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意义:苦难发生的地方,人们感受到的是恐惧、​痛苦、绝望、虚无......苦难还有意义吗?

情感   2025-01-18 16:56   广东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开篇就讲到:人生苦难重重,叔本华在《幸福与欲望》中讲到人生是由一个个欲望构成的,得不到时痛苦,得到之后空虚。
苦难发生的地方,人们感受到的是恐惧、痛苦、绝望、虚无。
苦难还有意义吗?
《我们为什么而活》的作者弗兰克尔可谓最有资格谈论苦难与意义的人。
弗兰克尔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成为了一名医生,美满的家庭,有深爱的妻子。这是他的幸福。
他的不幸在于他生为犹太人,且跟希特勒出生于同一个时代。
弗兰克尔和他的家人都被投进了集中营,成为了囚犯,财富、自由,尊严......一切被剥夺。何时结束集中营的生活未知,人生发展落空,至亲都被杀害,他自己也随时都可能被拉出去枪毙,投进毒气室,焚尸炉。
在这种境地,人生还有意义吗?
身边的人一个个放弃了尊严,放弃了希望,最终走向了死亡。他和他移民的妹妹是这场灾难中唯一的幸存者。
有人说,弗兰克尔的心理学是从集中营产生出来的,弗兰克尔创建的疗法正是意义疗法。
弗兰克尔说:有一种东西叫态度,是苦难无法夺走的——这种态度就是:在任何情境之下,我们都可以做出选择。
即使面对死亡,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死的态度。
弗兰克尔把在苦难中探寻和建立的意义称为态度性价值,这种态度性价值高于从爱中获得的体验性价值,从工作中获得的创造性价值。
弗兰克尔最喜欢引用两句话:
一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我不害怕受苦,我害怕白白受苦。”,另一句是尼采的话:“如果一个人有一个为之而活的意义,他就可以承受生活中的任何境遇。”
在集中营中,正是抱着对痛苦的理解、对家人的爱、对希望把集中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发掘到的意义,使他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成为幸存者。
弗兰克尔给我们的启发,让我们每个人学会反思我们所受的苦:
一方面选择在受苦中寻找意义,比如在生活的磨练中成长我们的心智,强大我们的内心;
另外一方面选择为有意义的事情受苦,没有任何事情能随随便便成功,需要我们在选定方向之后坚定不移的努力,遇到困难解决困难。

温暖家园杰西西
杰西西,温暖家园创办者,心理学硕士。在阅读中静心,在生活中修行,在写作中复盘助人。真诚分享有关心理健康、个人成长、人生感悟、职业发展、亲子教育、生活修行等人生感悟,助人助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