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如此羞耻丨如何疗愈语言暴力造成的创伤性羞耻感?

情感   2024-10-24 21:31   江苏  


01


“你有什么用?”
“除了哭你还会干嘛?”
“你像猪一样蠢。”


这样刺耳的讥讽在语言暴力的家庭中是稀松平常的,被实施家庭暴力的人,从小时候起就长期并反复地接受这种语言攻击。语言暴力与肢体虐待不同,语言虐待往往更加隐蔽,藏在丰衣足食和家庭和睦的表象之下,鲜少有人知道你经历了什么,甚至你自己都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严重的、可以摧毁你内心的暴力行为。


那些侮辱性词汇、嘲讽和轻蔑的语气、直接或间接的否定、故意的忽视和攻击弥散在幼年的记忆中,情节模糊,但羞耻感、自罪感、愧疚感和无价值感却如影随形。即便长大了,也会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激活,导致你退行到幼年时被父母嘲讽蔑视的痛苦状态。


一个孩子健康长大,不仅需要物质营养,还需要心理营养。孩子会自发寻求父母的关注、帮助和理解,但是,有心理问题的父母会对孩子正常的需求嗤之以鼻,忽视、嘲讽甚至暴怒。孩子会在这种拒绝中体会到自己的需要是令人羞愧的,从而选择退缩进入自己的世界里,陷入无助、孤独和绝望之中。


对一个身心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说,这种强烈的、痛苦的情绪是很难被消化的,而且在重复发生的语言暴力事件中,这种难以名状的痛苦情绪会不断累积,最终形成一种复杂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其症状有:强烈的羞耻感、恶性内在批判和社交焦虑等, 而想要从中逃脱是极其困难的。



02


羞耻感是经历长期语言暴力的受害者最常体验到的情绪。以前做的错事、尴尬的情境、失败的瞬间等,总是没有来由地在头脑中闪现,然后被一种强烈的羞愧、自责、丢脸的感觉击中、打垮,自尊被摧毁。


尽管长大以后,父母很可能不会再施暴,但是这种残忍的施暴方式已经内化成自我的一部分,自己被困其中,难以解脱。羞耻的核心与“自己没有价值,必被鄙视”的感受和想法有关。


儿童通常会在父母的爱、关心和肯定中逐渐确认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可爱的、是好的,但是,如果父母这面镜子给的反馈完全相反,儿童不会认为镜子有问题,只会扭曲自我认知: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没用的、失败的、无价值的,不仅会觉得自己惹人厌、丑陋、愚蠢或有致命缺陷,而且会对创伤性事件产生愧疚感、自罪感。


一直无法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会迫使孩子相信自己是有缺陷的。他会认为自己得不到肯定和尊重,不是因为自己犯了错误,而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个错误。从此,他在自己身上只能看到错误或缺陷,无法欣赏自己身上的优点。


羞耻感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一种痛苦感受,它让人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虚无感,进而会退缩,减少或切断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系。了抵御这种糟糕的体验,我们会发展出一系列策略,比如追求完美标准和自我价值。

因为小时候活在一个语言暴力的环境中,没有体验过自己是被理解和接纳的,因此我们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不得不严格地批判自我,试图做到完美,极力规避任何错误,以免遭到否定。


这里面的幻想是:如果自己足够漂亮、能干、聪明和完美,或许父母就会对自己慈爱和满意,就会爱自己。因此,早年的受虐经历会迫使孩子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超我融合,而超我是心理结构中扮演规则和权威,对自我进行监督和约束,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和内在要求的部分。这个部分形成以后,就会在心理层面持续地产生作用。



03


因为这种行为倾向,语言暴力的受害者会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些努力的成果反过来填补了“自己毫无价值”的空洞,抵御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无能感。而这进一步促使其加强了对完美标准和现实成就的依赖,甚至导致这种行为最终具有了强迫性,使其不停歇地自我批判、自我要求,很难获得满足。


并且,他们对自己的不足非常关注,这些不足的涉及面越来越广,以致其所做、所说、所思考、所想象或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批判,并且任何问题都会带来强烈的羞耻感。如此一来,超我会逐渐演变为彻底的、尖锐的、导致创伤的内在批判者,在受害者内部源源不断地生产羞耻感,当羞耻感积累过多的时候,则有可能陷入抑郁的深渊。


对施暴的父母而言,语言暴力没有什么稀奇,也不会觉得抱歉,因为没有健康的家庭作为参照,并且他的祖祖辈辈也都是这样爱孩子的。他自己很可能也在暴力的环境中长大:自己只是一个小孩子,经常无法保护自己,愤怒也无法指向外部世界,只能抑郁地承受这一切。


长大后成为父母,他不想待在受虐的、抑郁的感受里,就会把这种无力感投射出去,投射到依赖他的弱小的孩子身上——攻击孩子,既能投射自己讨厌的弱小感,又能体验到自己的权力和强大。于是,创伤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无意识地传递下去。



04


曾经的受害者,在有了孩子以后,却变成了施虐者,成为自己最讨厌的样子。那么,这种代际传递如何停止呢?


首先,我们应该觉察童年时被灌输的破坏性想法和思维,对“自己是没用的、失败的、无价值的、有致命缺陷”的观念保持警惕,并适当拉开距离。我们可以站在一个冷静的观察者的位置,去看看这些想法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它们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要求,这个结论是否客观。


其次,要学会选择更加现实、更有弹性、更健康的方式看待创伤事件和自己,减少对专横的内在批判者的认同,学着逐渐用一种自我支持的视角来取代它。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包容和认可自己,保护内心脆弱的部分。


最后,当羞耻感来袭,可以把他当作一个老朋友,允许自己体验这种糟糕的感觉,但同时也要清楚这仅仅是一种感受,会来也会走,而你才是自己的主人。


转载自公众号猴面包啊,作者猴面包。

------------kaisenxinli------------




【公开课文字稿】訾非:自恋水平的完美主义及强迫性人格障碍

高清视频×限时特价599元×永久回放,欢迎戳“阅读原文”报名。


訾非20多年强迫性人格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教你掌握目前最系统的强迫性人格诊断与治疗体系,理解人格成长性咨询四阶段,学会强迫性人格常见心理问题与障碍治疗,改善压力、焦虑、抑郁、成瘾、拖延等。


本课程既有东方禅宗与道家内观对躯体感受的重视,也有精神分析对人格的深度探索,同时沿着对症状关注→人格反思→文化反思的路径,对强迫性进行深入剖析,加上丰富的案例分析和答疑,对临床工作、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反思警醒作用,适用于国人特有的、不同于西方的强迫性人格心理疗愈。

好书推荐:《共情的力量:情商高的人,如何抚慰受伤的灵魂》。“如果早写这本书,我弟弟就不会死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乔拉米卡利力作!美国心理学会、脸书、樊登读书会、张德芬、杨澜、“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推荐:情商的核心就是共情!经营好关系的必读书,心理师入门必备手册。

阿德勒、李孟潮、刘丹等国内外心理大咖好书,12元免费包邮(偏远地区有运费):撑不下去了,心累,终于要放弃心理出版了


开森心理
世上最美好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