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最怕寒湿,一寒生百病,这个方子专门温脾胃祛寒湿!

学术   健康   2025-01-11 19:02   北京  

作者 | 生当如风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1个月前,我有一个朋友因为经常腹痛找到了我。他说他的肚子隔三差五就疼一次,每次疼起来是那种扭着疼的感觉。


这个人在没得病之前喜欢喝冰啤酒、吃冷饮,并且经常在外面吃饭,饮食相对油腻。


看他身体体型比较胖,身上肥肉特别多,又兼有腹胀、大便黏,整天想睡觉、没有精神,舌淡红苔白腻,有齿痕,脉细。


这些杂七杂八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且这些症状在他看来没有联系,只能寻求中医治疗。


于是跟他说,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由于寒湿导致的,叮嘱他以后不要再吃生冷食物,并且注意多进行户外运动。


并且给他用了丁香温中汤加减治疗,服用1周,他疼痛的程度就减轻了,大概半个月,只有偶尔疼痛才会发作了。目前按照最后一次的方子进行加减,做了丸药以巩固疗效。



脾胃寒湿怎么来的?



首先寒和湿的性质都是属阴的,过多都会损伤身体的阳气。寒是一个与热相对的字,寒过多就代表热不足。


所以要想出现寒,可能因为平时摄入寒凉食物过多,损伤了脾胃的阳气,导致了寒多而阳气虚。


也可能是由于着凉受风,风寒进入脾胃导致。还可能是因为平素就脾胃阳虚,阴寒较盛所导致。总之就是最后阳气少了,寒气多了。


此时便会出现胃脘或腹部的疼痛,一般用暖的东西捂一下会缓解;很多人还会出现手脚冰凉的表现;也有的人表现为经常腹泻不消化的食物等症状。


此时如果不去管它,阳气变得更少,就不能运化身体的水湿。就像衣服必须要晴天才干得快一样。


阳气不足,人体内的湿便会积聚。除此之外,若是本身喜食油腻,或身体较肥胖,或本身阳虚体质等等原因,也会让身体产生湿气。


同时,湿气过多也会伤及阳气,导致阳虚进而寒气产生。就像雾天的时候相对较冷一样。


所以寒和湿就是这样狼狈为奸,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造成脾胃阳气亏虚,因而在治疗上,温补脾胃阳气以散寒至关重要,当然还需要化湿。


患者舌多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多细滑。此时可以服用丁香温中汤加减,既能温中散寒,又能化湿。



丁香温中汤解



丁香温中汤出自《易简方》,由丁香3克、清半夏9克、陈皮9克、党参9克、干姜9克、白术9克、甘草9克组成。具有健脾温中,化湿和胃的功效。



其实本方可以看作是将六君子汤中的茯苓换成了干姜,又加了丁香组成。在分析本方时,可以先分析六君子汤的用药,方便日常比较使用。


六君子汤大家都比较熟悉,目前也有中成药,是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组成的,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其中党参能健脾益气、养血生津,可以使脾气健运以运化湿气,又可以防止全方温燥太过,使津血受损。


白术、茯苓具有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既可以强化脾的功能以消除湿气,又可以让水湿从小便排出。


清半夏和陈皮均可以燥湿化痰,而陈皮又可以理气健脾,就像平时风一吹衣服就干了一样,可以通过理气以化痰湿;甘草可以调和诸药,也具有补气的功效。


上述药物放在一起,虽然可以燥湿化痰,但是温中的力量相对不足。


所以在此基础上将六君子汤进行了改良,将茯苓换成了干姜,干姜味辛性热,味道比较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因而也可以温化痰饮,就像太阳晒到湿衣服上一样。


再加一味丁香,也是一味比较香窜的药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对于寒气所导致的呃逆效果很好。


中医五行认为火能暖土,所以又可以通过补肾阳来补脾阳。对于脾胃阳气受损日久,累及肾阳者尤为适合。


因而可以治疗脾胃阳气不足,又有寒湿导致的各种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临床多表现为腹部或胃部疼痛,得热缓解,打嗝,腹胀,头部昏沉如裹湿布,手脚怕凉,大便稀溏或粘,舌淡红、胖,有齿痕,苔白腻。可以理解为六君子汤的使用指征加上寒的表现,即是本方的适用范围。


加减应用


在具体使用时,还应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表现,进行加减用药,例如:


1.若四肢怕冷较严重,可以酌情加桂枝以温通经脉;


2.若感觉头部沉重,如裹湿布,或平素鼻塞、喷嚏,可以酌情加石菖蒲以化湿开窍;


3.若胃脘或腹部疼痛较严重,可以加干姜至15克,并酌情加小茴香以温中散寒、木香以行气止痛;


4.若腹泻或大便不成形者,可酌情加白扁豆克、薏苡仁克以祛湿止泻,并可酌情加重温热药的用量。


使用注意


当然在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1.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忌饮酒、饮茶,饮食规律,不过饱过饥;


2.多进行户外运动,适当晒太阳可以增加身体的阳气,适当运动有助于阳气的流通,既能补阳又能祛湿;


3.若伴有容易上火,例如嘴角起泡、口腔溃疡,痛处不喜温,腹泻时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者,为体内有热,不宜服用本方;


4.非专业人士应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以发挥本方应有的疗效。


长按扫码添加编辑微信(chunfeng52566)

备注“进群”与众多朋友交流中医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每日发布权威的中医药政策、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打造最靠谱的中药知识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