为了弥补缺憾、进行内在整合或抵抗无意义?
英国精神病学家斯托尔的开创性著作《创造的动力》将告诉你答案。本书从精分视角探究卡夫卡、梵高、莫扎特、罗素、爱因斯坦等天才的心灵结构、性格特点与精神疾病的内在联系,揭开创造力的真正起源和机制。
《创造的动力》是一部整合精神分析、文学、艺术、音乐和哲学的心理学杰作,不但可以帮你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还能帮你从心理视角理解社会万象、大众文化、主流观念以及人情人性。懂点文学、艺术和哲学,才能真正连接到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来访,走进来访的心灵深处。
【超级福利】41元买李孟潮×张沛超推荐好书《女人如何活出自我》,送199-799元心理好课
歌手张楚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作家麦卡勒斯说,心是孤独的猎手。关于孤独,我们一直有很深的误解,给孤独贴了不少负面标签。这也难怪,因为就连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流派,也是一直注重连接,对独处的积极价值重视不够。
有鉴于此,我们特邀心理学家张海音主讲“精神分析与孤独10讲”,带你重审过于强调联结的心理学传统,发现孤独的疗愈价值;教你学会享受独处,在独处中觉察内心的真实需求,发掘自己的创造潜力和审美本能,用第三只眼看世界,舒服地活在当下每一刻。
特惠299元×永久复听,欢迎戳“阅读原文”报名,在独处中走向人格成熟,像康德那样成为自己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