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摘   2024-11-15 21:10   广东  

《论语》

 
学而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原文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宋·程颢、程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宋·朱熹:“信者,言之有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

翻译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心得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也就是说我们先要做好基本的德行修行,去检验与反思。然后再有时间再去学习其它的知识。这就好比,我们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专一才能深入,再有其它多余的时间再去做其它的事、学习其它新的知识。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以史为镜以铭其身,

以人为镜以正其身,

以事为镜以警其身。

走路失心
人成长的最终目的,是成为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