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讲坛|古陶文明博物馆学术讲座:《文明的碎片古陶文——以燕陶文为例》

文化   2024-11-14 11:20   江苏  


讲座时间:

2024年11月17日(周日)14:00-16:00

讲座主题:

文明的碎片古陶文——以燕陶文为例

主讲嘉宾:

于军,河北省金石学会副秘书长



 主讲嘉宾 
于军
( 河北省金石学会副秘书长)

 主办单位 
古陶文明博物馆
《中华遗产》品牌运营中心

 媒体平台 
“大遗产优选”视频号



讲师简介


于军,
河北易县人,
河北省金石学会副秘书长,
河北大学乡土文化创研基地研究员,
《金石研究》编委。
师从于燕瓦当研究专家吴磬军先生,
从事燕下都瓦当陶文的整理与研究,
兼及金石传拓与题跋。
发表论文十余篇,
散见于《河北日报》《文物春秋》
《印学研究》《收藏》
《战国文字研究》《金石研究》等刊物。



讲座内容

 《文明的碎片古陶文——以燕陶文为例》
陶文是什么
燕陶文著录与研究成果
燕陶文的种类
研究陶片的收获
我为上博捐了一“千万”


相关展览

陶之语——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古代陶文展 

陶文是指存在于陶器上的文字。与甲骨文、金文一样,是以载体而言的。陶文一般是通过书写、刻划或钤印等方式存在于陶器上的。
陶器是古代先民智慧的创造,有着超过一万八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距今约 50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陶器上都出现了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其后的陶寺文化(距今约4000年)陶壶上更出现了朱书文字。这些符号和文字与商代晚期流行的甲骨文有着较为明显的联系。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陶器的生产和使用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故而,陶文在这一时期的存世量也最为丰富。早期较为原始的文字符号类陶文,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形式,承载着远古先民的思想与文化,也是后世文字体系的重要源头。
先秦时代,陶器生产蓬勃发展,陶文也随之盛行。因为陶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器物种类,加之陶器不易腐蚀、价廉量大,留存至今的相对较多。这一时期的陶文更多的保存了古代制陶工艺信息、管理制度等多方面信息同时,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的分裂割据,造成战国陶文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
其艺术面貌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本次展出的 100余件藏品,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南北朝,是古陶文明博物馆和唐存才、于军所藏陶文中的精品。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通过这些陶文走进古人的造物世界吧。

陶文的萌芽

01


先民在陶器上刻符号由来已久。在甘肃、青海地区流行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已经出现零星的抽象符号,可视作陶文的滥觞。在山东、江苏和安徽北部发现的大汶口文化以及江浙地区发现的良渚文化陶器上更可见到大量刻划符号。这些陶器上的符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功能。此外,在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的距今 4000多年的朱书陶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到了商代,随着制陶工具的改变,开始出现印陶文。

代表展品:战国灰陶戳孔纹陶拍
展品说明:

陶拍是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的一种制陶工具,其功用在于辅助成型和拍印表面纹样。新石器时代后期,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间的陶器纹样具有一定的标识功能,由此衍生出了印章。从商代晚期开始,先民多用印章或文字陶拍戳印陶坯形成陶文,由此大大提高了陶文的制作效率。



蓬勃发展的战国陶文

02


到了战国时期,陶文迎来了第一个蓬勃期。战国陶文不仅存世数量众多,且不同地区的陶文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尤以山东地区的齐系陶文、河北地区的燕系陶文、中原地区的三晋陶文和关中地区的秦系陶文最具特色。陶文内容一般为工匠名或陶器的生产地,这些内容是“物勒工名”制度的体现。

代表展品:燕系陶文
展品说明:

燕系陶文主要见于燕国故地,而以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最多。燕系陶文常见“监造内容”的监造类陶文和“工名内容”的工名类陶文。前者多以三条长条形玺印钤成,每条印文代表一级监造职官,故李零先生称之为“三级监造”陶文。后者多为“匋攻(陶工)某”“左/右宫某”以及只标注工匠名的单字陶文和少量吉语陶文等格式,反映了制陶工匠的相关内容。图中豆柄戳印纹为:缶(陶)攻(工)羕。



典雅大气的秦汉陶文

03


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结束了东周时期六国文字各异的局面。秦钤印陶文以小篆为主,风格端庄典雅。除钤印陶文外秦汉时期还大量流行刻划陶文,其文字以隶书为主,尽显秦汉时代的磅礴大气。

代表展品:汉代陶铭文盐罐
展品说明:

这件文物是一件汉代的陶铭文盐罐,长19厘米,宽10厘米,高14.2厘米,整体呈长方体结构。罐子顶部有并排两个圆形凸起的口沿,罐体内部有隔断,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空间,是一种双联罐的设计。尽管这件罐子只是最朴素的灰陶材质,但在灌口、罐身外圈等地方,还是刻划了几道简单的横线作为装饰,体现出一种简洁质朴的美感。

罐身的一面刻划出“齊鹽”和“魯豉”的字样,分别对应左右两侧的罐体,这让两千年后的我们得以知晓这件器物在当时的实际用途——一侧用来放盐,一侧用来放豆豉。

天真浪漫的魏晋南北朝陶文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社会动乱、战争频繁,一方面又是民族大融合、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陶文,在汉代陶文基础上有所创新,出现了瓦削文等新品种。随着书体的发展演变,陶文主流字体逐渐由篆书、隶书过渡到楷书、行书。

代表展品:北朝灰陶印纹罐
展品说明:
这是一件北朝时期的灰陶印纹罐,最大直径18厘米,高23.7厘米,敞口、矮颈、鼓腹、圆底。整体观之,器物圆润、饱满、挺拔,器腹中部装饰有一圈弦纹和水纹的组合纹饰,动感十足。器物的上腹部划刻有“大見”二字,书风潇洒流畅,行云流水。书法风格于篆隶之间,渐渐有向楷书发展的趋势。图中器物上划刻文字为:“大見”二字。

展览详情

展期2024/09/29-2025/08/30
地点:北京西城区南菜园西街12号大观园北门
主办:古陶文明博物馆
参观方式:线下购票(门票50元) 
参观时间:周三——周日(9:00—17:00)
联系电话:010-63538811


CHINESE HERITAGE
编辑 | 宣武

——往期推荐——

文博讲坛|古陶文明博物馆学术讲座:《未央遗珍,书刻菁华——谈梦斋藏西汉骨签的价值》

2024-05-14

文博讲坛|古陶文明博物馆学术讲座:《赤运龙兴——漫谈炎黄子孙的尚龙情结》

2024-02-20

文博讲坛・探馆寻宝 |《战国中山三器铭文的前世今生》

2024-01-17

文博讲坛|古陶文明博物馆学术讲座:《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相关问题初探》

2023-10-31

文博讲坛|古陶文明博物馆学术讲座:《花好月圆:月半节的形成和流变》

2023-09-25

大遗产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旗下品牌《中华遗产》,再现古典中国之美,传统文化内容生产者,生活美学方案提供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