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的宝藏县域,你了解多少?

文化   2024-11-25 11:30   北京  
▲  一带一路,大美中国。供图 / 食光密语

本文66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两千多年前,驼铃阵阵,张骞率领使团,手持符节,踏上危险重重又令人向往的西域,开启了“凿空之旅”;一千五百年后,波浪滔滔,郑和率领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七下西洋,造就中国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2013年,习近平主席开创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十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所获成果不断造福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沿线宝藏县域。供图 / 图虫创意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从其开拓到继续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

作为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一带一路”带动了沿线各县的设置和发展,而沿线的县域对“一带一路”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传承中,各县留下了古代东西交流互鉴、交往交融的宝贵财富与文化基因。本次选取了霍尔果斯、敦煌、永宁、合浦、徐闻、晋江等六个宝藏县域代表,让我们一起沿着它们的历史足迹,看看它们与“一带一路”是如何共生、共荣的。


新疆 · 霍尔果斯

-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放到一座小城,霍尔果斯。它坐落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边境上,县名的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这里水草丰美,自古就是游牧部落的天选栖息地。

霍尔果斯最早出现在中原人的视野里,大概要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建元三年(前138),为了反击汉朝的强敌匈奴,武帝打算找到匈奴的世仇大月氏,与他们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雕塑。供图 / 班博
使者张骞一路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大月氏。没想到的是,大月氏在匈奴和乌孙的连续打击下,已经搬迁到阿姆河附近居住。他们早已没了报仇的想法。而乌孙首领则带着部族民众搬迁到伊犁河流域生活。霍尔果斯就在乌孙的统治之下。虽然,当时它还没有获得这个名称。
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使团找到乌孙,建议乌孙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当时乌孙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未答应张骞的与汉结盟的要求,但派出数十名使节跟随张骞,在见识到西汉的强盛后,双方达成一致,并实现互贸互通。位于交通要冲的霍尔果斯,就此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
西域都护府。

枝头回黄转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朝设立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霍尔果斯为西域都护府辖地。随后东汉、两晋南北朝时期,霍尔果斯一直承接着往来的商旅,见证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西域的宝石、香料、毛皮等珍贵物品的交流互通。

唐朝初年,玄奘西行取经,也曾途经此处。后来,唐朝征服西域,设置“安西四镇”,霍尔果斯顺势成为丝路新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宋元时期,这里逐渐发展成为联系中亚各地的重要商贸集散地。在商品交易的同时,不同文明与宗教信仰交汇碰撞,音乐、建筑、艺术等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深度交流,霍尔果斯成了多元文明的融合之地。

横屏观看

▲ 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商贸中心。供图 / 健忘的行摄世界

到了清朝,霍尔果斯地处中俄两国商路,当时称为“尼堪卡”。新中国成立后,尼堪卡正式改称霍尔果斯口岸,霍尔果斯的发展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更上层楼。1983年,霍尔果斯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2006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获批建设,成为中国首个跨境合作区。2014年,霍尔果斯设市。

霍尔果斯不仅承载着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更描绘着中国与中亚、欧洲经贸往来的美好愿景。它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


甘肃 · 敦煌

-

“每个中国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敦煌。”敦煌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和文化殿堂,令人向往。回望千年,这里不仅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更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见证者。

“敦煌”首次出现在历史记录中,是在《史记·大宛列传》,这里曾是大月氏人的故地:“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

▲ 敦煌鸣沙山。供图 / 祝海鹰

随着汉朝与匈奴的势力角逐,敦煌进入中原视野,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各国的咽喉要道。汉匈之战以匈奴远遁终结,于是在元鼎六年(前111),汉朝政府设置了敦煌郡。此时,采用的是“郡县”两级的行政区划。这是敦煌首次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也是它成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开端。

汉宣帝时期,敦煌还曾见证过一幕动人的历史现场。当时,年届七十与乌孙和亲的公主刘解忧不甘心身葬异国他乡,上书汉朝天子祈求回归故土。汉宣帝允准了她的请求,于是,解忧公主马不停蹄地奔向日思夜想的长安。从乌孙所在的伊犁河流域,踏过山川,路过戈壁,终于风尘仆仆地进入玉门关,来到敦煌郡的驻地,这才算是真正叩开回国的大门。故乡这边,敦煌郡守携境内官员隆重接待了回国的公主,久违又熟悉的乡音回荡在耳边。哪怕千年之后,我们都可以想见解忧公主当时激荡的心情。

▲ 敦煌七彩丹霞。供图 otoph

此后,中原与西域乃至欧亚各国的交流络绎不绝,敦煌就是出入的“国门”。东汉末年在郡之上新增“州”一级行政区划,类似于如今的“省”,两晋沿袭这一政策,于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就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与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设一州,取名沙州。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这是因敦煌境内的“鸣沙山”得名。这一时期,敦煌也迎来它“政治生涯”的巅峰,隆安四年(400),李暠建立西凉政权,都城便选在敦煌。值得一提的是,莫高窟的开凿也在此时。敦煌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迎来“高光时刻”。

北魏正光四年(523),北方边镇爆发“六镇起义”,孝明帝下诏改镇为州,敦煌因盛产美瓜而名为“瓜州”(一度易名为“义州”),现在的敦煌市也在其辖区内。

▲ 敦煌月牙泉景区。供图 / 博博841

隋唐时期,敦煌迎来鼎盛时代。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平定西域,灭亡了高昌,打击了西突厥势力,丝绸之路变得空前繁荣,敦煌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这里不仅是“东西商贾,代马商胡”的商贸中心,更是文化艺术的高地。

随后,唐朝设立二十四都督府,敦煌从郡升级成为都督府,负责管理西域事务。辽宋金时期,敦煌先后被西夏、回鹘等政权统治,蒙古灭西夏后,至元十四年(1277)恢复称沙州。敦煌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继续承担着沟通中西的重任。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就在其游记中记载了这里的繁华景象。

▲ 敦煌莫高窟。供图 / HiTecherZ

就像日到中天终要西沉,繁荣的敦煌亦是如此。嘉靖七年(1528),明朝关闭嘉峪关,沙州、瓜州均归于沉寂。敦煌重新被世人瞩目,是在1900年。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藏经洞发现了包括佛经、文书、绘画等艺术价值极高的“敦煌遗书”,为此形成近代的“敦煌学”。新中国成立后, 敦煌成为县级市。

时至今日,莫高窟的艺术瑰宝、鸣沙山的驼铃声声以及敦煌学,依然吸引全世界的游客蜂拥而至。敦煌的故事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融的见证。


宁夏 · 永宁

-
在宁夏平原的腹地,黄河与贺兰山的怀抱之间,有一片沃野千里的土地——永宁。这里沟渠纵横,林木葱郁,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作为银川的“南大门”,永宁不仅是一座农业重镇,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春秋战国时期的永宁一带是北狄、西戎等游牧部落的势力范围,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秦汉之际,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原文明向北方的扩张。秦昭襄王时,宣太后设计灭义渠,将这一带设置为北地郡,是秦统一天下所置三十六郡之一。汉朝时,永宁分属北地郡的灵州、灵武两县。西晋时期,永宁地区再归胡土。直到南北朝时期,北周又在此设怀远郡,永宁地区分属怀远县。

横屏观看


 贺兰山拜寺口双塔雪后美景。供图 / 旅拍导游彭兴隆

隋朝增设弘静县,现在的永宁又分别隶属于弘静、灵武、怀远三县,唐朝沿袭隋朝的设置,没有大的改动。随后北宋时期,永宁地区成为西夏的领地。公元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西夏被归为“宁夏府路”,即“西夏地区安宁”的意思,这是“宁夏”行省名的初次登场。当然,永宁地区还是隶属于宁夏府路。

明朝建立后,将宁夏府路改为“宁夏卫”,清朝又重新改为宁夏府。宁夏府下辖四个县,永宁就分属当时的宁夏、宁朔两县。民国三十年(1941),宁夏和宁朔县分出十四个乡,增设永宁县。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番改动,永宁终于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管辖。

▲ 永宁县回乡园风景区建筑。供图 / 喜之狼

永宁最引人注目的历史遗存,当属贺兰山下的岩画。这些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岩画,记录了从先秦到隋唐时期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不仅有狩猎、放牧的画面,还有农耕、祭祀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交融的历史图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永宁始终保持独特的发展轨迹。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到今天的现代农业基地,永宁诠释着“塞上江南”的内涵。这里的每一条古渠、每一片良田,都在诉说着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广西 · 合浦

-
介绍了陆上丝路站点,下面我们看看海上丝路站点。在中国广西,有一片被称为“江河汇集于海的地方”——合浦。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称:合浦乃“黑浦”之讹,“乌浦”亦称黑浦,讹音便为合浦,所以广东昔日有合浦郡。这座古县拥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之一。
秦汉之前,合浦是百越先民的聚居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朝统一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合浦纳入秦朝版图。不过,合浦真正与中原产生密切联系,是在西汉时期。
横屏观看


▲ 合浦南流江入海口。供图 / 梁杰

元鼎六年(前111),为了开拓海上贸易路线,汉武帝平定南越,划出南海、象郡交界的地方置合浦郡,同时设合浦县,郡、县的治所都在现在的合浦县。这是合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三国时期的合浦隶属于孙吴政权,因为这里出产珍珠,合浦郡与合浦县一度被改名为“珠官”。随后两晋南北朝乃至隋唐两宋时期,合浦郡偶有改名,比如,唐初合浦郡改成越州,贞观年间又改为廉州,因其东边有廉山而得名。管辖区域也时不时增设新县或裁撤。不管怎么变更,州或郡的治所都在合浦县城里。
不过,即便已经成为中原领土,这里相对长安、洛阳等国际大都市,仍是偏远地区,只要在史书里出现,基本都是朝廷官员被贬谪时。比如苏东坡被贬时,就曾在合浦生活过。

 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供图 / 黄永佳

元朝时,廉州合浦郡被改为廉州总管府。清顺治时期,廉州府管辖钦州和合浦、灵山2县,驻地合浦县,隶属广东行省。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合浦一直归属广东省管辖,直到1952年,才将合浦划归广西省钦州专区。1987年,合浦归属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所谓“靠海吃海”,合浦在汉代就发展出了成熟的珍珠养殖业。在廉州镇附近的清水江至禁山一带出土了上万座汉代墓葬,陪葬品除了中原特有的青铜器、金银玉器、陶瓷等,还有珍珠、玛瑙、琥珀等明显来自西方的珍贵物品。合浦九只岭汉代墓地,还出土了来自罗马帝国的金珠子,充分证实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地位。

这段历史,奠定了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镇的基础。合浦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缩影,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节点。

横屏观看


 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主题建筑群。供图 / 黄逗GoGoGo

随着明朝中后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合浦的海上贸易逐渐衰落。如今的合浦,珍珠产业重现辉煌,海上贸易焕发新机。这座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兴衰的古港,正在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发展活力,续写新的篇章。蓝色的海洋、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河流,构成今日合浦生态优美的画卷。


广东 · 徐闻

-

徐闻,这片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土地,三面环海,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自古就是海上丝路的重要门户。“四州之人以徐闻为咽喉”,苏东坡如实描绘了徐闻的战略地位。

先秦及以前,这片土地是百越先民的活动区域。他们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掌握了相当成熟的航海技术。出土的陶器上常见波涛纹样,足见他们与海洋的关系。

横屏观看


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角尾乡。供图 / 南海郡周老师
徐闻的历史与合浦几乎同步,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设置合浦郡时,徐闻就是其下辖五个县之一。此处的人民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就和现在没什么区别——以禾稻为主。因为远在海边,这里没有马和老虎,只有家养的牛、羊、豕、鸡、犬等牲畜。之后,合浦郡隶属于越州,徐闻则随之变更属地。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时代,徐闻曾一度更名为乐康县、齐康县,属齐康郡管辖,隶属于广州。隋朝统一后,将齐康县改为隋康县。唐太宗贞观年间,隋康县复名徐闻县,隶属于雷州,明清时期雷州改为雷州府。

民国二年(1913),徐闻属广东高雷道,之后又几度变更为南路行政委员公署、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83年,徐闻正式变更为现今的行政领地,属广东省湛江市管辖。

横屏观看


 徐闻清晨日出时准备出海捕鱼的渔民。供图 / 郭冀华
与合浦一样,徐闻也早在汉代就是通往海南和东南亚的起航点。航海家们发现,从徐闻出发,利用季风,轻松就能到达交趾(今越南北部)等地。在徐闻港的考古发现中,有着大量来自印度的香料、东南亚的珍珠、阿拉伯的玻璃器皿等等,这些文物见证了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辉煌。古港遗址出土的外国钱币,也直接证明了徐闻与海外的贸易往来。
徐闻港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在港口附近,形成专门的外国商人聚居区,史料称之为“蕃坊”。考古发现的居住遗址显示,这里的建筑既保留了异国风格,又融入中国元素,展现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社区。

▲ 徐闻县外罗镇白茅海风光。供图 / 快乐摄影人cdf

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到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徐闻始终在演绎着中国与海洋的深厚渊源。这座古老的港口,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福建 · 晋江

-

在福建东南沿海,有一座三面临海的古城——晋江。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中原百姓为避战乱集体南迁,据江居住,因此便有了该名称。今天的晋江虽是一座海滨小城,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不凡过往。

先秦时期,晋江是古闽越族的栖息地。秦朝一扫六合,平定越地,设置闽中郡,晋江地区就归其辖管。西汉时,越王勾践的子孙因功被封闽越王,晋江又隶属于闽越国。东汉时设置会稽南部都尉,在其下增设五个县,晋江隶属于其中的侯官县。三国时期,晋江为孙吴政权所有。吴国拆侯官新设建安郡,晋江于是又归建安郡统领。

 晋江围头湾触角沙滩海岸线自然风光。供图 / 陈小羊

两晋南北朝时期,建安郡被改为南安郡或南安县,寓意南方安定的意思。此间,晋江地区一直隶属于这些郡县管辖。直到唐朝开元六年(718),唐玄宗析南安县东南领域,设置晋江县,隶属于泉州。

宋元明清时期,晋江依然归属泉州。清朝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晋江隶属于其下。民国初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建制,泉州府所领晋江等县属南路道。民国十六年(1927)废除“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建制,自此晋江归属福建省管辖。

▲ 晋江安海瑞光塔(白塔)。供图 / 一探天涯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南北朝是晋江佛教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龙山寺的前身建立于这一时期,开创了晋江“泉南佛国”的传统。考古发现的佛教造像和建筑构件,展现了早期佛教艺术的精美。晋江在宋代也尤为出彩,修建了一座巨型跨海大桥——安平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海湾石桥。桥墩基础采取“睡木沉基”法——工匠们在打入海底的木桩之上再横卧一层木桩,其上再砌筑石桥墩。这一做法既可加固地基,又可使地基平整。桥墩外部用巨大的花岗岩块砌筑,内部填充碎石和石灰浆,这种精妙的工艺确保了桥梁千年屹立不倒。

清朝时,晋江虽然失去了往日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却成为重要的文教之地。这一时期,大量的书院建立,培养出众多知名学者,“海滨邹鲁”的美誉由此而来。

 晋江市安平桥。供图 / 红糖果

如今的晋江,深沪湾的渔港仍在繁忙运转,灵源山、紫帽山等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相得益彰,草庵寺的钟声依旧回荡在古城上空。晋江博物馆中珍藏的文物,静默地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往。

时移世易,尽管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但它不只是一段记忆,更是“一带一路”政策的“巨人肩膀”。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丝路基础上继往开来,为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开辟新路径、创造新机遇,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策划:林少波
编辑:方丽娟
撰文:如   姬


更多“最中国·政区记”文章,敬请关注





州:行政区划的千年演变

2024-07-04

县:中国之治的大地篇章

2024-05-09

镇:从军事机构到市井繁华地

2024-09-03

夸下海口:从千年渔港小镇到最年轻省会城市,做到了!

2024-07-31






大遗产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旗下品牌《中华遗产》,再现古典中国之美,传统文化内容生产者,生活美学方案提供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