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妈最近特别心神不宁。原来她的老朋友李叔(55岁)确诊肝癌。
李叔平日里能吃能喝,还坚持晨跑锻炼,连感冒都很少发生,这样一个活力满满的人,怎么会得肝癌呢?
“他可没有乏力,也没水肿啊,这不是肝癌常见的症状吗?”孙大妈一边跟邻居议论,一边回想起李叔近来的生活细节
印象中李叔的确偶尔提过晚上会出一身汗,但大家都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新陈代谢问题;他还开玩笑说自己手掌最近老是红彤彤的,“可能是血气旺盛吧”。
《黄帝内经》中提到,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脏不仅是人体能量的调节中枢,还关系到整个人的生命状态肝脏出了问题,表面看起来健康,内在的隐患也可能正在暗中酝酿
“为什么李叔没有常见症状,却还是得了肝癌呢?”孙大妈忍不住问医生
医生回答:“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它的问题往往藏得很深,有些看似不起眼的信号,反而可能是早期癌变的征兆。”
01
肝脏的隐匿性质
1肝脏问题为何如此难以察觉?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它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毒素、分解脂肪、调节代谢。可它却非常“安静”没有痛觉神经。
当肝脏受损之时,我们极难凭借疼痛去察觉。即便负担有所加重,它依然会竭力代偿,直至功能降低至百分之五十以上,才会显露出较为明显的健康问题。
这种“隐忍”般的特性,时常会使我们错失最为适宜的干预时机。
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患者中约有85%是因为忽视早期信号,等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很多人对肝脏的特性了解不够,缺乏定期检查的习惯。
2肝脏代偿能力强,是优势还是隐患?
医生常说,肝脏的强大代偿能力是它的“保护伞”,也是“迷惑剂”。这种能力让它能够在出现损伤时继续维持正常运转,脂肪肝初期,很多患者毫无不适感。
肝脏会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加速恶化,一旦超过临界点,可能直接面临肝癌的威胁。
面对肝脏这个“沉默器官”,我们更得留意那些藏在生活细节里的信号,像睡眠不正常、皮肤有变化或者没有食欲等情况。
通过定期进行体检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肝脏的健康状态一直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这便是守护它最为恰当的方式。
02
肝癌早期信号的微妙体现
1出汗皮肤异常
肝癌早期的症状极为微妙,常被误当作是小问题,如夜间盗汗、手掌红斑或蜘蛛痣。
医学研究表明,肝脏出现问题会致使激素分泌失衡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这些“非典型”的表现。
夜间盗汗通常是在肝功能受损之后,体内热量代谢出现异常的一种反应;而手掌红斑与蜘蛛痣,则有可能体现了肝脏分解激素功能的减退。
据临床统计,约40%的肝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这些信号,但因症状不明显或不影响生活质量,很多人选择忽视,认为“没什么大事”。
事实上这些看似轻微的表现,可能是肝脏在发出“求救信号”。《千金方》中记载:“病无微而生灾,医无察则致误。”
早期的症状虽小,但却是健康的关键窗口,能及时发现才能有效阻止病情发展。
2肝癌“潜伏期”有多长?
肝癌早期的潜伏期,一般来讲,长达数年乃至十几年。在这一期间,身体或许偶尔会呈现出,疲倦右上腹隐隐作痛,或者体重出现异常的情况,但这些信号并非十分典型,并且也易于被误当作其他问题。
缺乏健康体检的习惯,更让早期发现变得困难。因此关注“异常小事”并提高警觉,是每个人保护肝脏的重要责任。
03
养肝护肝,从细节入手
1调节情绪,让肝气条达
《黄帝内经》“怒伤肝。”肝喜好疏泄,最为害怕压抑与暴怒倘若情绪长久处于紧绷状态,便会致使肝气郁结,进而使肝脏功能出现紊乱。研究表明,持续的心理压力有可能引发肝病的恶化。
养肝的关键之处在于学会调节心情了。遇烦恼之际,不妨试着做深呼吸了,或者适当参加诸如练习太极拳、外出散步或者聆听轻音乐等的有助于放松的活动了。借由这些方式,心情便能逐步平复了。
一个简单的小习惯便是:每天把三件让自己觉得愉快的小事记录下来,如此这般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生活里美好的地方。
2饮食清淡,护肝从餐桌开始
中医认为,肝脏喜“清”怕“腻”。饮食上多吃绿色蔬菜,比如菠菜、芹菜可以帮助疏肝理气;加入适量的枸杞和决明子泡茶,能清肝明目。而茵陈蒲公英这些中草药,有助于排毒护肝。
重口味的油炸食品、腌制品和酒精,则是肝脏的“大敌”。《千金方》特别提到“酒多伤肝”,长期饮酒会让肝脏超负荷工作,增加肝硬化甚至癌变的风险。
如果想喝酒,不妨用无酒精饮料代替,比如蜂蜜柠檬水,既解馋又健康。
3规律作息,养肝于夜晚
“人卧血归肝”,肝脏的修复主要在夜间11点到凌晨3点进行如果熬夜。
不仅影响肝脏排毒,还会让免疫力下降建议每天晚上10点左右上床,避免蓝光干扰,让身体进入深度睡眠。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可以泡一泡脚。加入艾叶或生姜片的热水足浴,有助于温暖全身,舒缓肝气。
如果常感到疲倦,可以试试中医推拿按摩,疏通经络、帮助肝脏气血运行。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