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基建狂魔」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真是良心工程!

文化   2024-12-03 18:05   北京  



本文5300字,阅读约需12分钟。





中国有一个外号叫“基建狂魔”,这是有历史传统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在位期间三十七年,他修建了许多著名的超级大工程,比如:秦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秦直道……

秦直道,可谓是两千年前的“中国高速公路”。它穿山跨谷,一路北行,连接咸阳与九原郡,是秦代最重要的国防工程


 秦直道遗迹。摄影 / 孙晨籍,中华遗产2010.07


九百多年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闰八月,杜甫从行在凤翔启程前往鄜县(陕西富县)省家。中,他与一只老虎狭路相逢。幸好杜甫向来长剑傍身,最终虎口脱险,保住性命。

杜甫沿着带有深深车辙的道路一路北行,最终抵达鄜县羌村。他将一路见闻所感写成长诗《北征》。诗中所经行的“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的那条路,正是秦直道。终其一生因大唐的“内忧”而颠沛流离的杜甫,沿着因大秦的“外患”而修建的秦直道归家,这或许就是中华文明的浪漫之处。



一南一北,修完灵渠修直道

嬴政吞并了六国后,北到燕冀、南到长江流域以南,都归入秦朝版图。但始皇帝要更大的“天下”。公元前219年,他派五十万大军南征岭南。


秦军分五路进攻南越,其中四路军队要分别翻越横浦关(今粤赣交界大庾岭山口的梅关)、湟溪关、萌渚岭和骑田岭的阳山关,这三关也成为岭南岭北之间最著名的三大关隘。设关口开“新道”,秦军雄心勃勃欲直捣岭南。但战争并不顺利。五岭的险峻地形使行军极度困难。粮草运输主要靠人背牲口驮。运粮队伍要翻山越岭,走上好些日子,除去自己的消耗,到达营地时,所运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了。

大庾岭又称“梅岭”,一是因为传说曾有长江流域的梅姓越人来此居住,更是因为岭上梅树众多。摄影 / 杨继红,中华遗产2010.07


补给不足、蛮人抵抗,再加上瘴气,让秦军泥足深陷,困在今天桂林一带。秦始皇焦急万分,亲自赶往南方,到今天湘江上游一带指挥战斗。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这样船队从巴蜀一带的粮仓出发,进入长江的支流湘江,再通过这条运河到达珠江的支流漓江,后勤物资就完全可以用水路送到战争前线。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数十万秦军和民工进行了艰苦的劳动。他们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到公元前214年,挖成了一条长36公里的灵渠。运输问题解决了,秦始皇下令向岭南增派援军。这一次,秦军取得完胜,控制了岭南,并在今桂林、广州和雷州半岛等地设置了三个郡。

横屏观看


 两千年前修建的灵渠仍然在发挥作用。供图/繁影


两年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命蒙恬组织全国的劳役和战俘,南起云阳,北至九原,修筑了一条一路北上长达1400余里的“直道”。这条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国家级交通大道,修筑只用了不到两年,可见秦政权超强的组织力量和高效的行政效率。


当年,秦始皇经常住在甘泉山上山高气爽的林光宫。从这里,直道北上子午岭,沿岭脊一路往北,直达九原郡。


子午岭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峰,支岭较多,地势险要,是延州(今陕西延安)、庆州(今甘肃庆阳)以及关中的屏障。两侧的河谷地带,当年水草丰盛,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主要通道,而位于岭脊的直道,对于山岭两侧的河谷大道——洛河河谷的延川道和马莲河河谷的马莲河道起着居高临下的扼控作用。西汉初年,匈奴右贤王入据河南地(今黄河以南河套一带),攻掠上郡(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河堡附近),未能沿延川道继续南下,就是因为畏惧直道的威慑。此外,延川道和马莲河道是两条平行的河谷道,它们之间的连接必须通过子午岭才能形成网络,直道则直接控制着子午岭山脉周围的交通网络。

横屏观看


▲ 秦直道起点遗址航拍图。摄影 / 成英文

直道虽是沿山脊和高地修成,但道路标准很高,有人甚至认为它堪称“中国高速公路之祖”。今天,在陕西富县张家湾乡后和尚原(院)至望火楼的一段直道遗迹,仍保存得相当完好。路基残宽均在30米至45米间,几个垭口宽度都在50米左右。约8公里的路程,不见一棵大树,只生长有20厘米高的茅草和艾蒿,可见路基夯实的力度。路基宽阔平坦,在上山处稍加整治,汽车即可通行。


秦直道由林光宫开始,就进到子午岭,修筑于山脊之上。陕北和陇东属于黄土梁峁沟壑区。子午岭山脊起伏变化较小,地形也相对平坦。这样选择线路,节省人力物力。司马迁简略记录了它的修筑方法:“堑山堙谷”。

堑山,即是在山体上直接挖土,以保证道路宽度和高度。这项工作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要精确计算出挖方的高度,衔接道路的前段与后段,还要保证道路坡度的高差,利于车辆上坡通行。堙谷,是在过低的路段填土,减少路面的坡度。

 子午岭上的秦直道遗迹。摄影/饶穆超

通常在两座山峰的谷底填埋大量土方,夯筑结实后形成水平的路面。同时,在道路内侧修建了平行的排水沟,便于排除积水。专家发现,秦直道路面使用了大量的石灰土,大大增加了路基的硬度。


秦直道如何“过河”呢?在陕西甘泉县的洛河上,发现了“圣马桥”引桥,至今保留着过河的桥墩。考古学家推测,秦直道经过引桥时,先围绕圣马桥墩台下坡,再转弯180度从上游过河。圣马桥墩台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交通环岛”。



直道之前专供皇帝巡游的驰道

其实,建秦直道之前,秦国已拥有发达的、通向全国的驰道系统。公元前220年,即秦统一全国后第二年,秦始皇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按汉初士人贾山的说法,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驰道的规制则是“道广五十步(相当于今天69米),三丈(相当于今天7米左右)而树”——路面宽69米,每隔7米栽种有树,这是何等气魄!路基用金属工具夯实,两侧还要形成宽缓的路坡。这大概就是中国最早的道路质量标准。历史学家白寿彝曾感慨:“驰道路线之长,宽度之阔,建筑之坚实侈丽,真是一个前古无匹的大工程。”只是,这样一条大好干道,一般人行走一定要特别留心。一是不得随意穿行——别在这儿过马路,二是非经特许不得行驰道中,因为驰道“中央三丈(中央7米宽的道路)”乃“天子道”。


 嬴政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从蜀地到滇池的道路,因路宽仅五尺,史称“五尺道”。这条窄道和秦始皇在全国兴修的宽阔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图为五尺道上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豆沙关。摄影 / 陈锦中华遗产2010.07

198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孝感地区博物馆等单位在云梦龙岗发掘了9座秦墓。其中6号墓出土了一批秦代竹简,即“龙岗秦简”。考古人员发现了其中有关驰道的“法律条文”,其中有这样的规定:有敢在驰道当中行走的人,将把他们一律流放。他们所骑的马匹以及用于在驰道上行走的乘车、轺车、牛、牛车、挽车,由县、道官府没收其车、马、牛。有(违法)在驰道中行走者,官吏未能察觉处置,罚相关机构的啬夫(领导人)。


有学者认为,驰道本是天子的专用道路,最早出现于庞大宫殿群中,为安全起见,有时驰道两侧还建有墙垣,“天子于中行,外人不见。”这叫甬道。皇帝在宫中和京城中的专用道路延伸到京城以外,最能说明一个问题:皇帝要走这条路出外巡游。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并在全国修建驰道。然后他频繁出巡远游,驰骋在自己一手规划的道路网上。图为秦驰道想象图。绘画 / 于继东

秦始皇是历史上少数几个热爱出游的皇帝之一。公元前220年宣布“治驰道”,公元前219年他便出巡东方大道,从咸阳东出函谷关,封泰山,东至胶东半岛东端的成山,登之罘(今山东烟台芝罘山),建琅琊台(今山东诸城海琅琊山上),渡淮水至衡山、南郡(位于今湖北荆州地区),由武关(位于今陕西丹凤县)归。一年之内,这条连络关中、齐鲁,南至湖湘,交通大半个中国的漫长驰道根本不可能完成。


事实上,始皇帝只是用驰道的标准,通过改建、扩建,把原来东方各国相互设防、宽窄不一的道路统一起来,而真正能达到驰道标准、像长安街一般宽广,具备天子道、不准行人擅走的车马大道,可能仅分布在京畿附近或大都市周边。但以统一标准来建筑全国道路网,这已是交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


 秦代交通网示意图。


由驰道连成的这张陆上交通网,从都城咸阳向四面八方展开,东北至燕(今河北省北部至辽宁一带),东至齐(今山东),东南至吴(今江浙一带)、楚(今湖北、湖南及安徽一带),这些路线大多采取最近的距离,很少迂回曲折。秦始皇在他近1/4的皇帝生涯里,都走在遍布全国的驰道网上,8次巡游各地,享受着自己版图之庞大、天下之广阔的成就感。这位始皇帝连死都选在驰道上。



直道与长城:帝国的“矛”与“盾”

那么,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地修秦直道?

平定了南方之后,匈奴人成了秦军最后一个对手,当秦军在南方奋战的时候,匈奴人越过了阴山脚下的黄河,直接威胁秦帝国的都城咸阳。公元前215年,大将军蒙恬挥师北上,击退匈奴,然后连接秦、赵、燕国的长城构筑新的北疆防线,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

修筑长城只是消极的防御手段。秦自战国时代起,便修筑边墙抵御匈奴。六王毕、四海一之后,秦始皇派蒙恬将匈奴赶出河南地,不仅将旧时的边墙连接起来,更将城墙延长并扩大规模,构成帝国坚实的北疆,成为帝国之盾。

横屏观看


 内蒙古固阳秦长城遗址。 供图 / 高晨翔

但是,秦时尚未有屯田制度,河南地在匈奴人离开后也成了无人之地,没有任何城镇甚至村庄。广袤高原上,长城沿线的守军犹如一个个孤岛一般,运送物资、递送情报成了最大问题。驰道沿地形修建,弯弯曲曲,不仅路途遥远,更由于地形千沟万壑而难以通行。此时,修建一条从关中到长城的快速通道来保障长城的正常运转,就成了重中之重。


历史学家李仲立等人通过考察发现,在今陕西吴起县境内,在一处叫营崾岘的地方,秦直道与长城交叉,形成“十字交叉”。从此处开始,秦直道与长城平行,向西北方延伸20公里,经营盘梁、南湾、箱子湾,到白硷出长城,继续向北。另外,秦直道沿线也有不少烽火台、兵站、哨卡、夯土护坡、排水沟的遗迹。秦直道配合长城的防御,加强了京畿关中和北方河套地区的交通联系。凭借这一通道,秦始皇的铁甲兵、粮食和军辎,可源源不断地北运,三天三夜可抵达阴山脚下。


升上高空,俯瞰秦直道,会发现笔直平坦的道路穿过黄土沟壑,恰似一只离弦之箭。摄影/莎萝蔓蛇


秦长城的一横,与秦直道的一竖,恰似秦军所持的盾与矛。在这副盾与矛之间,我们看到了秦始皇的野心和抱负。然而他却没能亲自看到宏大国家体系完全落成的那一天。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崩逝于沙丘行宫。


“轻百姓力”而筑成的直道,虽在秦朝没有发挥直接的作用,却成为后世抗击北方匈奴的捷径。正是有了这条秦直道,汉王朝大军才会像飞将军一样,突然出现在匈奴骑兵面前,让他们措手不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公元前127年,汉骠骑大将军卫青兵分几路,齐头并进,重创匈奴,收复了秦朝开拓的陇西、上郡北部等地,还收复了河南地和九原郡故地。直道的价值达到辉煌。在北部疆域的全胜基础上,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又出陇西攻击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人,此后几十年里,汉廷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等河西五郡,历史上第一次将河西走廊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疆土之内。


横屏观看


▲ 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供图 / 王超

唐朝,突厥频繁南侵关中。唐太宗时期,突厥一次进犯,十万铁骑直达渭河岸边,兵锋威逼都城长安。后来唐王朝转守为攻,从直道北驰,再夺河南地,设置东、中、西三个受降城控制阴山防线,直道联系北边诸军要镇的作用仍显而易见。如果长城是一面盾,直道就是一杆长矛,如果长城是一张弓,那么直道就是一支利箭。在中国统治中心居于西部关中地区的近千年间,秦直道瞄准随时敢于入侵的匈奴,保卫北部边疆。


在浩瀚的战役中,秦直道是否起到了作用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在此后的两千年间,秦直道上走过北征的杜甫;走过从关中向甘肃运棉花的商队,走过从石门关向爷台山运粮的八路军。秦直道与秦长城共同守卫了生生不息的文明之火,赓续了完整而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


横屏观看


陕西旬邑县石门关,秦直道由此经过。摄影/ 成英文

从修凿连通秦与蜀的巴蜀栈道,到开辟打通岭南的岭南新道;从修筑直抵北疆的军事要道直道,到铺设遍布全国的驰道网,秦人从崛起到建立起中华第一个统一的帝国,边辟路,边挺进;道路所及,势力所据。秦帝国的交通网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通六国旧地而濒临东海,东北到碣石,北到九原,西北到陇西,南到湖北云梦而及于岭南,西南到巴蜀而远及云贵高原,形成了一个“四方辐辏,并至而会”的交通系统。

以后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对道路交通不断拓展密织,也有毁弃和断废,但单从道路的布局、走向及其基本形制来看,历代王朝的交通都没有脱离秦帝国所奠定的基本道路交通格局,正是在继承它的基础上扩展开来。





[ 参考资料 ] 


《中华遗产》2024年11期
《秦直道:两千年前的高速公路》撰文/徐粟影
《中华遗产》2010年07期

《秦国道:一网筑天下》,撰文/宋燕 刘言 摄影/谢谦 等






▲ 点击下单


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

CHINESE HERITAGE

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

更多精彩视频

「一带一路」沿线的宝藏县域,你了解多少?

2024-11-25

野猪出没:躺平的高配猛兽,被低估的「二师兄」

2024-12-02

300年前这座万园之园正式扩建,除了火烧圆明园的屈辱史,还有「罪与罚」的日常!

2024-11-21

与「听泉赏宝」撞脸的小怪兽,起源战国,却是一个日本学者命名的!

2024-11-26







大遗产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旗下品牌《中华遗产》,再现古典中国之美,传统文化内容生产者,生活美学方案提供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