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需要比别人“聪明”太多

财富   2024-10-31 08:35   中国  
前几天,重读黄铮的采访文件,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
记者问黄铮:遇到未知领域,如何了解、判断、思考?
黄铮说:通常采用比较原始的方法-自己去体验和感受。大部分人都over think(胡思乱想、过度妄想)其实很多事情是显而易见的,没什么可想的,你只需要用常识判断就可以了。
记者追问:那像电商物流、或者金融科技这些,你如何学习和了解?
黄铮说:为什么要了解?大部分知识是没有用的,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段永平教我的,要胸无大志,你做好当前就好了。我也不会去规划五年、十年,我会想一个很远的目标,和一个很近的落实。
树泽认为,黄铮上述的认知和表述,是极具大智慧的体现。大多数人的问题,是知道的太多,但知道的不对。或者知道太多,但做的太少。大多数事情,用常识判断就足矣,但越是平常人,越是不相信常识,这很遗憾。
但这段对话,给树泽最大的启发,是黄铮看待事物的「时间维度」,你注意到没有:他的注意力,有一个「时间区间」,也就是在最近→最远,他有一个时间刻度。在这个刻度线之内的,他会关注,但是刻度线之外的,他完全忽略。因此,他节省下宝贵的心力,把注意力倾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而真正的奥秘,就是这个「较近→较远」的时间刻度区间,怎么给,怎么设定?
说来有趣,昨天,我读了一位投资大师最新的备忘录。这个人是谁呢?我先透露个线索,他的老爸,是巴菲特的偶像。
你猜猜是谁?
我们投资大师私房课,将来如果有第三季的话,我是一直想做这位大师的板块。巴菲特曾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
但这是出于对老师格雷厄姆的敬意和谦辞。而实际情况,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正好应该是颠倒过来,如今他早已是85%的费雪+15%的格雷厄姆,巴菲特如今更在意成长,而不是账面的绝对低估。而这种成长的理念,恰是费雪的精神。
费雪虽然早已离开,但费雪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像这样的投资大师家庭,还有好几个,比如戴维斯家族,祖孙三代都是投资大师。小孙子戴维斯,如今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我下面要揭示的这个奥秘,就是费雪的儿子,肯·费雪,「告诉」我的:
肯·费雪提了个很有趣的问题:美国债务危机、中国的低生育率和令人担忧的人口结构、日元套利交易、全球气候变暖、劳动力缺乏、债务导致美国未来无力偿付养老金、科技巨头的反垄断,等等等等,费雪问,你知道上述问题的共同点是什么吗?
答案令人大吃一惊。费雪说,答案是:它们都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实际影响。
为什么会这样?树泽简单为你解释,就是说,太远的事情,因为缺乏细节,很多存在不确定性,它不会影响到财报。只有很远很远的事情,慢慢变得近了,财报上才会有体现。财报变化了,企业的市值和市场表现,才会有大的实质变化。
那为什么太短期的事情,其实也对市场没有影响呢?
答案在于,不是没有影响,而是它早已影响过了,已经包含在价格中了,只是大多数人对此毫无觉知,还在猛刷明天的最新头条,那是徒劳无意义的。
因此,聪明的你,应该看到这里就顿悟了,为什么黄铮是绝对的有智慧的人,因为他主动调整了自己的时间刻度,只关注「较近→较远」这个区间内的事情。这就是费雪上面讲的,太近的,和太远的事,都是无意义的。
下面,真正的秘密要揭开了,这个「较近→较远」的区间到底是多少?


许树泽树我直言
十五年财经品牌「树我直言」主理人,百家上市公司特约分析师。作品《不可不知的经济真相》获多个图书奖项,音频作品「投资大师私房课」在各平台广获好评。2019年曾赴奥马哈向巴菲特\x26quot;取经\x26quot;,知行合一的长期价值投资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