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能「打」的城市,传承千百年的精气神!

文化   2024-12-20 11:30   北京  



2024年5月,“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卢汉市的阿梅吉诺公园广场举办。刚柔并济的太极、悠扬婉转的民乐、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观众纷纷驻足观看,掌声欢呼声不断。阿根廷武术俱乐部协会的会员们带来了中国武术表演,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让观众大饱眼福。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图源:中国侨网,2024年5月16日,作者/吴侃 

卢汉市市长Leonardo Boto表示,虽然阿中相距2万多公里,但两国民众的友谊跨越千山万水,此次活动,武术、舞龙、舞狮等表演都很精彩,也让更多当地民众了解中华文化。他期待卢汉市与中国城市结好。

2024年11月2日,《中国台州市和阿根廷卢汉市关于文化和旅游合作的备忘录》在台州市签署。双方共同致力于增进两地人民之间的文化认同,推动两地文旅合作与发展。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台州不仅有温柔的美景、美食,还有硬气的武术、舞术。要说谁是浙江最能“打”的城市,台州人绝对算之一。打战、打拳、打擂台、打篮球比赛……

全国130个拳种,台州就有40多个

武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全国目前有130左右个拳种,台州就有40多个。在台州,武术之风比较浓厚且有传承的主要在天台、黄岩、临海三地。
天台:易筋经、皇都南拳、灵溪奚家拳

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都创于天台山。天台山易筋经是国家级非遗。《易筋经》为明代天台山紫凝道人宗衡撰写。他在道教南宗内丹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长期苦修,于天启四年(1624)撰写出《易筋经》。它原系道家导引之术,后成为民间传统健身功法的经典,流传各地。

横屏观看

▲ 天台宗的发祥地、始建于隋代的国清寺。摄影/王哲人

皇都南拳起源于元代。为抗击元寇,皇都村陈庚将所学南拳授给村民,并融入天台当地的拳术,形成皇都南拳。明朝初年,皇都村出现了“家家习武、人人会武”的景象。后来代有传承。皇都南拳民间又称“狮子拳”,它将舞狮子、狮子盘洞等融入拳术中,并配以锣鼓伴奏,逐渐发展成一项传统体育健身项目、民间艺术表演项目,是省级非遗。

灵溪奚家拳是天台县灵溪村奚诚甫(1894-1964)在民间拳术基础上整理总结而成。灵溪村由于地处偏僻山区,土匪经常侵扰,灵溪村民保卫家园,习武之风颇盛。灵溪村人奚诚甫自幼学武,师从邻村的王荣根等拳师,拳艺出众,人称“小荣根”。1931年,他在南京全国“国术国考”大会比赛中荣获第三名,名扬华东。灵溪奚家拳集南北方拳术的优点,套路舒展端正,动作简洁,还汲取天台民间的拳术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形成自己的风格。

黄岩:新前武术、南太极拳

黄岩1996年就被国家体育总司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传统武术游艺与全民健身在不断传承与发展,新前武术、南太极拳、院桥狮舞、坦头南拳等广为流传。

新前武术始于清乾隆年间,当时有一位武艺高超的游方和尚来到新前,觉得新前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于是定居于七里村,设帐授徒,从此武术在新前代代相传。晚清时期,新前的七老本、仁标和尚和方荣等武术名家在方圆百里享有声誉。方荣的徒弟,被誉为“江南武林宿将”的李元善是颇有影响的浙江民间武术大师,台州南拳的传人。1984年,他以八十高龄参加全国武术观摩表演赛,他的一套独特拳术——黄岩南拳被录成图像并被国家收藏。

 新前七里村,老少练武成风。供图 / 黄岩文广旅体局

南太极拳以技击为核心,利用当地生产劳动中的“锁、箍、绞、憋”等创设独特技法。整套拳重心低,步伐稳健,动作工整,手法多变,利于短打。南太极拳还有“拳打卧牛之地”的特色,只要2米见方之地,就可练拳南太极拳还汲取了台州地区古老导引术,讲究以意领气,气随意行。

让很人想不到的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首金得主黄雨婷,是台州黄岩人。获冠后,她的另一身份也冲上热搜。有网友发帖称,原来五年前的“阿条姐”是青少年武术冠军。

▲ 黄岩姑娘、奥运冠军黄雨婷。视频画面来源:望潮

2016年,父母送她加入台州市武术协会少林分会,师从穆宗堂屠灵斌师傅学习少林功夫刀枪剑棍拳术,基本功扎实……学会很多种武术套路,多次参加台州国际武术节获得多枚金牌,经常上台表演,为日后气步枪比赛获奖打下良好的体格基础。她入选黄岩少体校射击步枪队后,边学武术,边练枪术。

临海:缩山拳、戚家军鸳鸯阵、台州黑虎拳

台州的临海市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临海非遗名录中,传统体育与竞技类包括缩山拳、戚家军鸳鸯阵、台州黑虎拳。缩山拳是浙江南拳的代表性拳种,也是台州历史上唯一本地原创拳;台州黑虎拳则是比较重要的武术流派之一。


缩山拳:台州历史上唯一本地原创拳

台州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是名副其实的“山海之地”。长期的海上舟船生活和山间丘陵耕作狩猎,使台州百姓形成身手灵活、反应敏捷的体格特征,也使在台州发展起来的武术具有迅疾紧凑的特点。
自南宋末年开始到元明两朝,台州屡遭战事,社会动荡,又常有山贼倭匪滋扰,百姓深受其害,纷纷习武以求自保。于是民间武馆迅速壮大,逐渐成为坊间传统。一些具有当地环境特色,符合民众生活特点的拳术由此应运而生,其中有一名为“缩山拳”的独特拳术流传开来。
横屏观看

▲ 山的硬气,造就了尚武的台州人。摄影 / 金煜

缩山拳,浙江四大古老拳种之一,“缩大山之力聚于拳掌而发之”,出劲刚猛,是一种威力极强的进攻型拳法。其重心低、步伐稳、以身带手、连续发劲的打法,与台州多山多水田埂狭小的地理环境相适应。

相传,缩山拳诞生于方国珍之手。方国珍,黄岩洋屿人,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元至正八年(1348))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方国珍的命运。当时朝廷在追捕一个名叫蔡乱头的黄岩人,方国珍一个陈姓仇家趁机报复,诬陷他与蔡乱头勾结反抗朝廷。方国珍一怒之下就把仇家给杀了。陈家人要求官府严惩凶手,方国珍以钱贿赂失败,在官兵捉捕他时,他用门杆将好几个官兵打死在堂下。

方国珍雕像。

眼见无端惹上祸事,官府又昏庸行事,方国珍深知天下即将纷争,想要讨回公道只怕渺茫。一些平日里被官府压迫的邻里听闻,纷纷前来投靠。此后逐渐有民众聚集,竟累至十余万人。如今台州还有“洋屿青,出海精”的谣谚,“洋屿”即洋屿山,“海精”则是指方国珍。

方国珍“落海为寇”后,劫掠漕运粮,控制海道。朝廷命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水师围捕方国珍,却被方国珍俘虏了。元顺帝无奈,只好授方国珍庆元定海尉。方国珍领了官衔后返回台州,非但没有解散士兵,反而聚集更大兵力,成为第一支实力强劲的民间反元势力。

横屏观看

▲ 海的辽阔,造就了务实的台州人。摄影 / 蔡艳芳

方国珍兄弟称霸浙东沿海长达四十余年,辖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宁波、舟山、台州和温州。他颇具军事才能,早年在台州起义时,就根据“山海之地”的特点,琢磨出一套退可守山、进可攻海的作战技术。后为提高单兵作战能力,总结并创编了缩山拳。缩山拳要求练拳先练胆,以快捷短打为主,讲究实用性,非常适合近身战斗。


缩山拳在戚家军抗倭中的运用

随着明王朝的建立,社会趋向稳定,战乱逐渐平息,方国珍也被招安了,他的军队一部分收编入明军,另一部分被解散遣回乡里,当时军中以台州籍士兵居多,因此缩山拳也被带到台州民间

明朝中后期,朝廷派戚继光到浙江任宁绍台参将,抗击倭寇,在台州及附近的金华、义乌等地招募士兵,尤其注重招募那些“练过拳脚”的人。不少熟练缩山拳的台州人都应征加入这支军队。

台州桃渚古城是戚家军抗倭的前线战场。摄影 / 林敏

嘉靖三十四年(1555),27岁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负责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他获得朝廷的许可,在绍兴征召了三千子弟,自主编练新军。

由于戚继光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这支新戚家军很快就具备了战斗力。嘉靖四十年(1561),新戚家军迎来一场真正的硬仗。当时有数千倭寇入侵浙江,分别于宁海、新河登陆,规模空前。戚继光兵分两路,一部奔袭宁海,一部驰援新河,当即取得大胜。

 台州府城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摄影 / 徐夏阳

而桃渚所传来的情报显示,倭寇不过是在声东击西,其主要目标仍是台州府城。于是,戚继光连夜急行军至府城,在离城五里外的花街与倭寇遭遇。尽管已是疲惫之师,但戚家军毫无惧意,个个奋勇杀敌。此一战,戚家军以阵亡三人的代价,换得歼敌千余,解救百姓五千余人的惊人战绩。随后一个月内,戚继光转战浙东,以飙飞电举之势追击倭贼,九战九捷,浙江局势从此大定。

戚继光在台州期间,撰写了军事著作《纪效新书》。其中对武术器械的实战性进行重新定义,并结合地理环境,综合多种拳术,编排了一套实用性非常强的拳法。


民技与非遗:新的继承和传扬

随着冷兵作战时代逐渐远去,缩山拳成为民间武术而留存下来。传统武术整体上亦发生变化,开始将习练重心由如何加强攻击性转变为注重提升个人思想和内心的修为,并逐渐把对道家及易学思想的探索和思考运用到修习中。

 从战需到民技,缩山拳逐渐形成完整的拳术系列。

缩山拳在这种大趋势下,完成从战需到民技的质变,并且经过历代拳师的探索与努力,变得更加丰富、稳定,形成一套完整的拳术系列。
1929年,在杭州召开的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上,缩山拳重露锋芒。此次大会由中央国术馆发起,汇集当时全国各地各门派及国术馆的武术精英,是中国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一场全国性武术精英赛事。47岁的拳师章选青在会上表演了缩山拳,演练完毕后,水泥擂台上竟留下一个个脚印,全场观众无不愕然,许久才回过神来,一时掌声雷动。此后,由于时代发展和历史原因,缩山拳和其他传统武术一样,日渐式微,甚至濒临失传。
 缩山拳传承人马曙明。

台州著名武术家、缩山拳传承人马曙明从少年时期就跟随武术名家陈仕华练习缩山拳,那时候陈仕华虽年事已高,但演练起缩山拳仍十分利落有劲。陈仕华少年时曾跟随朱琪昌学习缩山拳及器械,后在宁波国术馆担任教练。朱琪昌,临海人,擅长缩山拳,登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武举,次年又获壬辰科武殿试卞赓榜三甲第五十一名,赐同武进士出身,授蓝翎侍卫。

马曙明说,缩山拳在当时还保存着十几套派生拳法及器械技法,但都散落在民间,陈仕华先生也只是熟悉拳经要诀,未能全数习练。当时陈仕华先生叮嘱,将来一定要将这十几套拳械收集汇总,整理成册,千万不能让传承了几百年的缩山拳流失。

 缩山拳表演。

近年来,缩山拳被重新发掘出来,先后被临海市人民政府、台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为非遗项目,并成立了缩山拳社,被上海体育学院列为训练基地,同时在哲商小学等七所中小学校开设缩山拳班,这些都为缩山拳的保护和传扬奠定坚实基础。

台州黑虎拳:我国三大黑虎拳种之一

台州黑虎拳是我国三大黑虎拳种之一(另为四川黑虎拳、甘肃黑虎拳)。它是模仿虎的勇猛姿态,结合南拳的发劲短打,以拳爪、走膝为进攻手段,并吸收擒拿折骨技法而成。台州黑虎拳较好地传承了缩山拳以及戚继光三十二式长拳的优点,沉稳坚固,臂坚腰实,击打猛烈,发劲短暴,气势威猛,适合在平原、山丘和船上演练,符合台州地理特点和作战条件。太平天国时期,曾盛行于忠王李秀成部队。清代后期和民国期间,传播扩散至浙闽各地。

20世纪80年代,黑虎拳尚流传于台州、温州、金华、杭州等地。目前,临海的台州黑虎拳传承人是覃宇德,他是缩山拳传承人马曙明的学生,拜师练习黑虎拳。


 覃宇德表演黑虎拳。

武术有“南拳北腿”的说法,台州民风淳朴,以前拜师学拳,师父总是要求扎三年马步,称作三年桩。黑虎拳也非常强调马步,要“稳如泰山”,不论上半身怎么活动,下半身都要五趾抓地,两肩向下沉,胛骨微向前合,下巴向内收,令颈子直挺,胸口微向内缩,使胸、背、肩、肘等部位的劲力聚集在一起,再加上气沉丹田,令腹肌也跟着收紧,于是全身上下的劲力自然集合在一起。在实战时以腰为发力中心,把全身劲力由腿至腰,腰至手地有先后次序运用出来。在练拳时,还要透过运气鼓劲,以声催力,使肌肉隆起,同时也喝出声音来增加气势。


民俗:舞狮与武狮的完美结合

在当年戚继光抗倭指挥地——台州府城兴善门外的瓮城里,围了一圈又一圈的观众。眼前是一张八仙桌叠出的宝塔,有五层高,最上层的桌子四脚朝天,桌腿用钢丝联结了起来。一位黄衣艺人由地面凌空跃上,光着脚,一层一层地跳上高桌。倒放的桌肚子里也有一个人,他上半身仰卧,一腿弯曲,另一腿朝天。刚飞身而上的人手抓着两个桌脚,以另一人的朝天腿为支点,翻身倒立,这招叫“独脚插蜡烛”。

虽然每张道具桌子下都有人牢牢把持,但毕竟有五层之高,晃动不可避免。顶层的表演让人屏息凝神,而桌子每一次轻微晃身,都能让观众的紧张加剧一分。直到表演倒插蜡烛的演员平安下桌,迟滞的叫好声才如惊雷般爆发。

横屏观看

黄沙狮子表演。供图 / 台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但好戏还没结束,黄衣艺人继续表演了在桌脚上倒立、站桩,从一个桌脚闪转腾挪到对角线的桌脚等几个招式。而最后一个动作,才是惊险无比——一人仰面朝天,四肢向后撑在四个桌脚之上,这本已是十分耗费体力的高难度动作了,更绝的是,黄衣艺人手撑他的双膝,头顶他的腹部,翻身做了个倒立,是为“仰天竖”。因为不是在平地上,二人必须动作谨慎,精准控制每一寸肌肉,才能互相借力,默契配合。短短十几秒钟,观众脸上已经换过疑、惊、奇、悦好几种表情了。

这就是“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的黄沙上桌狮子。

全国舞狮流派众多,若按表演动作的特点来看,可粗略分为文狮和武狮。华南及南洋流行的南狮主要进行文狮表演,在平地上舞嬉翻滚、左右逢源,更讲究细节,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出狮子的搔痒、摆尾、舔毛等动作,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强调与观众互动。

▲ 黄沙狮子“叠罗汉”。供图 / 台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而台州临海的黄沙狮子擅演武狮,通常会在正式开场之前进行一段武术表演,这个环节叫“扫场”。耍拳、弄棒、对打、多人厮杀或刀枪剑戟,各尽其能,先把表演的场子热起来。这也是黄沙狮子最大的特点——舞武结合。

相传北宋年间,临海黄沙洋(今白水洋镇)下洋岙村有个叫杨显枪的拳师,自幼爱好习武,到各地学武访友后练得十八般武艺。他学艺出师后,一心想报效国家,便投入杨家将麾下,很快精通了杨家枪法。谁知,杨家将为朝中奸臣陷害而全军覆没,杨显枪侥幸逃脱回乡。他见家乡破败,便开设了一间武馆,招募身强体壮的青年习武健身,传说这家武馆不设大门,师徒平日进出需飞檐走壁,攀窗而入。

▲ 国家级非遗黄沙狮。供图 / 台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杨显枪在教授武艺的同时,想着为枯燥的习武生活增添些许趣味,也寻思着如何为武馆开源节流,于是他想起自己学过的舞狮表演。杨显枪既是狂热的武术爱好者,自然想把武术与舞狮结合起来。他把村里常见的八仙桌堆叠成宝塔状,最多能达九层,让狮子上桌,跃行其间表演翻滚、倒立、跳跃、抢球等一系列技巧,自下往上看,狮子如腾云驾雾,直入云天。杨显枪带着他的舞狮队一边闯荡江湖,继续切磋武艺;一边进行舞狮表演,逐渐闯出名气,带动了黄沙洋一带的舞狮风尚。


竞技体育:从“鸳鸯阵”到篮球队

古有抗倭英雄戚继光“九战九捷”,今有回浦男篮“两年七次”全国冠军。竞技体育是台州将山文化与海精神融于一体的最佳诠释。新时代的台州少年拥有“狮子”一样技高一筹的本领,他们热血勇猛,活力肆意,将赛场当作战场,永不服输,拼尽全力。

2024年11月7日,台州临海市回浦中学以88:86战胜南京市第九中学,再次夺得第20届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高中男子组)总冠军,台州又一次沸腾了!这是回浦中学两年内第七次捧起全国冠军奖杯!

第20届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决赛。图源中国蓝国际

回浦少年自称“戚家军”,“百折不回”的团队精神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制胜法宝。在距离学校5公里外,戚继光当年就是在这里创造了“鸳鸯阵”。“鸳鸯阵”共12人,讲究灵活变化、攻守兼备,正是一支12人篮球队的标准配置。

1989年,球队首次夺得台州地区冠军。在之后的三十六载沉浮中,回浦男篮无数次跌倒爬起,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都毫不动摇脚下的坚定,因为“全国总冠军”永远是他们心中唯一的目标。2017年,凭借“百折不回”的势气,回浦男篮击败北京四中获得全国总冠军。

古往今来,竞技体育都是残酷的,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想做中国校园篮球的“常胜将军”谈何容易。回浦高中篮球队重振旗鼓,引进更专业的教练、更科学的梯队建设,将“百折不回”的精神驻扎心底。

横屏观看

▲ 回浦篮球队“百折不回”的团队精神。图源体坛报

2023年5月,这所百年名校迎来又一里程碑。74:73!加时赛1分险胜!对面是强劲对手清华附中队,回浦中学实现惊天逆转,在最后时刻抱回2022—2023赛季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冠军。篮球将士载誉归来,千年台州府城以花车巡游的最高礼遇,将少年们重回巅峰的事迹传遍大街小巷。

台州素以历史文教深厚享誉江南。回浦中学的体育传统可追溯至民国时期,早在20世纪30年代,校篮球队就获过省冠军,让小城居民深以为豪。几十年过往,回浦篮球与整座城市休戚与共,精神力量的感召,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团队,还是一座城市都意义重大。

横屏观看
‍‍‍
回浦中学男篮夺冠后全城花车巡游。图源体坛报

易经筋、南拳、南太极拳、缩山拳、黑虎拳、戚家军、黄沙舞狮、回浦中学篮球双冠军……台州人的“尚武”与“竞技”,是一股传承了千百年的“精气神”。

这股精气神,光绪年榜眼喻长霖在《台州府志·风俗略》中用几个“劲”字概括了台州各地人的性格:天台“劲健”,仙居“噪劲”,临海“挚劲”,宁海“刚劲”,肯定了台州民间“刚劲勤俭之美质”。台州商报社原总编辑过亚林则分6个方面总结了台州人的性格:气节上的“刚劲”;行为上的“闯劲”;时空上的“韧劲”;市场表现的“钻劲”;信念方面的“犟劲”;作风表现为“干劲”。这股“劲”,首先意味着刚硬,是与力量天然相连,是不畏艰难的坚持;其次,是一种奋斗的品质,独立的底蕴,呈现出自下而上的、生机勃勃的绚烂光彩。

台州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桥。摄影/赵永清

“带劲”的台州人,其性格的养成,得益于地理。台州,群山褶皱中,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空间。山里的人恣意、豁达,山里的生活也不拘一格。正如黄沙洋的“狮子”舞在层峦叠嶂之中。山是稳定的,也是自成屏障的。有了阻隔,时间似乎流淌得格外缓慢,文化景观也变化甚微。但山因形走势,人因变则通,走出了大山的人与事,依然会有山的坚韧,藏在千仞立壁中。

相信随着台州市与卢汉市进一步交流,台州关于山的故事、人的精神,会走出更远的地方,被更多的人知道。

策划、编辑:林少波、鞠晨忱

图文来源与参考:《中华遗产·台州》《风物中国志·临海》

供图:台州市文旅局、马曙明




点击《中华遗产·台州专辑》,阅读更多~



——更多台州好文推荐——

台州极简史:一座城,2000年,100人

2024-06-18

黑珍珠餐厅、米其林餐厅,为何都直指浙江这座90%的人都会读错的城市?

2024-05-11

不用去台湾,不用去加州,台州就有一条「1号公路」!

2023-08-17

拥有三个5A景区,浙江最被低估的山海之城,是时候去看看了!

2024-01-25




点个在看为台州加油



大遗产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旗下品牌《中华遗产》,再现古典中国之美,传统文化内容生产者,生活美学方案提供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