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春节,无论是在上海工作的Linda还是在北京工作的小李,都会踏上返乡探亲的路。
走亲戚,更是这个春节必不可少的一环。
嘘寒问暖、家长里短、婚姻大事,都在谈论的话题里。
有人觉得亲切:许久不见的亲朋终于见面,音容笑貌一如往昔;
有人深感烦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何必问来问去还要强行给出人生建议?
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走亲戚?一年一度的“交换礼物/红包”大赛,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思考,我们会更容易找到答案。
01. 中国人“水波纹”般的社会关系结构
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之一费孝通的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到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结构像一个水波纹似的,你把一块石头扔到水里,会有圈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像朋友圈一样。
从家庭关系的角度来说的话,我们可以大致把它概括为家庭关系呈现出一种“双系双轴并重,亲密有间”这样的关系。
什么叫双系双轴?因为现在核心家庭有一个最标志性的特点,所谓核心化、孤立化,也就是说小家庭它的边界是非常清晰的。这个边界内的是自己非常亲密无间的小家庭,另外在外边与亲属之间的关系是保持着一种疏离的、有界限的状态。
这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核心家庭的表述,但是我们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使在西方国家,小家庭功能比较强大,但是他们跟亲属之间也不是没有关系的。圣诞节的时候,一家人几代人团聚,都是“雷打不动”也要团聚。
从关系的方面来看,我们看到这个家庭关系的变革还体现在家庭的重心。一般来说,现代化家庭的特点就是家庭的重心从纵向的亲子轴转向了横向的夫妻轴,也就是传统是以父系为标准的一种父子关系,纵向越来越变成夫妻横向的关系,它的重要性上升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