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的“危害”:房早未下传、房颤

学术   健康   2024-12-30 06:20   山东  

图1心电图分析:
从R1开始窦性P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QRS波显著不齐,提示心房颤。R2畸形为室内差异性传导。
R11-R17是窦性心律

图2心电图分析:
   R1-R6是窦性心律。

R5提前出现,呈室上性,其前有P',P'R>0.12s,联律间期0.46s,伴不完全代偿间歇,所以为房性早搏。

从R6后,窦性P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QRS波显著不齐,提示心房颤。房颤起点可以看到清晰的房性P',提示房颤由房早诱发。

图2是图3上半部分的12导联同步图。
R19、R20、R24、R26、R27房性早搏。

图4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窦性心律
R2、R4、R6、R8、R11为房性早搏。
R12后有提前出现的P'(在V1导联明显),其后无QRS波群,伴不完全代偿间歇,所以P'房性早搏未下传。

图5是图6上半部分的12导联同步图。
图5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窦性心律
R2、R5为房性早搏。
R6-R18后有房性早搏未下传。

一、房性早搏
  起源于左、右心房、房间隔、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早搏,称为房性早搏(APB)。在各种早搏中,以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
  Holter监测显示,正常人群中房性早搏发生率75%-90%,大多数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房性早搏是偶发的,24小时房性早搏总数不超过100次。
  起源于T波顶峰上的房性早搏诱发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
房早心电图特征:
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R间期>0.12秒;
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二、心房颤动
   较心房扑动多见,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因其心房激动快速而紊乱颤动,失去了协调一致的收缩,心房既丧失了正常排血功能,附壁血栓易于形成。
心电图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 f波的频率为350—600/min。典型的f波是诊断心房颤动的要点,是诊断心房颤动的唯一依据。但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和伪差。
  2,心房颤动心室律显著不齐是由于房室结内隐匿性传导所致。心房颤动的R-R周期极度不规则,只能连续测量数个R-R周期,求其平均值,即为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
  3,心房颤动时室内传导可以正常,也可呈室内差异传导。

心电图解读
和陈腾飞一起走进入心电图的世界吧,小小的心电图,内涵博大精深,浩瀚如海… 心电图学习需要多看图,勤思考,没有捷径可走。 注册于2020年05月
 最新文章